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开元秘史百度百科 > 120简在帝心(第2页)

120简在帝心(第2页)

接下来苏颋的陈述无疑证明了这一点,他详细的陈述了一下整个解决方案,让李隆基更加透彻理解这个方案。

李隆基如今还十分贤明,自然完全采纳了这个能让长安恢复稳定的方案,不过他更感兴趣的,还是宰相口中提到的“王维”。

对于王维的诗名,李隆基已经早有耳闻了,每次王维有新诗一出,他的后宫里传得最快,没办法,这个时代娱乐的东西确实很少,导致有不少人都喜欢唐诗,就好比后世的流行歌曲一样。

李隆基作为一个热爱文学艺术的皇帝,自然也是欣赏王维的诗才的,只是欣赏归欣赏,在他眼里,王维的地位更像是他养的那群梨园子弟,专门用来取悦别人的,即使拥有的偌大的名声,也改变不了这一点。

比起王维这样的诗人,李隆基更欣赏苏颋这种既有文才又有干才的能臣,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诗人做事能力都很差,像那位在文坛上颇有名气的贺知章,办事能力还是不错的。

王维的这份殿试试卷,一下子就改变了李隆基对王维的看法。

现在的李隆基,确实是个非常出色的皇帝,不仅政治手腕高超,更关键的是他的眼光非常准确,从挑选的第一任首相姚崇,到现任首相宋璟,都是他亲自任命的,而两位首相的做出的功绩,更是体现了他的识人之明。

这次他那超常的直觉与敏锐的眼光又告诉他,这个王维是个人才,虽然十分年轻,但只要经过踏踏实实的锻炼,日后或许也是个栋梁之材。

不过此时李隆基却没有提王维的名字,而是赞赏并采纳了两位宰相的方案后,再让人将所有的贡士卷子都呈上来给他看,以裁定进士的排名。

李隆基虽然采纳了这个方案,但却还要经过一套程序才能实行,而不是什么“金口玉言”,直接下旨就能执行。

程序是这样的:中书省专门负责起草命令,它的一把手叫中书令,正三品,即首相宋璟(此时宋璟身上并无‘中书令’这个官职,但却有中书令之实,他的官职是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他从李隆基那里领受了意图,回到省里之后,就将皇帝陛下的讲话精神传达给了自己的得力部下——中书舍人。

中书舍人(正五品上)是中书省繁杂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正职领导中书令和副职领导中书侍郎(正四品上)只负责“从宏观上指导”,此时的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副相苏颋,而具体的工作则是由中书舍人来完成。中书舍人一共有六个人,因为尚书省有六个部,所以,中书省就设置了六名中书舍人,一人对应一个部。

中书令根据皇帝指示的类别,将草稿的任务交付给其中的一个中书舍人。这个中书舍人要依据皇帝的指示精神和中书令的讲话纲领,以皇帝的口吻起草一份诏书,这个艰苦的过程却有一个诗意浪漫的名称,叫做“五花判事”。

草稿拟成之后,中书令会对草稿进行润色修改,形成正式的范本,而后将之呈递到皇帝李隆基的案头。皇帝李隆基会对这个范本进行审查,看看这帮大臣是不是领会了他的意图。如果他不满意,就会将诏书发回中书省重拟;如果同意,只需要用红笔在诏书上批一个“敕”字就行了。

紧接着,这份经由李隆基的龙爪批红的敕书会被中书省转送到隔壁的门下省。门下省实际上是一个复核部门,职能就是审核体现皇帝主观愿望的敕令是否遵循客观规律、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拿到敕书以后,给事中(正五品上)会对敕书进行复核,如果复核不予通过,敕书就会被重新发回中书省,然后再走上一遍上述的程序。

如果复核通过,敕书经门下省的最高长官——正三品的侍中(侍中下基层或者休假时,则由副职长官正四品上的黄门侍郎代行职责)签章之后,就正式生效了。

如果一道诏书,只有皇帝的批红,却没有侍中的签章,那它就是无效的。由此可见,门下省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对皇权的制衡,整个程序还是非常科学的,能够将某些皇帝个人的失误排除。

不过此时侍中暂缺,显然李隆基并不想有这样的宰相来阻挠他的圣旨,而之前的门下省的副职官黄门侍郎则是源乾曜,向来唯李隆基马首是瞻的人。

很明显,李隆基虽然几乎将中书省放权给宋璟、苏颋二人,但门下省却在他的掌控之中,因为这才能保证他圣旨的“合法性”。

============

求收藏票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