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洛明最恼火的自然是临川王居然为虞家背书。
要知道,他之所以会来宁州任太守,最主要的还是各大家族的供养已经满足不了临川王日益奢靡的生活,临川王已经在思索如何向那些看好他,已经在他身上下注的家族开口要更多的东西了。
黎洛明非常不赞同临川王这样做。
他太清楚了世家的秉性了。
临川王敢开口,世家就敢给,但这与世家看好他、下注他、主动供给不一样,是需要给承诺和代价的。
如果临川王没有面南朝北的那天还好,要是有,将来需要实现的承诺和付出的代价必然巨大,而最后这一切,最后会转嫁到庶族和寻常百姓头上,让原本过得还可以的庶族生活不易,让活得不容易的百姓更加艰难。
这是黎洛明绝对不想看到的。
他到临川王身边是为了影响他,让他成为一代明君的,决不能坐视他还未坐上那个位子,就有了当昏君的趋势。
王融之的信就是在这个节骨眼上送到他手上的。
王融之承诺,只要他能让王函之祖孙三人交出宁州产业并回归家族,宁州产业一分为二,一半交归家族,一半归他所有,他想怎么用,都无人干涉。
他心动了。
从王融之有意无意的透露,从王奕之与王娴芝的书信来往,他大概能猜到,王函之多年来在宁州的创下的产业和财富极多,保守估计不会低于七八百万贯,一半,至少三百五十万贯。
这是一个非常庞大、非常惊人的数字。
如今下注临川王的家族,每年给临川王各种供给最多的是琅琊王家,而琅琊王家每年供给的各种物资加起来,也不过三十万贯左右,仅次于王家的是谢家,每年不到二十万贯,其他的世家更少。
三百五十万贯,是所有世家供给之和的两倍了。
而这三百多万贯还不仅仅只是钱财,还有产业,能够日进斗金的产业。
到手的钱财,能极大地缓解因临川王的奢靡带来的财政压力,到手的产业,能源源不断的为临川王提供所需要的钱财。既能满足临川王所需,又能削弱世家对临川王的影响和掣肘,还能提高他的声望和地位……一举三得。
这让他很是心动,但最后让他下决定的还是临川王司马启。
知道这个任务的司马启劝说他接受,说王融之有知遇之恩,有提拔之恩,他有今日,王融之付诸了太多心血,他不应该拒绝。
司马启还非常诚恳的表示,无论黎洛明是否在临川郡,是否在他身边,黎洛明都是他最信任、最依赖的人。
黎洛明当然知道,这话水分非常多,司马启劝他接受不过是眼馋三百多万贯的钱财和能生财的产业,也知道他前脚一走,所谓的最信任最依赖就能被司马启抛之脑后。
但司马启都开口了,他还能拒绝吗?
于是,他答应了,也决定速战速决,用最快的速度把这件事情了结。
六月中旬,他接到王融之的信,六月底离开临川郡,临走之前,第一次写信给定西王。
七月中旬,抵达建康,用一个月的时间让熙元帝任命他为宁州太守,得到任命后,再次与定西王联系,达成协议并敲定定西王发兵时间。
而后,在八月下旬,他带着长子黎光和陈星安等幕僚抵达宁州,顺利的与宁州太守孟广义进行交接……直到这一步,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都如他所计算的那样进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