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怎么辩解?&rdo;我问。
&ldo;你可以辩解,说我在思考中国没有了毛主席,该怎么办。&rdo;他说。
我感激地点点头。不是感激他的主意,而是感激他的好意。
每次谈话,我总是要在他面前大骂那个揭发者,边骂边观察他的表情,借以来判断揭发者是不是我心中猜测的人。他只是不断重复:&ldo;遇人不淑啊!遇人不淑啊!&rdo;
余秋雨《借我一生》
隐秘的河湾(三)
终于有一天,冯岗先生把我找去,不关门,一边故意大声地说:&ldo;你也太骄傲了,连这样的报告也不听!&rdo;一边用手推给我一张纸条:
&tis;&tis;&tis;同志:
昨天下午的毛选五卷辅导报告和学习动员大会,余秋雨中途离场,到结束还没有返回,
整个过程都没有请假。他的这种态度,与他平时的一系列言论直接有关,我建议进行严肃的教育。
纸条下端,有一个署名。我一看,果然是他。直到二十几年后这个名字还在报纸上频频招惹我,我一直不理,只因为不想从我的笔端写出那三个字。
当时,冯岗先生像是不经意地点了点那个署名,又用手指弹了三下。署名下面的日期,是几个月前的,那正是我被宣布&ldo;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说清楚&rdo;的时候。
冯岗先生说:&ldo;骄傲很害人。军人作报告,知识分子中途离场,能不发火?你是两项揭发并发,才出了问题。&rdo;
这下我愤怒了。那天下午的事我还记得,听报告时我右边坐着华东师范大学的一位陈先生,不知怎么他突然吐血,我和一位叫奚启新的年轻人一起把他扶了出来,本来要送医院,陈先生说这是老毛病,家里有止血药,我们两人就相扶相持把他送回了家。那时还没有出租汽车,换了两路公共汽车才到他家,赶不回来听报告了。让我气愤的是,那个写纸条的人就在边上,完全知道我们为什么中途离场。
由此,我也大致推测到了他突然被重用的原因。
我对冯岗先生说:&ldo;你终究会明白,他是什么样的人。&rdo;
冯岗先生平静地答道:&ldo;你几岁?我几岁?&rdo;
当时的我,不怕受难,只怕受气。
不像现在,连受气也不怕了,甚至连气也不受了。
那天从冯岗先生的办公室里出来,我显然是气坏了,满眼都是一个镶着已经发出铜绿的金牙齿的似笑非笑的瘦削面影。
他沉默寡言,满脸老实相。你如果拿着他写的那一叠揭发材料去责问他,他一定先表白是&ldo;响应党的号召&rdo;,没有个人恩怨;然后再谦虚地声明自己很可能听错、记错,诚恳欢迎被揭发者指正。最后,他希望你也能揭发他,大家一起正视历史,轻装上阵。
听起来句句有理,但正是这样的平淡言词,直接导致了中国现代政治史上的无数血泊荒坟。
人一被气愤所裹卷,就很难注意周围的一切,我突然发现,已到家了。是怎么上车、下车、买票、换车的呢?竟全然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