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效果,咱们三个一起验证。”
说干就干,张老师立刻就给应宴布置了一个学习任务:“你的音域虽然宽广,但是还不够,你要把自己的声音完全释放出来。”
“今天回去你先把之前你那首《余晖》唱唱,找找感觉,明天你先唱给我听听。”
《余晖》寓意最后一抹夕阳,绝望中的一点余光,前调简单又平淡,几句过后突然音调突然拔高,变成浓烈的嘶吼,不甘的绝望和内心的渴望交织,高潮爆发时是唱的是一种心如死灰的高昂,然后一直酣快淋漓到最后。
所以说这首歌了除前几句剩下的都需要呐喊嘶吼。
应宴从有记忆到现在,都是淡淡的说话、冷淡的说道、冷声道这些说话模式,偶尔唱歌也是抒情淡雅的那种,嘶吼呐喊还真没有过。
可以的可以的,他闭上眼默念,然后打开手机录音打开伴奏,开了口。
才唱几句,应宴就察觉到了不对。
他没有再唱,而是听了听录音,脸色变得微妙起来。
实在是太难听了,虽然都踩在点上了,可是怎么听都像一个僵硬的机器人在强行学人类唱歌,一点都没有他唱自己写的那些歌时的行云流水浑然天成。
让身为音修的他来听这个录音,简直是对他耳朵莫大的折磨。
应宴带着深深的嫌弃看了还在继续播放录音的手机一眼,转身从架子上拿出一支笛子,重新打开录音和伴奏,开始吹起了笛子。
笛声悠悠响起,慢慢飙升、旋转,嘶哑狂喊着又绝望的哭泣着,最后一路狂飞,在空中呐喊。
应宴吹完一曲后闭了闭眼,静默回味了几分钟,打开了录音。
笛音飙的跟他像想中的一样的顺,曲调很是完美,把他对这首歌曲的感受完完全全的表达了出来。
但是吹得再完美也没用,难道他以后开演唱会除了吹笛子弹乐器就只唱那些曲风淡淡淡淡淡淡的歌曲吗?
如果真有那一天,那也该是他想这么做,而不是他唱不出来。
应宴呼了口气,喝了两口水,重新练习了起来。
房间隔音,夜还很长,他有时间去练习。
应宴唱两遍吹一遍笛子,慢慢的找到了感觉,到了天亮的时候,手机里的录音已经到了他还算满意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