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明朝出了个张居正是谁写的 > 第45章(第1页)

第45章(第1页)

清查进行了两年多,前首相徐阶贪财之名,哄传天下,三个逆子也被发配戍边。一世的清名,全毁了。所幸高拱还是个讲&ldo;费厄泼赖&rdo;(绅士风度)的人,后来决定收手。张居正此时也极力主张罢休,多少对他也起了一些作用。

于是高拱屡次致信苏松地区的当道者,要求对徐阶与其儿子给予宽容,其辞颇恳切,说是&ldo;必望执事作一宽处,稍存体面,勿使此公垂老受辱苦辛,乃仆至愿也&rdo;。

高拱之所以没有&ldo;追穷寇&rdo;,就在于他认为目的已经达到。徐老大人既已尝到欺辱百姓而遭的报应,也就算了。

他在与别人谈及此事时,曾经说道:&ldo;华亭(徐的别号)之事,一切忘却。&rdo;徐阶已不复当日气焰,&ldo;黄粱已熟,大梦已醒&rdo;,让他自己回味去吧。

后世史家多认定高拱对徐乃是挟嫌报复,说&ldo;拱再出,扼阶不遗余力&rdo;(《明史•高拱传》)。我以为,他的报复心理固然有,但从其为人来看,这样做,也有他向来容不得违法乱纪的因素。前因后果,总起来考察,高拱做得还是相当磊落的。

徐阶有幸,终不至于死掉。后来高拱下了台,他便一直在张居正的护翼之下了,晚年倒也无事,而且,是死在了张居正的后面。

世事何是梦?何是真?老人家自是领略到了真味。

再说高拱回阁后,仅居于李春芳之后,是为&ldo;次辅&rdo;,但他的权力资源无人可比,行事也就无所顾忌,实际上已具有首辅的威力。这时候,自然该下手来清理内阁这个牛圈了。当代有人评论说,高拱是个一流的政坛&ldo;拳手&rdo;,往日令张居正一筹莫展的人事,高拱一来,便挨个儿&ldo;修理&rdo;。仅仅两年左右时间,文渊阁内,就被他打扫得干干净净了。

紫禁城内靠东边的文渊阁,原本是个藏书馆,明成祖正式成立&ldo;内阁&rdo;那会儿,没有办公地点,就借用了这里。后来是干脆与这个皇家图书馆合署办公。最后,皇上又下令给文渊阁添了几间平房,成了内阁正式的办公署。

高拱曾在这里受了徐阶不少窝憋气,今日,环顾左右,也是不顺眼的人多‐‐这样天天讲&ldo;之乎者也&rdo;的内阁,还能办什么事?于是,他又来了倔脾气:知道我是谁吗?有我,就不能有你们!

这样强悍精明的人,一回来,势必和另一个自负也颇高的赵贞吉形成对峙。说起来,他面对的还是一个徐阶遗留下的老班底;赵老夫子、李大状元、张小相公,都曾是徐阶口袋中的人物。

李春芳无主见,事事退让,先搁下再说。张居正谨小慎微,又与高拱毕竟有不浅的渊源,看来似可以为谋。只有那个赵老头,既是徐阶提拔的,又对徐阶倾心敬仰,新的内阁混战自然是拿这个老头儿开刀。

内阁充满了战前的紧张空气。首先忍受不了的,反倒是高拱的昔日袍泽‐‐陈以勤。他虽并未卷入政争,但对高拱主持吏部的做法大有异议,不断上疏旁敲侧击,这当然触怒了高拱。不过高拱念及旧谊,也仅仅一个不理睬就是了。最终,他觉得无法作为,于隆庆四年七月归老田园了。

在高拱入阁后,赵贞吉见高拱掌了吏部,权势太大,便也经过活动,兼管了都察院,成了科、道领袖,一时与高拱成双峰对峙之势。

隆庆对他们两个都是青眼有加,委以重任。也的确,有这两个人给他看家,他尽可以放心,只管夜夜金樽美酒花姑娘了。

可是,在咱们中国,像&ldo;一山容不得二虎&rdo;这样滥俗到家的俗语,往往包含的是千古不移的真理,比孔孟还要接近真理的核心。

高拱与赵贞吉,若真是能如隆庆所愿,携手并进,那还真是大明朝的至福。可惜,两人从来就没有好好合作过一天。随着隆庆皇帝发出的一道整治科道的命令,两人立刻撕破脸皮,兔起鹘落,大打了一番。

强手过招,招数之凌厉不说,还带有某种喜剧性。明朝人,这回好好的看了一场文渊阁大戏!

这两个人在朝中的势力,可以说是各领了一支精锐军团。高拱,掌管的是人事系统。他的吏部,分管的是官员的注册、定级、考核、授衔、封赏之事,是往上抬人的。跑官的人,就要往这儿跑。不过在徐阶任吏部尚书之前,吏部的官员们有个很严格的不成文规矩,就是决不与百官接触,自成体系,省得老有人半夜敲我们家门。

赵贞吉管的是科道。科,就是&ldo;六科&rdo;,其职能我们上面已经说过了。道,是都察院系统的简称。之所以称为&ldo;道&rdo;,是因为都察院下设了&ldo;十三道监察御史&rdo;,负责当时十三个&ldo;省&rdo;的监察之职。这是个&ldo;条条系统&rdo;,不受地方牵制。他们管的是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冤狱的事情,职责是往下&ldo;砸&rdo;人的。这两大部门,在明代公文里常常合称&ldo;科道&rdo;。其官员,就是具有极大杀伤力的&ldo;言官&rdo;。

科道里面绝大部分都是小官,六科都给事中(科长)仅仅是个正七品、一般给事中只有从七品,跟个县长差不多。监察御史也是正七品。官阶虽小,却可以弹劾一、二品的大员。这是古代行政制度里有名的&ldo;小尅大&rdo;原则,是为了防止官大了谁也管不了,腐败一暴露就是千万贪污犯。皇帝就拿这些&ldo;小萝卜头&rdo;盯着你,一动就检举你,有利于高级官员的防微杜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