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看到萧明允没有看他,吴仲平才大胆了一些,大胆地观察萧明允。萧明允比他印象中,又高了一些,棱角也更加分明了,明明穿着遍大街都是的麻布短衣,却还是那般傲于世间万物的模样,却又不同于年少时的轻狂。要不是事先知道他们的关系,谢澄安就要以为吴仲平是看上他们家小鱼儿了。方绍开:“吴大人?要不,吴大人休息一会儿,我们可以自己写。”赶紧签完,他还要忙别的事呢,他和萧明允都会写字。怎么可能让他们写,那样不就显得他这个职位,设置得很没有必要了吗?给了钱,拿了地契,萧明允只跟方财主打了个招呼,就走了。没有多看吴文书一眼,也没有多说一句话,吴仲平没有觉得失落,反而松了一口气。因为要签字画押,所以这四亩田就没有记到萧远之和萧思谦的名下,不知京中的情况如何,他们还是不要离开三家村比较稳妥。怕魏婷婷找谢澄安的麻烦,所以也没有记在谢澄安的名下,四亩田,全在萧明允那。但是其中两亩算萧远之的,一亩算萧思谦的,还有一亩,算是他和谢澄安的,买之前就商量好了。虽然钱都是萧明允赚的,但是一家人从不计较这个,以前,他吃的喝的玩的穿的用的,都是他爹和他哥的。得赶紧把谢澄安的户籍挪过来,产业没法记在谢澄安的名下,会令萧明允烦恼。两个人还在筑阳县,他们一下买了四亩田的事,就传遍了三家村。打死野猪,没几个人高看他们,打到大雁,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人在说风凉话,可是用那些钱买了田,瞬间就不一样了。看他们的眼神,一下就从看穷光蛋,变成了看暴发户,甚至不嫌弃萧思谦跛足,想把自家的闺女说给他,动这心思的人还不少呢。这也是难以避免的,在大庆,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最赚钱的行当还是种田,萧思谦又那么俊。给闺女说亲的人不急,他们要再观察观察,但是没有买到田的人急。傍晚。小破院。一位新客敲了敲门。十几年前,与淮安府相邻的九江府,爆发了十分可怕的山洪。房屋和田地全都毁了,幸存者寥寥无几,王叶子是其中之一。他们不想离开故土,可是全靠人力的大庆,重建家园十分漫长,更别说房屋已经被淤泥完全淹没。幸存者还是服从了朝廷的安排,定居在了三家村,可是那个时候,三家村已经没有什么良田可分了。好在大庆对灾民十分重视,还没等他们到了三家村,朝廷组织工人给他们盖的安置房,就已经盖好了。但是朝廷不能养他们一辈子,以后的日子,只能自己想办法。有钱的话,碰上谁家要卖田,或许能够买到,但是经历了那么大的变故,大部分人都没有钱。王叶子和他的爹娘在筑阳县打了六年工,才终于攒够了买田的钱。他拎着一壶酒,来找村长,说他们想买田,叫村长帮他们留意着,看有没有人卖,幸运的是,郑家就有田要卖。最初,许是几百年前吧,那个时候,淮安府还不发达,筑阳县更不发达,四面环山的三家村更是闭塞不通。那个时候,这里只有郑、魏、萧三家,土地又十分宽广,所有人都没有抢占地盘的意识。朝廷不停地安排灾民落户此地,三大家族的掌权人,便开始组织家人开垦荒地,那时候的政策,是谁开垦下就是谁的。抢地盘的时候,哪儿顾得上分辨土壤肥不肥?只管开,只管占,难免开到一些肥力很差的土地,也就是贫地。贫地也要交税,多年的老狐狸们留了个心眼,没有把开出来的贫地上报。当时的县令也觉得,良田还种不过来呢,谁会在意那些贫地?不记就不记吧。为了不交税,有些良田都没有登记,县令也不敢和当地的大家族们对抗,所以三家村的土地,一直是笔胡涂账。不管过程多么艰苦,社会总是朝着更文明、更秩序的方向发展,三家村也是。新官上任三把火,郝英上台以后,把筑阳县辖区内的土地,全部整合了一遍。郝英的弟弟郝芹,是三皇子面前的红人,这些大家族也有几分忌惮,瞒一些,报一些,双方都不太过分,也都下的来台。没有登记在册的贫地,都被他们卖给了后来落户的外地人,至今没有一份合法的凭证,登记在册的,他们更不想要,因为要交税。有人想着赶紧甩出去,不用再浪费时间打理,有人却想着从中捞一笔,比如郑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