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明朝出了个张居正是谁写的 > 第25章(第1页)

第25章(第1页)

‐‐勒令严嵩退休,严世蕃下天牢待审。姥姥的,你终于翻船了!

五月十九日,诏旨一下,举国欢腾。

‐‐说来,似我等草民百姓,一生平淡如飘萍,唯有三件事能让我们欣喜若狂:一是连绵多年的战事以我方胜利而告终(譬如&ldo;剑外忽传收蓟北&rdo;),二是旧朝崩溃、新朝崛起(譬如&ldo;满城尽带黄金甲&rdo;),三是奸臣垮台、万象更新(譬如&ldo;大快人心事,揪出四人帮&rdo;)。

余生也晚,只赶上了最后一件。那种解脱感确实无以言表。

罢官一个月后,83岁的老严嵩蹒跚离京,回老家袁州去了。浮华一梦,尽皆成空。这条回乡的路,不大好走啊!

严世蕃被判流放雷州卫,那地方离天涯海角也不远了。其余孙子辈、以及邹应龙折子上点到的恶仆帮闲,系狱的系狱,充军的充军。就连那两个买官的小子也没跑得了,一个死在狱中,一个充军边远卫所。

徐阶顺理成章执政,内阁基本是他说了算。他坐进了原来严嵩的值班室,贴出标语:&ldo;以威福还主上,以政务还诸司,以用舍(用谁不用谁)刑罚还公论&rdo;,显示出新气象来。

当然,他还在思考,严嵩这百足之虫,还没有僵,还要设法再给他来个致命一击。对付恶人,就不能讲妇人之仁。

张居正过去曾经对徐阶的忍让颇为不满,在回乡前的告别信中,甚至有所暗讽。但是徐不为所动,坚持乌龟战略,终于看到了对手败亡。张居正现在当然很服气了,更加留意徐阶的处事之道。徐阶对张的器重,是始终如一的。他有意保护张居正不卷入任何政争,只留在幕后。冲冲杀杀的事情,决不让他干。

张居正自然明白老师的苦心,也决心有朝一日大干一场。

狂歌袅袅天风发,未论当年赤壁舟。

这诗,写于严嵩垮台的当年秋天,也还算是有些鸿鹄之志吧。

朝局一步步地在好转。徐阶不愧是一代名相,他当政之后,平反了一些冤案,嘉靖一朝原先的戾气有所缓和,锦衣卫不再频频出动,人们为了国事也敢于讲话了(朝士侃侃)。对付嘉靖,他也有办法加以疏导。皇帝的乖僻性格,慢慢有所改变,对徐阶竟然&ldo;谆恳如家人&rdo;。

另一边,此时的严嵩,在家里还做着东山再起的好梦,不时的给皇帝送去点儿祝寿颂辞和鬼画符。皇帝毕竟念及他几十年的苦劳,时时流露出有所不忍。严嵩便向皇帝近侍行贿几千万金,令他们揭发那个蓝道行的&ldo;非法活动&rdo;。结果蓝道行被下狱,死在狱中。垮了台的严嵩,居然顺利报了这一箭之仇。

严世蕃也没有去卫所报到,而是在半路上潜回了老家。他不思悔过,反而收留亡命徒,抢女人、劫商旅,横行不法。又召集了工匠几千人大造府第。

此事被南京巡江御史林润得知,就上疏称:严世蕃收留江洋群盗,日夜诽谤时政,蛊惑人心。又以建屋为名,召集勇士四千名。市面上人心惶惶,都说要出大乱子,形势难以预料。

嘉靖看到折子里说严世蕃居然要谋反,不禁震怒,立刻下令第二次逮捕严世蕃,解到京城问罪。

其实,谋反是不大可能的,工匠也不是什么勇士。但是,不用这阴损一招,又怎能斩草除根?诸臣把严嵩的那一套,也学的差不多了。

严世蕃却不怕,在监狱里放了话出来:&ldo;任他燎原火,自有倒海水!&rdo;

他凭的什么呢?

在这最后的格斗中,已是严世蕃在与徐阶较量。那老严嵩害人的本领,也不过是倚仗皇帝恩宠,暗地里做手脚杀人。一旦摆出堂堂之阵,倒也看不出有什么作为。

严嵩下野、严世蕃逃回原籍后,严家最忌惮的,是徐阶。那徐阶知道事情尚未完成,照旧示之以弱。严嵩派亲随去徐府打探,徐阶只说:&ldo;没有严公,哪里有我今日。忘恩负义的事情,我做不来。&rdo;并且连连致信问候,一如往昔。这伎俩不仅瞒过了严嵩,连聪明绝顶的小严也着了道,松口气道:&ldo;徐公不我毒。&rdo;‐‐老徐不会害我们。从此在家招兵买马,肆无忌惮。

老徐大概只在心里笑吧:不如此,你们怎会在临死前猖狂一跳?我又怎能抓住把柄&ldo;毒&rdo;得了你?

待小严进了诏狱,知道是上了徐阶纵虎归山的当,但他自有主意。在监狱中接见严氏旧党,密嘱:&ldo;贪污一事,皇帝不在意,死不了人,你们放心好了。聚众造反,查无实据,你们可以当众吹风,让法官在定案奏稿上删去谋反一节。告诉他们,杨继盛、沈炼案才是关键,不列入罪状,岂能扳倒严氏?&rdo;喽罗不解,小严笑道:&ldo;杨、沈两案,毕竟是皇上主裁,要翻案,那就是揭了皇上的面皮,触怒天颜。我等自然可以解脱。&rdo;喽罗恍然大悟。

一提起要为杨、沈翻案,京中群情振奋。刑部尚书黄光升等&ldo;三法司&rdo;(即:刑部‐‐最高法院;都察院‐‐中央监察部;大理寺‐‐复审法院)首长果然中计。将杨、沈两案写入罪状,拟成奏稿,准备要搞死严世蕃。

为此,他们三人前去向徐阁老讨教。徐阶只要过草稿来看,看罢一笑:&ldo;法家断案,谅无错误。请你们进内厅里面来谈。&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