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祀先公先王,外祭者不多,主要为内祭,如甲骨文有云:
[丁]亥卜,在大宗又升伐三羌十小■,自上甲。
己丑卜,在小宗又升岁,自大乙。(《合集》34047)
乙亥又升岁在小宗,自上甲。一月。
丁丑卜,在小宗有升岁自大乙。(同上34046)
上两组卜辞,均是先遍祀上甲以下先公先王,两天后又遍祀大乙以下先王,俨然有序。所异者,前一组的内祭场所是先在大宗的台祭宗庙举行,后又入小宗的合祭宗庙行祭;后一组则均行之于小宗,未变更内祭场所。顺祀除遍祀外,又有以某位神主为主,配以以后世次诸主,如:
甲午贞,大御自上甲六大示,燎六小■,卯九牛。(《屯南》1138)
甲午贞,大御六大示,燎六小■,卯卅牛。(同上2361)
&ldo;上甲六大示&rdo;或&ldo;六大示&rdo;,即上述上甲加大乙以下五位冠&ldo;大&rdo;字的直系先王神主群。祭日在甲日,是知大御典祀的主示是上甲,其他五示是为配示。
台祭除顺祀外,又有逆祀,此为裘锡圭先生所首揭3。逆祀是逆先公先王世次致祭,如:
乙丑卜,贞王宾武乙岁,延至于上甲,卯,亡尤。(《合集》35440)
己丑卜,大,贞于五示告:丁、祖乙、祖丁、羌甲、祖辛。(同上22911)
自上甲求年。
庚寅卜,逆自毓求年。(《屯南》37)武乙追溯至上甲,是乙日主祭武乙,而逆配武乙之前至上甲的先公先王。丁至祖辛,是逆告武丁以上至祖辛五位直旁系先王。自上甲求年是顺祀;逆自毓求年,则是逆后祖溯至先公上甲而求年成丰收。《左传&iddot;文公二年》有云:&ldo;礼无不顺,祀,国之大事也,而逆之,可谓礼乎?&rdo;视逆祀为失礼,此乃后制,然于商代是并无此种观念的。
商代祖甲时还盛行一种以彡、翌、祭、■、协五大祀典为主干的轮番系统致祭上甲以下先公先王先她的所谓&ldo;周祭&rdo;,廪辛康丁时因之,至帝乙帝辛时又有增修。周祭实是独祭和合祭顺祀的结合转化,是按先公先王先妣的世次、长幼和死亡顺序,依其所名的十干,在相应的祀谱排定日子内,有规律地定日和逐次祭去,受祭者限于有特别资格的人,先王不论直系旁系,就是已立为太子而未及即位的,均得祭之,但先妣则仅限于有子为太子者,后来更限定每世只有一王的配偶可入祀,遍祀一周约需一年时间,又周而复始1。研究此种周祭制度的学者有数家,见仁见智,建树良多2。
就周祭的祭仪内容而言,学者有主张乡为鼓乐之祀,翌为舞羽之祀,祭则用肉,■则用食(黍稷),而协为合祀,盖合他种祀典一并举行。与五种祀礼相伴的祭仪,尚有酒、告、祼、岁、伐、龠、奏、御、卯、濩、■、侑、工典等等。晚商周祭制度的建立,是总前代祖先祭礼之大成,完全围绕商王族祖王包括部分血统关系明确的杰出先公并配列法定王妃先妣而展开的,表明以商王为核心的商族贵族统治集团的集权政治已有前所未有的强化。繁褥的祖先崇拜祭礼,不啻是王权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效发挥着维护商族贵族集团内部团结的具体政教作用,构成了晚商国家的最高层次宗教祀典,其运作系统为商王所垄断,对四方小大邦的低层次宗教仪式的制约、系列化归范和限控辐射影响力也是不容低估的。《礼记&iddot;表记》称&ldo;夏道遵命,事鬼神敬而远之&rdo;,其民&ldo;乔而野,朴而不文&rdo;,而&ldo;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rdo;,其民&ldo;荡而不静,胜而无耻&rdo;,两代信仰系统的不同点,自然与意识形态的社会演进阶段相适应,不过从晚商祖先崇拜的国家级周祭制度生成由来,尚能见到这种信仰系统的操作机制和社会功能的转变进程。
1参见朱天顺:《中国古代宗教初探》,181页。
1又载见《史记&iddot;五帝本纪》。
2《合集》24987。
3同上17451。
4同上7153。
5同上13751。
1《河南密县莪沟北岗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集刊》1981年第1集。
2《郑州大河村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79年3期。
3《两安半坡》,文物出版社,1963年。《姜寨》,文物出版社,1988年。
1分见《大汶口》,文物出版社,1974年;《邹县野店》,文物出版社,1985年;《考古》1979年1期;《考古学报》1964年2期、《考古学集刊》1981年第1集;《考古学报》1964年2期,1959年4期。
2分见《考古》1990年7期;《泗水尹家城》,文物出版社,1990年。
3分见《考古学报》1962年1期、1965年2期。
4分见《考古》1977年4期,1976年6期。
5《考古学报》1980年3期。
6石云霄:《拉祜族的丧葬》,《民族文化》1980年1期。
1《淅川下王岗》,文物出版社,1989年,23页。再如上海金山亭林良渚文化遗址葬俗,以头向南为准,但又发现少数无规律可循的墓葬,死者都是些骨胳严重错位的非正常死亡者(见《文物考古工作十年》,文物出版社,1991年,97页)。
2见《考古》1980年1期、1983年1期、1986年9期。
3《考古》1978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