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唐宋才子的真实生活图片 > 第26章(第1页)

第26章(第1页)

三、杜甫(14)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

历来人们从各个方面来叙述这首诗的妙处,有称颂境界的,有赞誉胸襟的,不一而足。还是《杜工部诗通》说得最为平实:&ldo;此诗百代诗人所共推服,无他,以实气对实景,写实情耳。气有馁者,欲不言袭取,终不能欺人。&rdo;他认为这首诗歌动人之处就在于实话实说。诗人一心还叶落归根,但湖南战争不断,他被迫南行,从岳阳飘到潭州(长沙),从潭州飘到衡州(衡阳),又返回潭州。而这期间,他一直住在船上。大历五年(770)四月,潭州发生兵变,杜甫逃往衡州,行至耒阳时,江水暴涨,五天没有进食。县令聂某听说后,派人送去牛肉白酒。《明皇杂录》说,杜甫在长期讥饿之后,暴饮暴食,结果过饱而死。

四、韩愈(1)

对于韩愈,景仰的人很多。在唐代文人中,韩愈确实算得上综合素质高、发展全面的典范。他文章写得好,有&ldo;杜诗韩笔&rdo;一说,诗歌也自成一派,人称韩文公,同时他头脑清醒,有政治眼光,大力排佛,反对军阀割据,官也做得大,人称韩吏部(韩愈是实实在在的吏部侍郎,杜甫人称杜工部,但只是检校工部员外郎,还是虚的),所以苏轼说他内外兼修、文武俱备:&ldo;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rdo;。

不过,也有许多人不喜欢韩愈,南宋以来的理学家批评韩愈根本不懂&ldo;道&rdo;而乱说&ldo;道&rdo;,周作人、张中行则说韩愈写文章喜欢装腔作势,道学气太浓,毛泽东主席说韩愈文章的思想太肤浅。李泽厚更是全面否定了韩愈,说他贪名位,好资财,耽声色,佞权贵。其中,谈的最多的,还是他的&ldo;谀墓&rdo;问题,即韩愈为了润笔费,对死人大唱颂歌,有辱斯文。后来清代大思想家顾炎武惋惜地说,韩文公如果不写这些阿谀奉承的墓志铭,那他真是文化界的泰山北斗了。一代大文豪,尽做些发死人财的糗事,这难免让人心中憋气。所以,当年刘叉从韩愈那里偷走一大笔钱时,刘叉说得理直气壮(此谀墓中人所得耳,不如给我老刘祝寿),大家也觉得理所当然。让大人物吃瘪,是多少人的梦想!但堂堂的吏部侍郎,为什么要&ldo;卖文&rdo;呢?要了解韩愈究竟是不是一个&ldo;财迷&rdo;,就必须对他的生活状况与经济收入做点调查。

1饥寒

杜甫死后43年,元稹受他的孙子杜嗣业所托,写了一篇墓系铭,首次将李白、杜甫相提并论,并说李白在乐府、排律等方面远远不如杜甫,一时引起了广泛争鸣。两年后,韩愈挺身而出,说&ldo;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rdo;(《调张籍》)。韩愈为什么要为李白鸣不平呢,出了公议之心外,私下揣测,可能还与他对李白的好感有关。天宝十四载(755),韩愈的父亲韩仲卿任武昌(今湖北鄂州)县令,离职的时候,当地人刻石颂德,请李白写《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李白在碑中大唱赞歌,说韩愈的父亲大人&ldo;滂注王泽,犹鸿得春。和风潜畅,惠化如神&rdo;。这份恩情,想必韩愈会铭记在心。李白写这篇碑铭,润笔费拿了不少。至于这种既得人钱财还让人感恩戴德的赚钱手段,对韩愈是否有触动,另当别论。

据说韩愈后来经常梦见李白,其实韩愈对李白不会有具体印象,李白死后六年,韩愈才出生。同样没有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韩愈他自己的父母,出生两个月后,韩愈的母亲就离他而去,三年后,他的父亲又死在秘书郎任上。韩仲卿官做得不够大,韩家又不是什么望族,所以留下的家产不会太多。韩愈经常自称昌黎人,李翱的《韩吏部行状》、刘昫的《旧唐书》这样说,后人也叫他韩昌黎,其实他并非昌黎韩族,韩愈这样说可能是为了满足一下小小的虚荣心。李白在《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已经明确的说出韩愈的父亲是南阳人,韩愈死后也葬在河阳韩氏祖茔,后来欧阳修等人在编纂《新唐书》时就说韩愈是南阳邓州人了。

父母死得这样早,韩愈并没有成为孤儿。他的长兄韩会承担了抚养他的重任。韩会比韩愈大将近三十岁,也算当时的名士才子,受权相元载的青睐,担任起居舍人。不久元载倒台,韩会受到牵连,贬到广东韶州,年少的韩愈也随之颠簸流离。更苦的日子还在后面。德宗建中元年(780),韩会在韶州郁郁而终,韩愈时年十三岁,与嫂子郑氏一起将灵柩运回河阳故里,开始了&ldo;零丁孤苦&rdo;的生活。这段日子究竟是怎么熬过来的呢?在接踵而至的打击中成长起来的韩愈,后来很少提及,不过从他对嫂子郑氏终身感激及与侄儿韩老成相濡以沫的深厚情谊,我们大致可以想象当日生存的艰辛。

贞元二年秋天,韩愈十九岁了,承担振兴家族重任的他,毅然决定赴试求仕。经过县、州两级考试合格后,这年十月他赶到了长安,在户部报名参加第二年二月份举行的礼部进士科考试。当时的韩愈既没有名气,又没有名人推荐,不知道&ldo;功夫在考试之外&rdo;,所以很正常的名落孙山了。贞元四年,韩愈再次参加进士科考试,再次碰壁。这时的韩愈终于有所醒悟,意识到关系网的重要性,于是开始四处寻求援助,把自己所写的文章散发出去,但没有什么成效,这些权贵对他没有什么兴趣,所以贞元七年的进士科考试他又一次落第。也就在这一年,事情终于有了转机,他得到了古文家梁肃的赏识。梁肃当时担任着右补阙,与陆贽等关系密切。次年,陆贽担任主考官,邀请梁肃为助手,考试题目《明水赋》和《御沟新柳诗》,韩愈理所当然高中了。陆贽这次考试相对公允,录取了一大批名士,有&ldo;龙虎榜&rdo;之称。这段经历,显然对韩愈刺激很大。韩愈晚年的时候,他就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诫一个应试的举子要注意建立良好的关系网。他谆谆教诲道:&ldo;京师之进士以千数。其人靡所不有,吾常折肱焉。其要在详择而固交之。善虽不吾与,吾将强而附;不善虽不吾恶,吾将强而拒。苟如是,其於高爵犹阶而升堂,又况其细者邪!&rdo;意思就是说,到京城中应试的考试有几千人,什么样的人才都有,要能够取得成功,关键是具有良好的交往与沟通能力。对你有用的人(韩愈说的是善人),即使不喜欢你,你也要同他建立良好的关系;对你无用的人,即使很喜欢你,也没有必要有过多的来往。这样,高官厚禄就俯拾可得了。话说得相当俗气,却是韩愈自己的亲身体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