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修学概要》最快更新[630kan。cc]
丁三、声闻乘分二:戊一、释义;戊二、四谛法;戊三、结示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八十二页。我们看丁三,声闻乘。
在祖师大德的判教当中,把我们整个大乘的成佛之道分成了三个部分:第一个是安乐道,第二个是解脱道,第三个是菩提道。我们前面讲到人乘跟天乘,它主要的重点是修学安乐道。安乐道的重点,主要是一种业力的改造,就是我们过去生在流转当中,由于一念烦恼的活动,造了很多杀盗淫妄的罪业。这个罪业它有两种过失:佛法修学概要
第一个,让我们今生躁动不安。你想要去静坐,想要听经,你的身心就觉得躁动不安,这个是罪业在活动,它就会有一种躁动相。那也就是说,罪业在我们身心活动的时候,它会障我们的道。
第二个,在临终,这个罪业表现出来的时候,就会让我们失去正念,因为它痛苦的逼迫太强烈。
所以我们必须在人天乘的时候,要做两件事情:
第一个,是勤修忏悔;第二个,严持四重。勤修忏悔,是针对过去已经造的罪业,透过我们一次又一次的发露忏悔,立誓改过,使令这个业的势力慢慢地破坏掉,沉淀下来。就是说虽然它还在,但起码它不是一个强大的增长业,这个是第一个,针对过去的忏悔。
第二个,针对未来的防护,我们一定要遵守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的这四种根本戒。因为你再犯的时候,你前面的忏悔全部没有效果了。因为一个业沉淀下来以后,你只要再造作一次,它又会把过去的业重新激发起来。所以你前面辛苦的忏悔,一百天、两百天、三百天的忏悔,甚至于见到好相,可能会因为你一次的犯错前功尽弃。所以忏悔以后,你对未来的严加防护也很重要,就是这四根本重戒一定要把它防护住。
那么透过前面人天乘的勤修忏悔,严持四重,我们的身心世界就会产生变化。你会感到身心相对比较安乐一点,比较自在一点,你不会觉得,经常有一种莫名的压力,莫名的业力在干扰你。你今生在修行当中,会比较轻松自在;在临终的时候,你也会在一种比较安稳的环境之下往生极乐世界。
所以我们在修行当中,第一件事情就是改造我们的业力,把罪业的势力降到最低,把善业的势力慢慢地增长。这是在人天乘的一个修学重点,就是改造业力,但这个还不是往生的一个主要内涵。
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到往生的一个正念的主轴思想,从这个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开始告诉我们怎么样培养正念。前面的改造业力,它也只算是一种前方便。正式的修行,你正式从一个好人而转换成一个道人,就从现在开始了。这个不是一般人能够做的。因为你在修安乐道的时候,你的思想没有太多改变。你喜欢吃什么,喜欢去哪里玩,完全没有障碍。你只要不犯四根本重戒,在安乐道当中,是可以跟着你过去的习气去走。
但是到了解脱道,就是声闻乘以后,你开始面对自己的烦恼习气了,它不只是向外的改造业力,它是开始调伏我们无量劫来所留下的烦恼,就是从一种业力的修学而提升到一种正念的修学,也就是你开始变成一个修道人。
戊一、释义
我们看声闻乘,我们把这个做一个解释。请合掌。
言声闻乘者,谓听闻佛之声教,修四谛法,断见思惑,证阿罗汉果者,名声闻乘。
声闻乘这个“声闻”,什么叫声闻呢?其实就是闻声。声闻众主要是出家的比丘、比丘尼,因为他们都是常随众,经常跟随佛陀到处游化,听闻佛陀的教法而成就圣道,所以叫声闻乘。也就是说,他是经常亲近在佛陀旁边听佛开示的。他在因地当中是修四谛法——苦集灭道的四谛法,依止四谛法断了见思烦恼。“见惑”是属于我见的颠倒,“思惑”是属于爱取的烦恼。断我见颠倒跟爱取烦恼,这是在因地。
