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这个导演要谢罪鼎杰书院 > 第93章 封锁区 改人设(第1页)

第93章 封锁区 改人设(第1页)

第93章封锁区改人设

接下来,会议室变成了张毅和段一宁的话剧戏台,两个人话赶话地一路拌着嘴,时长是5分30秒,分毫不差。

显然,这段戏两人私下里已经对过不知道多少遍了,全程无需看剧本,张嘴就来。

张连长这个角色,其实是整部电影里变动最大的。

第一版分镜稿里,压根儿就没有这个角色。

在陈一鸣最初的设计里,传令二人组的第一步,就是强闯炮火封锁区。

这已经是半岛战争题材影片的“固定”桥段,来自于他前世的记忆惯性,也是华国观众的共同认知。

可以作为核心段落,彰显我军战士的牺牲与无畏,比如《上甘岭》。

可以作为人物侧写,体现角色的性格与特质,比如《特级英雄黄继光》。

也可以作为章节亮点,刻画指挥员的机智与果决,比如《能文能武李延年》。

坚果越是穷凶极恶弹如雨下,我军越是迎难而上不畏艰险。

一个个人为制造出来的炮火封锁区,正是德胜大大“钢少气多”不惧怕“钢多气少”这一卓越论断的集中体现,自然会被相关影视剧的重点刻画。

陈一鸣作为一个裁缝导演,最初会想到“借鉴”《李延年》,拍一场“智过封锁区”的戏码引领全片,自然是顺理成章的。

不过在咨询过沙教授,特别是深入研究半岛战争机动防御阶段的实际情况之后,他就知道,魔改不是乱编,这场戏还真的借鉴不得。

之所以说机动防御阶段最艰难最凶险,就是因为那段时间是我军后勤最困难联合军火力最猛烈的阶段,我军人力、火力、后勤全方位地悬殊落后于联合军。

那三部电影,选取的都是敌我阵线稳定之后的阵地攻防阶段,我军的装备和后勤已经得到显著改善。

表现在电影里,就是《李延年》里的烈士遗体,是有白布覆盖的。

而天马山战役则是机动战与阵地战的衔接时段,其时大毛尚未下场,我军消耗严重,后勤补给困难,李玉成的境况比之《李延年》要恶劣十倍百倍。

不要说裹尸布,连绷带都没得用,缺粮缺水缺枪缺弹,就没有不缺的。

更严重的是,主力后撤之后急需整理,国内增援抵达尚需时日,担负起一线防御任务的,其实只是少部分部队。

这部分部队,为了分散联合军的优势地空火力,又不得不把部队拆散,一个连一个排地分兵把守添油投入。

所以实际上当时顶在一线的我军师、团级单位,不仅缺物资还缺人,而且是极度缺人。

如果像《上甘岭》那样顶着封锁区的炮火前仆后继地往一线补人,很可能打不到三天,整个团就没人可补了。

而在实际堪景之后,沙教授也指出,外景的实际地形不适合编排硬闯封锁区的桥段,在炮火封锁之下渡河,半途减员实在太大,补不起的。

即便如此,陈一鸣还是在台词里侧面透露,“试着闯过但没能成功”,算是照顾观众的观影惯性。

反复“丈量”外景地形之后,大家都盯上了白水河东南方向的589高地,决定走下游绕过封锁区,这才会有守军指挥官张连长这个角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