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四川省博物馆、广汉县文化馆:《广汉三星堆迫址》,《考古学报》1987年2期。陈显丹:《论广汉三星堆遗址性质》,《四川文物》1988年4期。
2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市博物馆:《成都十二桥商代建筑遗址第一期发掘简报》,《文物》1987年12朋。
3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成都羊子山土台遗址清理报告》,《考古学报》1957年4期。
4李学勤:《新干大洋洲大墓的奇迹》,《文物天地》1991年1期。
1李家和、李玉林:《清江县吴城商代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87)》,168~169页。袭学峰:《清江县吴城遗址考古新发现》,《人民日报》1987年7月23日。
2李玉林:《吴城商代龙窑》,《文物》1989年1期。
3《江西清江吴城商代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75年7期,《江西清江吴城商代遗址第四次发掘的主要收获》,《文物资料丛刊》(2),1978年。《吴城遗址第六次发掘的主要收获》,《江西历史文物》1987年2期。
4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西省新干县博物馆:《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发掘简报》;韩康信:《新干商墓出土人牙鉴定》,同见《文物》1991年10期。
5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益都苏埠屯第一号奴隶殉葬墓》,《文物》1972年8期。殷之彝:《山东益都苏埠屯墓地和&ldo;亚醜&rdo;铜器》,《考古学报》1977年2期。罗勋章、夏名采:《青州市苏埠屯商代墓》,《中国考古学年鉴(1987)),文物出版社,1988年,171~172页。
1胡秉华:《滕州市前掌大商代遗址》,《中国文物报》1989年3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滕州前掌大商代墓葬》《考古学报》1992年3期。
1《史记&iddot;殷本纪》。
2杨锡璋、杨宝成:《商代的青铜钺》,《中国考古学研究‐‐夏鼐先生考古五十年纪念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6年。
3河南省信阳地区文管会、河南省罗山县文化馆:《罗山天湖商周墓地》,《考古学报》1986年2期。
1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藁城台西商代遗址》,文物出版社,1985年。《中国考古学年鉴(1984)》,78~79页;《中国考古学年鉴(1985)》,109页;《中国考古学年鉴(1986)》,87~89页。
2石家庄地区文化局文物普查组:《河北省石家庄地区的考古新发现》,《文物资料丛刊》(1),1977年。
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一队、商丘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河南柘城孟庄商代遗址》,《考古学报》1982年1期。
1杨宝成:《内乡县黄尤庙岗商代遗址及战国秦汉墓葬》,《中国考古学年鉴(1989)》,文物出版社,1990年,179~180页。
2王武钰、郁金城:《昌平县张官商代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90)》,文物出版社,1991年,151~152页。
3何钦法:《岳阳县对门山商代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89)》,210~211页。
4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发掘队:《山东平阴朱家桥殷代遗址》,《考古》1961年2期。
1河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邢台曹演庄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58年4期。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新乡地区文管会、孟县文化馆:《河南孟县西后津遗址发掘简报》,《中原文物》1984年4期。
第三节建筑营造仪式
建筑营造仪式,指人们在营建居室或城郭的前后过程中,进行的一些仪式,是人们固有信仰观念与生活行为规则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出现,已可追溯到公元前4500年前,其后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积习相沿,演成以野蛮残忍敞害杀戮人身为特征的恶俗。
一史前建筑仪式
建筑仪式多种多样,最古老最流行的应数奠基仪式,始见于仰韶文化时期,是在建房之前,在居住面的地下或基址中,或者在房柱的基洞下,埋置器物人畜,先行祭奠一番。
甘肃东乡林家仰韶晚期聚落遗址,一座东西向吕字形半地穴式住宅,在朝东的主室门道内南侧,即发现埋着一个用作奠基的大口陶罐1。陕西西安半坡仰韶聚落遗址,一座具有&ldo;前堂后室&rdo;内部空间格局的大房子,面积有160平方米,房址西部居住面下,埋着一个带盖粗陶罐,南壁下埋着一个人头和一个碎陶罐2,也属于房屋奠基时举行祭把的遗迹。这座房子座落在聚落中心,是众多房子中最大的一座,既是氏族酋首的住所,又是议事和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值得注意者,两处房子门道均东向,东西轴线与正东西方向一致,当采用了太阳测向的方法。&ldo;日出东方,而入于西极,万物莫不比方&rdo;,3人们最先认识的方位,即是本之于太阳周日视运动而确定的东和西。《考古记&iddot;匠人》云:&ldo;为规,识日出之景,与日入之景,……以正朝夕。&rdo;所谓&ldo;朝夕&rdo;,即东西方向,测定方法很简单,只需在平地立一标竿,联接日出和日没的影端或上下午同长影端,就为正东西。两处房子以太阳定向,用陶器或人头奠基,很可能源出原始日神信仰的祭仪。
龙山文化时期,建筑营造仪式趋繁,愈显酷烈,又有行之于当时出现的城垣营筑场合。如山东寿光县边线王城,在城墙东北角西侧的基槽填土中,发现奠基人骨架和猪、狗等多种兽类的完整骨架4。但房屋建筑的营造仪式尤为流行。山东邹平丁公城址,城内房基分半地穴式和地面建筑两类,前者面积较小,一般不超过10平方米,后者较大,有的近50平方米;后者有用小孩或成人奠基现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