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大国无主义 > 第24章(第1页)

第24章(第1页)

面对洪、杨之流的超级堕落,谁还能再用&ldo;小节无害&rdo;为其辩护?

比之于&ldo;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已经牺牲&rdo;的巨大创痛,洪秀全与杨秀清们的享乐,是一种背叛。洪秀全与杨秀清是太平天国的领袖人物,&ldo;领袖的背叛&rdo;,被他们发展到了极致。背叛了追随者,背叛了他们的革命;当他们彻底背叛了原初鼓吹的&ldo;革命&rdo;时,他们个人的&ldo;革命&rdo;随即宣布成功。还有比这再大的讽刺吗?还有比这再大的真实吗?套用《红楼梦》&ldo;好了歌&rdo;形式,我们可以对洪秀全们的革命作如下咏叹:&ldo;世人都说&lso;天国&rso;好,只有&lso;享受&rso;忘不了。千人万人搭天梯,谁见一人上凌霄?&rdo;

或许真的知道上不了&ldo;天国&rdo;,洪秀全们才抓紧安排自己尘世的享受。

领袖人物的享受,是由崇拜领袖的庸众侍候的。所以在洪秀全一歌两训这批神学教材的熏陶下,太平军战士意志里多了一份&ldo;神性&rdo;使命。相比之下,&ldo;太平军&rdo;比&ldo;八旗兵&rdo;、&ldo;绿营兵&rdo;更具战斗狂热。

&ldo;神性&rdo;也罢,&ldo;狂热&rdo;也罢,都属于意识形态,看不见,抓不着,洪秀全们不全放心。因而,除意识形态的灌输外,太平天国领袖的治军之道还强调&ldo;置之死地&rdo;这一招。至于能否&ldo;后生&rdo;,那要看兵士们的福分造化。

毁家相从,断绝后路,这是第一招。初期尤甚。那时的&ldo;团营&rdo;成员,都是先放火烧了自家房舍,卖了田产,赤身赤心投向&ldo;拜上帝会&rdo;的。无恒产,无恒业,哪里还会有恒心?有的,只是奴才心、流氓心、侥幸心。

留满发,变&ldo;长毛&rdo;,以示区别,这是第二招。独特的体貌特征,让&ldo;太平军&rdo;战士与清朝的百姓势如冰火,即使士兵开了小差,也逃无可逃。

严军纪,滥诛杀,以苛治兵,这是第三招。太平军军纪极严,&ldo;如十人出战,八人皆死,其二人亦继进不敢退,退者立斩&rdo;。兵士如奴隶,人人自危,只有服从与卖命。再如排单行行军,有出行者即杀。

关键时刻,施以小惠,这是第四招。极端放纵的例子是允许屠城,允许强掠,允许逼良为妻。全州屠城,见于前文;武昌陷,太平军亦屠城三日,杀军民逾十万人。天国中期,&ldo;天京&rdo;被围,杨秀清为了激励斗志,便强令&ldo;天京&rdo;15至50岁的女性嫁给太平军战士为妻,有不从者即杀。单是为抗拒这种变相奸淫而自杀的&ldo;天京&rdo;妇女即在万人以上。起事初,洪秀全曾表白:&ldo;杀一人如杀我父,淫一人如淫我妻。&rdo;结果是纵杀纵淫,这&ldo;革命&rdo;如何赞美?

总之,太平天国的领袖仿效田单驱火牛入阵的战法,仿效项羽破釜沉舟的战术,将太平军战士视若会说话的战具,任意使用;因而,太平军战士真的为他们创造了势如破竹的战争神话,神话只哄骗幼稚者。本节,仅就太平军战士的前期牺牲作些提示,而在后期,&ldo;神话&rdo;破灭,&ldo;权威&rdo;消失,太平军土崩瓦解。西进,北伐,全部送死,守卫天京,一律丧命,这又与洪天王的&ldo;太平&rdo;许诺背道而驰。

太平军&ldo;造反&rdo;,清军&ldo;镇压&rdo;,各自立场不同,所以对战争的定性亦不相同。&ldo;正义度&rdo;的评判如果以&ldo;人民利益&rdo;和&ldo;国家兴亡&rdo;为基本参照,相信还有商讨的余地。历史事变既不能保证每一个&ldo;造反者&rdo;都将&ldo;造反&rdo;兑换成个人及家族幸福,又不能保证每一个&ldo;镇压者&rdo;都靠&ldo;镇压&rdo;实现权力及权力体系的永久安定。这正像矛与盾,不能两立,不能两全。太平天国与大清王朝,经过&ldo;造反&rdo;与&ldo;镇压&rdo;的一轮较量,灭者自灭,衰者自衰,何止是两败俱伤呢!这呼应了那个延续两千多年的改朝换代的诱惑,这也表现了中华民族在处理内部矛盾、构建社会平等上的简单化与非理性。一场内乱,绞杀了强梁,成全了英杰,而普遍的&ldo;尚武精神&rdo;则被割草机碾压一遍。如果进入时光遂道,重回六朝故都当一名天国战士或天京臣民,腥风血雨,感同身受,我相信任何人也不会重蹈迷误。

二、&ldo;书生&rdo;立功,&ldo;民兵&rdo;救国

这是一个悖论性的题目。疆场立功,本是武将的事,济难救国,本是英豪的事。在此,我们推崇&ldo;书生&rdo;与&ldo;民兵&rdo;,且提高到为国立功的极限,确乎是有其名而又有其实的。

&ldo;太平天国&rdo;史的研究者中,不少人为洪秀全们遗憾。他们设想太平军占领南京后全力北伐,便极有可能一扫淮北,再渡黄河,直捣幽燕,将满族统治者赶出长城,而宣告清朝亡而&ldo;天国&rdo;兴。可惜的是,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没有发扬不断革命的精神,到了金陵这六朝香粉之地便扑倒身子开始享受,坐失战机,导致失败。

&ldo;半力北伐&rdo;与&ldo;全力北伐&rdo;结果当然不一样。

但不论如何,太平天国皆无胜局可言。

这一判断,已经落在历史事实的后面,因而从理论的预见性上看,它是毫无意义的。我们在历史的事变之后,特别指出这一点,其实是基于民心向背的分析。长话短说,即太平天国的北伐,是缺乏人民支持与人民响应的。有一个阶段性的比较:太平军出广西,入湖南,队伍骤增,&ldo;破江华县,招得湖南道州、江华、永明之众,足有二万之数&rdo;;&ldo;后移师到郴州,入郴州亦招二三万众&rdo;。&iddot;輥&iddot;輵&iddot;訛粗粗匡算,一入湖南,太平军便扩编十倍!由湖南入湖北,兵力又强,武昌东下时,太平军扬言已有五十万众。这大抵是太平天国的军民队伍总数。而北伐之战,部队越打越少。这对太平天国的全国性胜利,是一个不可逾越的&ldo;民心障碍&rdo;。这话题,暂放下,许容后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