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敦刻尔克的海滩 > 第93章(第1页)

第93章(第1页)

但是敦刻尔克的重要性远超过这些实际考虑。救援行动激励了英国民众,让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并且对这场战争萌生出前所未有的使命感。盟约的规定当然得遵守,但是盟约无法激起同仇敌忾的决心。而&ldo;家乡&rdo;可以‐‐这就是英国人民此刻要奋战保护的目标。

孤立无援的感受可以振奋人心。曾有一名外国人问他的英国朋友,是否会因为波兰、丹麦、挪威、荷兰以及如今法国的相继失守而灰心丧气。&ldo;当然不会,&rdo;对方坚定地回答,&ldo;我们已进入决战阶段,而且是在家乡作战。&rdo;

有些人后来认为,这一切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大戏,用意在于把全国推上情绪的高峰。不过事情发生得太快、太不受控制,不可能出自幕后推手。这一次反倒是人民走在宣传人员前面。政府担心的事情恰恰相反‐‐他们害怕敦刻尔克可能让民众过于自负。丘吉尔本人就强调这场战役是一次&ldo;巨大的军事灾难&rdo;,并且警告&ldo;战争不是靠撤退取胜&rdo;。

讽刺的是,对于丘吉尔亟欲消除的氛围,他本人就是始作俑者。他的辩才、他的挑衅和他的战斗姿态,似乎全都具有某种魔力。正如美国南北战争中的亚伯拉罕&iddot;林肯,丘吉尔是这场战役的完美演员。

另一项要素是敦刻尔克激发的全国参与感。现代战争如此不带个人色彩,一般百姓很难有机会做出直接贡献。而在敦刻尔克,寻常百姓确实搭乘了小船,前往海峡对岸营救士兵。寻常家庭主妇确实帮助了筋疲力尽的撤退部队。在历史上,军队赶着营救受困民众的案例比比皆是,而这次的状况,却是民众赶着搭救受困的部队。

最重要的是,他们圆满完成任务。撤退行动刚开始时,丘吉尔认为可以拯救三万人,拉姆齐则估计救回四万五千人。到最后,超过三十三万八千名士兵回到英国,另有四千人退到仍在盟军手上的瑟堡及其他法国港口。&ldo;战争不是靠撤退取胜的&rdo;,但是,至少破天荒头一遭,不是所有事情都得遵照希特勒的想法进行。这本身就值得庆贺。

有趣的是,德军也觉得值得庆祝。几年后,他们的想法将会彻底改观。许多人甚至认为敦刻尔克是整场战争的转折点:如果远征军被擒,英国恐怕会战败,德国就能集中力量对付俄罗斯,就不会有伏尔加格勒之役……凡此等等。但在一九四〇年六月四日,上述种种假设状况都不明朗。或许除了少数几位怏怏不乐的坦克指挥官,对德军来说胜利似乎已落入口袋。正如《老鹰》(deradler)杂志说的:对德国人而言,&ldo;敦刻尔克&rdo;将永远象征我们在史上最伟大的歼灭战役中获得的胜利。但是对参与其中的英国人和法国人来说,它代表的是任何一支军队前所未有的严重挫败,让他们一辈子铭刻在心。

至于逃回英国的&ldo;少数士兵&rdo;,《老鹰》向读者保证没必要担心:&ldo;这些士兵全都灰头土脸,一蹶不振。&rdo;《人民观察家报》(v&oul;lkischerbeobachter)则记述妇孺看到受创部队蹒跚回家时失声痛哭的景象。

而且他们永远无法反攻。登陆艇、&ldo;桑葚临时港&rdo;(ulberries)、战斗轰炸机、精密雷达,以及一九四四年反击行动中的种种设备,当时都还没发明。从一九四〇年来看,歼灭英国远征军与否,其实无关紧要。他们被逼入海里,那样便已足够。

只有法国人心怀不平。不论是在巴黎冲着史毕耶兹将军打冷枪的魏刚,还是东面防波堤上心灰意冷的低阶大兵,法国人一面倒地觉得自己被英国人遗弃了。就算指出拉姆齐的舰队救出十二万三千零九十五名法军,其中十万零两千五百七十人是搭乘英国船舰的事实,也无济于事。

戈培尔使劲煽风点火,柏林发动了最粗鄙的宣传活动。在一本名为《地面攻击报道》(blendeauf-tiefangriff)的小册子中,通信员汉斯&iddot;亨克尔描述在一艘划艇上,逃难的英军拿枪逼迫几名法国人跳入海中。生还者如今站在亨克尔面前,咒骂着&ldo;龌龊的英国人&rdo;。

于是我问:&ldo;但是,你们当初为什么要跟这些&lso;龌龊的英国人&rso;结盟?&rdo;

&ldo;又不是我们的意思!是我们那个该死的政府干的,然后还发神经救他们!&rdo;

&ldo;你们不必守着那个政府!&rdo;

&ldo;我们能怎么办?根本没有人问我们的意见。&rdo;其中一人补充说道,&ldo;都是犹太人的错。&rdo;

&ldo;哎呀,老兄,我们一起打英国人吧,你看怎样?&rdo;

他们哈哈大笑,热切地回答:&ldo;好啊,我们马上加入。&rdo;

在伦敦,法国海军代表欧登达尔将军竭尽所能就事论事。他是个忠诚的法国人,但他必须让巴黎理解英国的角度。然而尽管费尽力气,达朗上将仍在回信中质问欧登达尔是否已经&ldo;投入英国阵营&rdo;。

&ldo;我绝对没有投入英国阵营,&rdo;欧登达尔回复,&ldo;如果你真心这么想,我会非常难过。&rdo;为了证明忠心,他一股脑地描述他跟英国人的几番口角,然后补充说道:但是,我们是跟德国交战,不是英国。不论英国人犯了什么错,我们不该为了敦刻尔克事件而怀恨在心。

法国对他的建议置若罔闻。

在六月初的这几天,两国政府间的事务对英国远征军的弟兄毫无意义。他们只知道自己难以置信地回到家了。当火车载着皇家炮兵团的托德上尉缓缓穿过肯特郡乡间,他凝望窗外的树林和果园,心里想着,&ldo;这是放置火炮的好地点,那是藏匿车辆的好地方,那座农场很适合扎营。&rdo;‐‐然后瞬间明白自己不必再为那些事情担心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