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奠定了华夏的基础,因而是华夏的祖地。
关中,是华夏发扬光大之处。
关中八百里秦川,是周秦汉三朝龙兴之地,没有这八百里秦川,就不可能有秦始皇统一中国,扭转了中国历史走向,由分裂分治转变成大一统。
隋唐,更是把都城放在关中。
因而,关中极其中重要,是唯一能与中原相提并论之地。
忽必烈采纳姚枢建议,辞去行政权力,只掌漠南军权,这一举动让蒙哥很满意,决定投桃报李,赐忽必烈一块大大的封地,要忽必烈在中原和关中两地中选择一个。
姚枢认为‘南京河徙无常,土薄水浅,舄卤生之,不若关中厥田上上,古名天府陆海’,于是忽必烈‘愿有关中’。
中原和关中,是华夏五千年历史上最重要的两个地方,蒙哥让忽必烈在二者中自择其一为封地,可见蒙哥对忽必烈‘惟持兵权’,辞去行政权力一事有多满意了。
放眼一瞧,良田成片,水利成群,一群群农夫,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在田间地头劳作,热汗腾腾,热火朝天。
一间间瓦房入眼,偶尔有茅房散布其间。
许赟在心中感慨:“世外桃源。”
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里,眼前景象就是世外桃源。
虽然汪德臣在汉中屯田,干得不错,良田无数,水利成片,然而和眼前景象比起来,自然是差了很多,少了一股生气。
汉中屯田的农奴们机械,无生气,是被蒙古人弯刀皮鞭驱使着劳作。
而这里的百姓,不是被忽必烈逼迫,而是自愿劳作,因为他们不是农奴,是自由民。
忽必烈在关中‘以汉法治汉地’,凡是到了关中的百姓,都是自由民,分给他们土地,头两年免赋,第三年半赋,三年后才是全额纳税。
有如此激励政策,百姓自然是拼命种庄稼,粮食越多,自己过得越是幸福,这是在为自己种田,能不能积极么?
孟继堂眼珠子都快瞪掉了,看着不远处的三间瓦房:“他们竟然住瓦房?”
在宋代,瓦房相当于现在的小洋楼,能入住瓦房,绝对是家境不错的体现。
黄元鹏很是震惊:“这么多瓦房,我没看见错吧?”
何贤成揉揉眼睛:“如此多的瓦房,不可思议。茅草屋好少。”
放眼一瞧,瓦房居多,茅草屋少,这种景象,即使是在南宋,也是很难见到的事情。
在南宋,住瓦房的不是官宦之家,就是读书人,或者商贾之家。
至于普通百姓,能有茅草屋住就不错了。
更有不少百姓,连茅草屋都没得住,可以说无立锥之地。
冯京眼珠子乱转,打量着眼前情景,不敢相信:“不是说鞑子横行,北方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么?怎生幸福无已呢?”
孟继堂他们重重颔首,这话说到他们心坎上了。
许赟给他们解释:“关中之地,在成为忽必烈封地之前,确如你们所说那般,蒙古人横行,不把百姓当人看,想要杀就杀了,想要怎生虐杀就怎生虐杀。自从成了忽必烈封地,经过杨惟中和商挺努力,一通整治下来,关中肃然。再召集流民,分给他们土地,减免赋税,就有了眼前景象。”
据《商挺列传》记载,关中才成为忽必烈封地时‘兵火之余,八州十二县,户不满万,皆惊忧无聊。’
关中八百里秦川,是周秦汉三朝的龙兴之地,更是隋唐都城所在之地,当时天下财富十之五六聚集在关中,那是何等的富饶。
被蒙古人破坏得不成样子了,八州十二县,还没有一万户人家,这是何等的吓人。
为何会有如此惨烈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