那么在果地上,证得四果阿罗汉,名声闻乘。这个声闻乘它的当法是趋向于阿罗汉的。它的当法,这部车子本来是设计趋向阿罗汉,但是在净土宗是引用它的因地,不走向它的果地。因为它的因地,特别是断除爱取烦恼这一块,对我们净土宗的正念是非常重要,就是蕅益大师常说的厌离娑婆。那么我们是取它的因地,但是我们不取它的这个果证,这是要注意的。
戊二、四谛法分四:己一、苦谛;己二、集谛;己三、灭谛;己四、道谛
四谛是整个修学中调伏烦恼非常重要的一个法门。佛陀转四谛的时候,是经过三次的运转,三转四谛法门。
己一、苦谛
首先我们看这个苦。我们把苦的定义,先念一遍,请合掌。
苦者逼迫义,即三界六道生死之苦果。
佛陀出世以后,先讲生死流转的果报。我们前面讲人天乘的时候,佛陀对人天安乐的果报,并没有加以否定。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在五戒十善的时候,佛陀要我们断恶修善,那么干什么呢?创造人天的快乐。
但是到了出世间圣道的时候,佛陀的口气改变了。佛陀说,三界没有快乐。那么这是什么情况安立说三界没有快乐呢?因为不管你是在痛苦当中,还是在快乐当中,我们的身心世界都有一个共同的相状,就是逼迫,你会有一种莫名的力量在逼迫你,这个就是无常。因为你在三界当中,它是一个动态的世界。所以你在这个动态当中,你看到身心的变化,你就有一种非常严重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它会刺激我们内心的一种安稳,所以它是一种逼迫。
佛陀在诠释逼迫的时候,他是分成三个次第来诠释。就是应该怎么来修这个逼迫性呢?
首先佛陀指示逼迫的相状。叫示相转——“此是苦,逼迫性”。
佛陀用很简单的比喻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说这整个三界是一个起火燃烧的房子,即使你造了善业,你今生能够有好的房子住,有好的衣食使用,但是你大方向,没有离开这个起火燃烧的房子。所以你还是在这个起火燃烧当中去吃饭睡觉,这整个结构,这种无常大火的燃烧并没有改变。
所以说,佛陀安立三界的痛苦是逼迫性。这个很重要!诸位!很多人学佛以后,会产生一个错觉,他以为他不需要修苦谛观。问他说:“为什么你不修苦谛观呢?”他说:“我吃的苦够多了。”
不对啊!佛法讲的痛苦,指的是快乐也是痛苦。也就是说,你从人生的经验当中,所体验的痛苦只是痛苦的一部分,假设你不修苦谛,你会对安乐的这一块没有免疫性。你对痛苦这一块会有厌离心,但是你不可能在安乐当中体验到痛苦,不可能!这个只有从道理观察,所以这个地方很重要。
很多人以为他已经具足了出离心,但是他的出离心来自于他的生命的经验,所以这种出离心是不全面。因为你生命的经验只是整个痛苦里面其中一块,特别是一种比较逆境的这一块,但是你不可能从顺境当中体验痛苦,这个你做不到。你的出离心不完全的时候,你今生所做的善业,你今生所念的佛,它就有漏洞。你没有把整个三界的漏洞把它填满,临命终的时候就变成你的致命伤,因为你这个佛号的底盘不稳定,有漏。
这个苦谛很重要!你一定要从痛苦中觉悟,你那个往生的力量才能够坚定。你一旦这个痛苦觉悟得不完全,只是觉悟了一小块,那么你三分之二的都是漏洞。你临终的时候,就会跑到快乐的地方去,因为快乐的地方你没有觉悟到,这就变成你往生的一个破洞,所以这个地方很重要!我们再讲一次,佛陀对于痛苦的定义,不是逆境,而是你只要有逼迫的感觉,这个就是痛苦;你只要有一种不安全感,这就是痛苦。这个地方我们要知道,这个痛苦的定义是逼迫。
好,这是第一个,佛陀把三界的痛苦相状指示出来。
第二个,劝修。“此是苦,汝应知。”
我们对于痛苦应该持什么态度呢?你不能逃避,也不能断除,你只要了知就好。佛教对于结果是采取认命,因为你逃避不了。所以这个地方是要你“知”,我们对痛苦的态度是了知,是觉悟,而不是要你去逃避或者去断除,因为也断不了。佛陀在讲痛苦的时候,鼓励我们去修觉悟痛苦的这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