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南朝不包括什么 > 第132章 其次伐交之北齐有变(第1页)

第132章 其次伐交之北齐有变(第1页)

另外一边,主使姚察结交北周群臣的进展,远远出乎了侯胜北的预料。

其九世祖姚信,东吴太常卿,乃是陆逊的外甥,有名江左。著有《士纬十卷,《姚氏新书二卷。注1

其父姚僧垣,知名梁武代,二宫礼遇优厚。

关键是,姚僧垣就在北周,官居遂伯中大夫……

姚察的弟弟,次子姚最年十九,随父入关,为麟趾殿学士。旋授齐王宇文宪府水曹参军,掌记室事。特为宪所礼接,赏赐隆厚。

侯胜北在国子学听姚察讲课时颇有私交,可是从来没有听他提起过。

眼下得闻此事,他喝着的一口水差点喷出来。

怪不得选了姚察出使北周呢。

侯胜北几乎都要怀疑姚僧垣就是那个卧虎台的高级卧底了。

“父亲和二弟被掳往北朝,又不是什么光彩事。”

姚察自嘲道:“当初侯景之乱,父亲抛妻弃子,往台城赴难。好不容易平叛相聚,又被召往荆州,分离至今。父不得见子,子不得见父。”

侯胜北只得安慰道:“如今姚师名动江左,令尊一定深感欣慰。”

姚察虽然只大他八岁,但是有国子学授业之恩,侯胜北还是很有礼数。

这话确实也不算恭维。

姚察幼有至性,事亲以孝闻。六岁即诵书万余言,年十二便能属文。十三岁为侯胜北的岳父大人引于宣猷堂听讲论难,为儒者所称。

这次他出使长安,江左耆旧在关右者,咸相倾慕。

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姚察并为剖析,皆有经据。

刘臻谓所亲曰:“名下定无虚士。”

如今两人说开此事,交情更深一层,侯胜北才得知姚僧垣居然还以医术闻名北朝。

当初荆州陷落,宇文护使人求之。至其营,复为燕公于谨所召,大相礼接。

连宇文泰都知道姚僧垣的名声,遣使驰驿征召,然而于谨竟然固留不遣。

对着使者道:“吾年时衰暮,疹疾婴沉。今得此人,望与之偕老。”

宇文泰以于谨勋德隆重,乃止焉。

由此可见姚僧垣的医术之高,名头之响。

侯胜北只能说能者无所不能,太佩服了。

他从徐之才那里得了一本《小儿方,想着要不给姚僧垣抄录一份,总比放在自己这里吃灰好。

就当是为了医术传承做贡献了。

……

这一日,姚察约侯胜北一起参加大司空、赵国公宇文招的宴会。

宇文招乃宇文泰第七子,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

他的母亲王氏为汉人,宇文泰之母就是出于太原王氏,更是亲上加亲。

宇文招的外貌装束偏向于魏晋名士的雅致倜傥,又融合了北地男儿的英武飒爽,一见就是气度不凡。

他见到侯胜北,不等姚察介绍,便爽朗笑道:“此前在益州时就听八弟宇文俭说起过你,他两年前接替孤任益州总管,一直说找机会要介绍你认识。”

宇文招拉住侯胜北的手,热情洋溢:“孤慕名已久,不想今日有缘得见。”

侯胜北微微感动,心想宇文俭惦记自己,果然够朋友,可惜远在成都,此番不能相见。

但是自己又不是姚察,哪里来的名声,宇文招怎么会慕名已久呢。

只听宇文招说道:“孤颇好文,师从庾信。庾师又曾为简文帝的东宫学士,宫体诗一派,起源于此,早想与你切磋琢磨一番。”

侯胜北恍然大悟,原来是自己的“文采”惹出来的事情。

他看向姚察。

姚察耸耸肩,表示宫体诗他一窍不通,爱莫能助,侯胜北只能自力更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