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逝去的武林李仲轩全文免费阅读 > 第36章(第1页)

第36章(第1页)

下收穀道,上提玉楼,或立或坐,吸气于喉,以意送下,渐至底收。收者,慎气谢也,提玉楼者,耳后高骨也。使气往来无阻碍,不拘坐立,气自喉者,以肺摄心也,气虽聚于丹田,存想沉至底方妙。

升有升路,肋骨齐举;降有降所,气吞俞口。气升于两肋,骨缝极力张开,向上举之,自然得窍。降时必自俞口,以透入前心,方得真路。

既明气窍再详劲诀。

曰:通,劲之连也。曰:透,骨之速也。通透往来无阻也,伸劲拔力以和缓,柔软之意。

曰:穿,劲之连也。曰:贴,劲之络也。穿贴横竪联络也,伸劲拔力以刚坚,凝结之意。

曰:松,劲之渔。曰:悍,劲之萃。

松渔者,柔之极也,养精蓄锐之意;悍萃者,刚之极也,气血结聚之谓。松如绳之系,悍如水之清。

曰:合劲之一,曰:坚劲之转。合者,合周身之一也;坚者,横竪斜缠之谓也。

按肩以练步,逼臀以坚膝,圆襠以坚胯,提胸以下腰。按肩者,将肩井穴劲,沉至涌泉;逼臀者,两臀极力贴住也;圆襠者,内向外极力挣横也;提胸者,起前胸也。

提頦以正项,贴背以转斗,松肩以出劲。两背骨用力贴住,觉其劲自脐下而出,自六腑向外,转至斗骨而回。出劲之时,将肩井穴劲软意鬆开,自无碍矣。

曰横劲,曰顺劲,变之分明,横以济竪,竪以横用。竪者,肩至足底;横者,两背手也。以身说,则竪者自腋至二肩穴;横者,自六腑转于斗骨背也。自襠至足底,自膝至于臀,以腿而言之也。

五气朝元,周而復始。四支元首,收纳甚妙。吸气纳于丹田,升真气于头,复至俞口,降于丹田。一运真气,自襠下于足底,复上自外胯升于丹田。二运真气自背骨膊里出手,复自六腑,转于丹田,一升一降,一下一起,一出一入,幷行不悖,周流不息,久久用之,妙处参悟甚多。

练神练气,返本还元,天地交泰,水升火降,头足上下,交接如神;静升光芒,动则飞腾,气胜形随,意劲神同。神帅气,气帅形,形随气腾。

以上劲诀即详,下言调气之方:

每日清晨,静坐盘膝,闭目钳口,细调呼吸,一出一入,皆从鼻孔。而少时气定,遂吸一口气,但吸气时须默想真气自涌泉发出,升于两胁,自两胁升于前胸,自前胸升于耳后,渐升于泥丸,降手时,须默想真气由泥丸至印堂,降至鼻,鼻至喉,喉至脊背,脊背透至前心,前心沉至丹田,丹田气足,自能复从尾閭,达于脊背,上升泥丸,周而復始,从乎天地,迴圈之理也。

〔纳卦经卷二〕

乾坤

头项法乎乾,取其刚健纯粹。足膝法乎坤,取其静厚载。凡一出手,先视虎口,前中高咳用力,正平提起;后脊背用力塌下,真手来时,直达提气穴,着力提住,由百会穴转过昆仑,下明堂,贯两目,其气欲鼻孔泄时,便吸入丹田。两耳下各三寸六分,谓之眼穴,用力向下截住,合周身全局,用之久。自知其妙也。凡一用步,两外虎眼极力向内,两内虎眼极力向外,委中大筋竭力要直,两盖骨竭力要曲,四面相交,合周身之力向外一扭,则涌泉之气,自能从中透出矣。

巽兑

若夫肩背宜于松活,是乃巽顺之意,襠胯要宜靠紧,须玩兑泽之情。塌肩井穴,须将肩顶骨正直下与比肩骨相合,曲池穴,比肩顶骨略低半寸,手腕直与肩齐,背骨遂极力贴住,此是竪劲,不是横劲,以竪则实,以横则虚。下肩井穴,自背底骨直至足底,故谓竪。右背则将左背之劲,自骨底以意透于右背,直送二记扇门穴,故谓横。两劲幷用而不乱,元气方能升降如意,而巽顺之意得矣。襠胯要圆而紧,气正直上行,不可前出,不可后掀,两胯分前后,前胯用力向前后胯用力向下,涌泉来时向上甚大,两胯极力按之总以骨缝口相对,外阴、内阳,忽忽相吞幷为主。

艮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