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这个导演要谢罪陈一鸣 > 第88章 超越预期 最大价值(第2页)

第88章 超越预期 最大价值(第2页)

萨导可能是想体现战场的无常与敌人的丑恶,陈一鸣看完却只想喷萨导魔怔人搞剧情杀。

而符合预期,比较典型的就是《李延年》里面一干配角的死法。

不管是踩雷的还是对炮的,死的都很“丝滑”,就是在观众觉得他该牺牲的时候,很干脆地领盒饭下场。

至于观感,不过不失吧。

因为当战场上的某种情势发展,被观众判断为必死无疑时,对角色的情感投射会迅速消退,避免角色的死亡牵动自身的情绪,这是一种潜意识下的自我保护。

而情感投射过多抽身困难的观众,则会把角色死亡的怒气转嫁到导演和编剧身上,要么斥责剧情编排不合理,要么怒喷主创洒狗血乱煽情。

不管是情感消退还是愤怒转嫁,都是观影情绪上的巨大断裂,理所当然会影响到整体的观影体验。

这个问题是无解的,根源就在于陈一鸣说过的文戏太软导致的脱敏感。

换一个强人人设,同样的绝境会被观众解读为九死一生,内心依旧期待角色创造奇迹。

哪怕最后奇迹没有发生,角色依旧死了,角色期待与观影预期之间,也还是存在微妙的落差空间,这就给情感延续创造了机会。

前世陈一鸣看过的华国战争片,只有《长津湖》里段奕宏饰演的营长,给他带去过期待奇迹的观感。

其他角色,包括吴京饰演的主角,都没能演绎出相近的感觉。

胡军扮演的老炮长其实也有些味道,可惜主创给他安排的死法过于失智,让陈一鸣直接出戏了,白瞎了胡军的精湛演出。

这种期待感必须源自演员的演绎,而不是剧情的编排,否则就是李晨那个角色的观感,死来死去怎么也死不掉,然后无可挽回地神剧化。

打破预期和符合预期之外,还有先符合再打破的编排,追求一种突如其来的反差感。

《拯救大兵瑞恩》的第一幕抢滩登陆戏里,这类案例特别多,汉克斯上岸路上经手的那几个,基本都是如此。

不过这种玩儿法有愚弄观众的嫌疑,一般都是用在龙套身上,而且还不能过于频繁。

配角身上的情感投射比龙套多得多,这么玩儿会被观众扔皮鞋的。

陈一鸣所设想的,则是这三种以外的第四种,超越预期。

类似《长津湖》里的段奕宏,由演员来尽力塑造配角的强人特质。

而在剧情编排上,同样是九死一生的险境,而且更加紧迫,不留余地。

区别在于配角挺身而出之后,电影的视角就被主角带走了,并不会直接交待配角的结局。

通过镜头呈现给观众的,只有连绵不绝的枪声和炮火。

配角是生是死,全凭观众自己想象。

陈一鸣在脑海里推演的结果是,假如有理想的构图和准确的运镜,营造出来的氛围并不逊色于《李延年》的“直死”拍法。

当然这种“耍小聪明”的做法,也只有一镜到底的《1951》可以玩儿。

常规战争片这么搞的话,简直比愚弄观众还要恶劣,扔向导演的除了皮鞋还会有刀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