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首次提出了三纲五伦,也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以及仁,义,礼,智,信。
董仲舒这一手,算是为整个神州往后的数千年,定义了一个忠,孝二字。
臣要忠于君,子要孝于父,妻要从于夫,这就是董仲舒给儒家的定义。
为的就是将全国的人洗脑,无条件的服从汉武帝的指挥,算是加强君权的手段。
不过呢,别忘了武帝用儒家治国的根本想法。
汉武帝是想用儒家安定国内,为他对外作战提供条件的。
说到底,这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实就是为打仗做准备的。
所以那时的儒家,是极具侵略性的。
因为除了上面的三纲五常之外,汉武帝时期尊的儒家,是公羊派的儒家。
也就是那个说十世之仇,犹可报之的那位。
按照他的思想,君仇必报,父仇必报,国仇必报。
哪怕就是仇人死了,都过几百年了。
你的后代,也要去把对方的后代宰了,只有这样,才能算是彻底的报了仇。
随着这种儒家思想的引导,写史的史家,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大家在看历史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神州五千年,看着好像有很多朝代都无比强盛,但在史书对于强盛的记载很少。
但对于外敌的记载却很多,而且这些记载中,多数都是神州吃亏的情况。
似乎神州有四千年的时间,都是在挨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记仇。
如某某年某某年,匈奴多少多少人打过来了,在神州内地,劫掠了多少多少东西。
记上,改天后人强大了,我们要打回去。
某某年某某年,匈奴又派了多少人过来。
劫掠的多少东西,记上,后人强大后,我们记得要打回去,要报仇。
某年某月,我们的使者,在哪里受了什么样的欺负,我们回头就打过去了。
仗是打赢了,但因为什么原因没有灭国,没有把那地盘占据。
这仇不算报,记上,后人有能力要打回去,要灭其国才算报仇。
某年某月,在哪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地盘,上面物资很充裕,就是太远了。
记上,我看到的就是我的。
不对,是我们有个商队在这里被他们截杀了,后人有能力记得打过去。
某年某月,我们听说哪里有个好地方,他知道我们的存在,还敢不来朝贡。
甚至他们还敢自立为王,记上,后人有能力,记得打过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