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午卜,争,贞令登取■黍。(《怀》448)
庚申卜,■黍其■兄辛。(《合集》27632)
登、■一义。旧释■为聲的省体,读为馨香之馨3。今以二辞参校,■黍与声黍,实指两个具体藏旧黍的地点,前者似为河傍之粮仓。饶有兴味的是这二字,一个从止,一个从耳,均以人体部分器官为形符,寓意是否与重视黍的平时实际护藏有关,则不得而知了。
二期卜辞中又有记&ldo;新黍&rdo;者,如:
□□□,大,贞见新黍,翌……(《合集》24432正)
见或读如献1。新黍当指新收获之黍。此辞似指各地献新黍给朝廷,也可能是向神灵献荐新黍,前者可能性大些,但不管怎么说,这也多少揭示了黍是商代统治者享用的重要食粮。
商代贵黍贱粟,稻或因限于区域水文环境而未能推广,高粱的种植也很有限,考古发现主要为周族先人之食粮品种。而作为商代五类粒食之一的麦,似为时令食粮,甲骨文有&ldo;月一正曰食麦&rdo;2,恰与《月令》孟春之月&ldo;食麦与羊&rdo;相应,可能因收获量不大,故不能成为经常性食粮。
1《尚书&iddot;舜典》,孔疏。
2《天工开物》。
3《山西襄汾陶寺遗址首次发现铜器》,《考古》1984年12期。
4《夏县东下冯》,文物出版社,1988年,147、209、215页。
5《安徽含山大城墩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集刊》第6集,1989年。
1《尚书&iddot;仲虺之诰》。
2《说文解字注》,徐灏笺。
3唐云明:《河北商代农业考古概述》,《农业考古》1982年1期。
4《殷墟发掘报告(1958~1961)》,文物出版社,1987年,278页。
5张光直、李光谟编:《李济考古学论文选集》,文物出版社,1990年,283页。
6许顺湛:《灿烂的郑州商代文化》,河南人民出版社,1957年,7页。又杨育彬:《郑州商城初探》,同,1985年,22页。
7《陕西长武碾子坡先周文化遗址发掘记略》,《考古学集刊》第6集,1989年。
1《殷墟发掘报告(1958‐1961)》,278页,又图版八○之3、6~8。
1《藁城台西商代遗址》,196页。
2《诗&iddot;小雅&iddot;甫田》云:&ldo;黍稷稻粱,农夫之庆。&rdo;西周仲■父盘铭云:&ldo;黍粱(禾)麦。&rdo;知周代的&ldo;五谷&rdo;同如商代。
3参见彭邦炯:《甲骨文农业资料选集考辨》(四),《农业考古》1990年1期。
4《殷缀》318。
5《丙》74。
6同注3。
1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529页。
2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iddot;仲夏纪》,学林出版社,1984年,247页。
3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246页。
1见前揭裘锡圭文。
2《合集》24440。
第三节器以藏礼
一为器之用
(一)夏商人的饮食用器
《礼记&iddot;礼运》中说: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汗尊而抔饮。(郑氏注云:虷尊,凿地为尊也。抔饮,手掬之也。)
《盐铁论&iddot;散不足》说:
古者汗尊杯饮,盖无爵觞樽俎,及其后,庶人器用,即竹柳陶匏而已。这是在想象远古人类没有饮食器具的当初,恐怕常就地挖个小坑当饮器,用手掬水而饮,晚后才有竹木陶匏等人工制作之用器。其说大体不误。从器用发展史言,应数陶器的发明,对人类物质生活的意义最为深远。
传说有&ldo;神农耕而作陶&rdo;1;&ldo;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滨&rdo;2;&ldo;有虞氏上陶&rdo;3。表明陶器的发明,与农耕定居生活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吕氏春秋&iddot;君守》又有一说云:&ldo;昆吾作陶。&rdo;高诱注谓:&ldo;昆吾,颛顼之后,吴回之孙,陆终之子,己姓也,为夏伯制作陶冶埏埴为器。&rdo;《古史考》也说:&ldo;夏后氏时,昆吾作瓦,以代茅茨之始。&rdo;把陶器的发明推迟到夏代,完全不符合考古事实,至于瓦的出现,则迟至西周才有。清梁玉绳即疑之,谓昆吾&ldo;非为夏伯之昆吾氏&rdo;4。我国最早的陶器见诸中原地区,河北徐水县南庄头遗址出土陶片,据测定距今约9700~10500年5,到仰韶文化时期,西安半坡和临潼姜寨等大型原始氏族聚落遗址,已发现有专门烧制陶器的窑场。长江以南的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和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出土的陶片,年代也均早到9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早期6。
陶器发明后,在很长的岁月内,一直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炊煮和饮食用器。中原地区出土的早期陶器,如按传统分类法,大体有炊器鼎、罐,饮食器三足钵、圆底钵、碗、瓢、盘、盂及用于炊事的支脚,还有水器小口双耳壶等7。到仰韶文化时期,炊器有罐、鼎、釜、甑等,饮食器有钵、碗、盆、豆、盂、杯、盘等,储容器有壶、罐、瓮、缸等,水器有小口尖底瓶。宝鸡福临堡仰韶遗址还出土了双釜与灶连体的釜灶,灶高405、最大肩径50、底径25厘米,两釜共一火门,灶顶设有排烟孔八个1,利于吸风拔火,提高了烧煮食物的炉温效率和用火安全。荥阳青台仰韶遗址还出土了许多陶鏊,器如覆形平底盘,内壁附三足,据说是用来烙饼的干食器2。到龙山文化时期,炊器有鬲、甗、斝、鼎、甑等,还出现了鬶、盉、杯、壶以及白陶酒器等。不少遗址还出有一种用来研块茎或根茎植物的食品加工器擂钵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