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iddot;哀公元年》有云,夏王少康居纶邑(今山东济宁县境),&ldo;有田一成,有众一旅。&rdo;杜注:&ldo;方十里为成,五百人为旅。&rdo;按古尺023米计,方十里为3450米,当指包括纶邑郊野直接统治地周长。据《春秋繁露&iddot;爵国》说城邑囿田之计应&ldo;法三分而除其一&rdo;,则扣除土田、作坊、墓地等占地因素,纶邑本体的周长大概可取三之一,即1150米,城区面积大约有8万平方米以上,500人相当500家丁壮数,人口密度指数大致为1602户,与上节所论一致。以一家5口计,人口数应有2500人,但这仅是少康承前王失国,处在颠沛流离而暂时依附岳丈有虞氏时所持有的人口数,不足以构成夏代王邑人口规模的典型。原文又谓少康&ldo;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rdo;,终于&ldo;复禹之绩,祀夏配天。&rdo;《竹书纪年》有称&ldo;少康自纶归于夏邑&rdo;,收众复国得以实现,其时的夏邑人口显然已大非昔比,就决不会是仅仅有500家的丁壮人口数了。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为夏代后期王邑所在。该遗址南北长约2000米,东西宽约1500米,总面积300万平方米以上。中部及西北部是宫室区,占地近20万平方米,约为总面积的667%。周围是一般居住区、作坊、土田和墓地,其间有道路沟通3。若据上述古代城邑人口合理密度指数,取遗址总面积三之一计之,可有6200户以上,总人口数当有31000人以上。
商代王邑遗址,已发现偃师商城、郑州商城和安阳殷墟三座1。
偃师商城据说是商代前期汤都西毫所在。城址平面呈不规整纵长方形,南北长1710米,东西宽1240米,城区面积约190万平方米,已发现7个城门可供当时居民出入,北垣1门,东、西垣各3门,南垣不详,城门间有大道相通,纵横交错,形成棋盘式城区道路网络。正方形的宫城居于城区南部偏中,占地45万平方米,左右各有2座方形拱卫小城。宫室建筑群体、拱卫小城以及一些附属建筑设施,几乎占去整个城区的南半部,约为总面积的737%。城北有一般居址、作坊和墓地。估计城区可有11000户左右,人口55000上下。
郑州商城亦为商代前期王邑,或主张是汤时毫都,也有说是中丁所立隞都。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周长近7公里,面积约317万平方米,为偃师商城的167倍。近又于南垣、西垣外发现未完全建成的外郭墙,可窥见当初规度此王邑之浩大用心。宫室区在城区中部偏北东一带,范围约45万平方米,亦远过偃师商城之上,为城区总面积的约142%。城外周围分布有许多聚居点,作坊主要置于南北城郊。若纯以城区面积推算,可有16000户左右,总人口数或有8万之多了。
安阳殷墟为盘庚迁殷所在。早期范围东西宽约3千米,南北长约4千米,面积大致有1200万平方米,但其间空白地段较多。到乙辛时期,范围扩大到3000万平方米,空白地段有减少。由于殷都当初的规度着意于&ldo;用永地于新邑&rdo;2,生物圈的确定也就十分广大,居民聚居点与农田生态结合框架极为突出,尽管位于中部偏东南的宫室区面积一超前期王邑,达70万平方米,也才仅占早晚期总范围面积的583%和233%。&ldo;视民利用迁&rdo;和&ldo;永建乃家&rdo;的营都安排,最终使这座王都形成了邑中有小邑的众星拱月格局。《尚书&iddot;盘庚》记迁殷时,百姓众人曾有&ldo;曷震动万民以迁&rdo;的发问,可知当初人口至少有万人以上。
截至1991年以前发表的考古资料,殷墟历年发现或发掘的殷墓,累计总数已达6277座以上,据其有关墓葬分期,可大体看出人口增长情况。1958~1961年在殷墟近20处墓地共发掘墓葬427座,能分期者,一期有10座,二期70座,三期103座,四期50座1。这批墓葬的墓地所在虽比较分散,但从总体上可看出,殷王都的人口增加速度最快时期是在二期,即武丁前后,人口数竟超出前期6倍左右。以盘庚初迁时万人计,经小辛、小乙、武丁三王短短几十年间,&ldo;卫星城&rdo;类型的都邑人口就增至7万人左右,已超过商初偃师王邑的人口数了。大概随着新都邑的建立,&ldo;生物圈&rdo;重新确立,又使长期遭受&ldo;九世之乱&rdo;而&ldo;荡析离居&rdo;的民人,迅速被吸引聚拢过来。若单单出于人口的自然蕃衍增殖,短期内是绝不可能出现7倍的增长速度的。
殷墟王邑武丁以后的人口增长情况,可结合1969‐1977年殷墟西区墓地发掘资料作一综合分析。该墓地未见一期墓葬,当为武丁以来所辟用,可分八个墓区,其中靠近小屯宫室区附近的东边一、二、三墓区,沿续年代前后一系,承袭性最为规范,运作脉络相因,在启用史上历久不衰方面明显具有&ldo;邦墓之地域&rdo;特质,即所谓&ldo;凡邦中之墓地,万民所葬地&rdo;2。这三个墓区,有二期墓62座,三期125座,四期225座3。再合上举20处墓地资料,共得二期墓132座,三期墓228座,四期墓275座,三期墓数比二期增出073倍,四期又比三期增出021倍,这大致反映了殷墟王邑周近人口总体增长的变化率,以二期7万人口计,则三期相当文丁以前王邑总人口约略增至12万人以上,四期乙辛时大概达到146万人以上。
以上分析估测了夏商王邑人口规模的几个基本数据,偃师二里头夏代后期王邑人口为31万,偃师商城商代早期王邑为55万人口,郑州商代前期王邑为8万人口,商代后期殷墟王邑为146万人口,四城平均总人口约数为78万人,大大高于晚商方国21万的平均人口数,无疑构成当时人口最集中的去处。四地大致时代相次,各以超出前一王邑3~4万人为常数,说明人口的自然增长不是决定夏商王邑人口规模的根本性因素,王邑人口的增加主要来之人口迁移的机械变动。《管子&iddot;牧民》说:&ldo;国多财则远者来。&rdo;《霸言》说:&ldo;得天下之众者王。&rdo;夏商王邑的人口总体量当接受了来之各地区的人口流动,与国力强盛有直接关系,表明了王邑人口类型属于开放人口,王邑内居民已不再以原始时期的血统亲属关系为内聚力,人口规模基本是植立在人口从某一族落集团转入更强地域政治集团的人口社会变动范畴的大场景下的,当然人口流入的单位量,外观仍保持了族氏组织的形式,这与当时社会组织结构形态还是密切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