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在生活中,不经意间就会产生一些很奇怪的想法。比如站的时候时间长了,稍微活动活动,做做伸展运动。活动活动头,扭扭脖子。来回晃动几下屁股。有时候想法就产生了。
不知道这算不算是灵感的火花。这些零星的想法并不是刻意想出来的。而是欣赏某个风景或者再做一些简单的动作的时候。这些想法自然而然的蹦出来。就像在夜空中仰望星空。看到的那一抹流星。瞬间的想法非常的丰富。而且在心中。就像播放电影一样流畅清晰。但是如果你不放在心上的话。稍微有点其他事情,或者过个一天两天。当你再去回想的时候。这个想法是什么样子的?已经非常的模糊。而且都想不起来,为什么我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呢?都已经无从考证了。
后来这样的事情遇到的多了之后。只要是在生活中,突然出现了一些很好的想法的时候。我就会用标题的形式把它给记下来。这个主要是来自老师的一个课程。就是老师在讲课之前都会进行一个问题收集。所以只有问题收集的多的时候,老师讲起来才会得心应手。课程也会相应的长了一些。问题少的时候,所以老师的课程就会相应的短一些。所以跟了几集之后。我对这个问题收集的方法也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和想法。所以现在我一般遇到什么问题的时候,都会用一个标题把它先记录下来。或者用一些比较明显的副标题清晰所有表达的内容。然后再根据疯写营的风格,只要按照标题。大致的意思写就行了。不管写的是不是完全的符合标题。只要沾边也好。比起老师给出的标题。自己的标题写起来应该很得心应手的。因为毕竟解题思路什么的,自己都已经在脑子里面逛了一遍了。只是把大致的想法写出来就行了。
但是对于这些灵感性的标题。就是思想上总是扩展不开。哪怕扩展了1000字,总感觉是在破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想写出千儿八百万字的。感觉在实际写作的过程中非常的困难。一段时间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但是老师说只要写就是好?所以我千儿八百的坚持了很长很长的时间。后来脑子就像睡着了,慢慢清醒一样。发现了事件的重要性。
老师给的教材课程是非虚构叙事写作技巧。
因为老师是记者出身,所以在开始前总是要收集问题。然后按照问题去进行实地的采访。后来在写作的过程中慢慢的进行了融合,我才发现,其实偶尔的灵感频发就是问题的收集。遇到问题之后呢,就要进行实际的采访,进行素材的收集。其实素材的收集就是一个一个的实践。历史的时间和空间都是由事件来构成的。这是后来我才想到的。
不管多么哲学性的问题,终归都是取材于现实中的事情。所以想通了这个之后,我也是慢慢的聚焦在事件上。去挖掘事件的类型。
但是在观察事件的过程中,老是出现一种主观性的问题。就是遇到一件事情,就远远的躲开。不去研究了。只需要看一眼就行。然后时间过了之后,拿笔去写的时候,全凭自己的想象。因为根本不知道事情是什么样子,所以完全的写不出事件。不知道去怎么样去讲述事件。
所以这也是一种很搞笑的人格。需要写大量的事情,但是他确实又逃避事件。这种人格上的缺陷到底应该怎么样去克服呢?后来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我慢慢的找到了一些自己的方法。
就是画一些简单的简笔画。加深对事件的印象。慢慢的克服这种人格上的缺陷。对事件进行有意识的观察。
其实后来我才发现这是小孩子的必修课。观察和模仿是小孩子的必修课。
所以在思想的练习上,我就要从小孩子开始一步一步的往成年人的方向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