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类科幻小说的读者主要是文学爱好者。从这个角度讲,文艺类科幻小说也是纯文学界顺应时代要求进行变革的一个很有价值的取向。
在科幻电影的历史上,也有文艺化作品的踪影。二十年代德国科幻巨片《大都市》因其卓越的美学价值,成为电影史上十大经典之一。六十年代未的《2001年太空旅行》吸取了大量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在艺术上对科幻电影是个升华。不过,作为一项更注重商业价值的艺术领域,科幻电影中文艺流派的代表要比科幻小说中少得多,也没有成气候。
四节科学传奇小说 第七章
谈到科幻小说的来源,很多人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古代神话,因为两者都具有超现实的特点。实际上,古代神话在科幻小说里的&ot;子孙&ot;只是整个科幻小说的一部分--科学传奇小说。
在雨果&iddot;根斯巴克为科幻小说定名前,科幻小说被赋予许多名称,其中主要的一个就&ot;科学传奇小说&ot;。笔者翻出这个词汇,用来指以新、奇、怪为追求,专注于描写怪异故事的科幻小说。这种科幻小说的主要特点,就是将取材于传统神话和故事情节,或将借鉴于武侠、侦探、言情小说的情节加上科学背景。科幻作家们对此作过许多总结,如: &ot;今天我们所认识的科学幻想故事。虽是各种故事中最年轻的一种。但与源流最为久远的探险故事,却有着深厚的渊源,有时甚至难分彼此。涉猎过科幻小说的读者都会发觉,在这些作品中,很大部分都有探险的成份&ot;(李伟才《超人的孤寂》)&ot;太空战斗代替了罗马的竞技场,地球人杀外星人代替了狮子和基督徒的战斗。&ot;(布赖恩&iddot;奥尔迪斯《世界科幻文学运动》转引自《九七北京国际科幻大会论文集》)&ot;科幻里新奇、吸引人的东西,等于武侠里的机关布景、比武时各种招术一样。&ot;(张系国《台湾科幻小说精选》)这些看法主要指传奇类科幻小说。
如果单就数量而论,中外科幻创作积累到目前为止的全部作品中,传奇类占了大多数。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将科幻小说创作和出版体制化的地方,而美国的科幻小说主要源自本土的通俗文学。所谓科幻小说的&ot;黄金时代&ot;,便是一个以传奇类科幻为主的时代。这类科幻小说最终获得了类似&ot;行业标准&ot;的特点,成为世界各地科幻作者模仿的对象。九十年代以后,在科普式科幻小说退潮而文艺类科幻小说没有兴起之前,中国大陆主要的科幻创作成果究其本质而言,也都是通俗类科幻小说。作者众多,但没有特别有代表性的出现。稍远一点的地方,香港的倪匡和黄易写作了大量传奇类科幻小说,卫斯理系列是其中的主要代表。在科幻电影方面,十部有九部可以归为传奇类科幻片。
科学传奇小说也有自己的价值取向,那就是比赛想像力。看谁的题材更新颖,情节更奇特,在这类科幻作品中,&ot;幻&ot;字得到了充分地发挥。在种种非科幻的外行观点中,将科幻小说单纯视为想像力的产品是一种主要观点,而传奇类科幻小说的存在为这种观点提供了内部依据。
科学传奇小说是一种边缘性的文学样式,即科幻小说与其它文学样式的杂交,或者说其它文学样式向科幻小说的过渡产物。在这类作品中,留有很多传统神话或其它种类文学的痕迹。对不熟悉科幻小说,但想尽快进入这一领域的作者来说,写传奇类科幻也是最容易的。尽管一些&ot;纯科幻迷&ot;可能不喜欢这类作品,甚至称其为&ot;伪科幻&ot;,但它的读者群却是四类小说中最多的,影响力不可低估。它也是科幻艺术娱乐价值的主要体现。只不过传奇类科幻的欣赏者流动性最大,最不稳定。
五节结论 第七章
能不能进行更为细致深入的分类?我想肯定能,随着人们对科幻艺术研究的深入,人们会辨别出更多的&ot;亚类&ot;、&ot;亚种&ot;。但从实践角度来说,将作为一个整体的科幻小说划分到四大门类这个层次,在指导创作和出版工作时基本上就够用了。
有没有四大门类之间的杂交品种?当然有。而且所谓分类也只是创作之后的研究行为,并不是作者们在创作时的框子。所以也并没有纯粹属于某一门类的作品。进行这样的分析只是为了使大家的认识更有针对性。
有没有兼通四大门类的科幻作家?当然有。如凡尔纳、阿西莫夫、克拉克等人,其作品便覆盖了上面所有这些科幻文学类型。中国大陆的王晋康等作者也能作到这一点,王晋康的作品有科学预言类的《生死平衡》、文艺类的《失去它的日子》、《魔环》,传奇类的《追杀》、《美容陷井》等。但大多数科幻作者应该具体考虑自己的创作优势,先专攻一点,后兼及其余。至于出版界,也应该具体考虑某一类作品将要面对的读者对象。不存在让一切科幻迷都点头称是的科幻小说。
最后,将科幻作品四大门类的特点以表格的形式总结如下。名称
题材
读者
代表作
预言式科幻小说
科学预言和哲学成果
知识界人士
《天堂的喷泉》、
《沃尔登第二》
科普式科幻小说
已经存在的科学知识
青少年,科学爱好者
《小灵通漫游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