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祝文”最多的一个朝代,南宋则更甚。
太祖年间只有三篇祝册,而到了南宋仅仅是高宗、孝宗两朝的祝册就高达近四百篇。
宋太祖仅有的三篇“祝文”还都是祭祀亡者的文章。
到了偏安一隅的南宋,外部强敌压迫,江山社稷岌岌可危;内部皇帝昏聩,奸臣当道,争斗不断,国力日衰。
统治者不思进取,不想着如何提高国力以便抵御外敌,而是天天想着让神灵保佑。
真是莫大的悲哀。
“圜丘祀天”、“方丘祭地”,这也是和古人的认识有关。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圆形是天的形状,故而“圜”同“圆”。
赵昺拿出提前写好的祝册,大声地读起来。
“皇皇上天,照临下土。集地之灵,降甘风雨。各得其所,庶物群生。各得其所,靡今靡古。”
“承天之神,兴甘风雨。庶卉百物,莫不茂者。”
“维祥兴元年十一月初六日,有嗣天子臣赵昺,敢昭奏于皇天上帝。”
(特意查询了一下,1278年也就是南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的冬至是在阳历的十二月二十一日,农历为十一月初六。)
“时维冬至,六气资始,敬遵典礼,谨率臣僚,恭以玉帛牺齐粢(zi,一声,古代祭祀用的谷物。)盛庶品,各此禋(yin,一声,祭品。)燎(烧),只祀于上帝。”
(此处“上帝”指的是“昊天上帝”,可不是指的西方那些。)
“臣赵昺对黄天上帝感激涕零,使我赵氏立国已近三百二十年矣。
今日,臣赵昺禀明天皇大帝、列祖列宗。
如今虎豹豺狼觊觎我大宋神器,疆土沦陷,百姓流离,山河破碎,民不聊生!”
……
“臣赵昺在此誓言与天下臣民、华夏儿郎一道,卧薪尝胆,厉兵秣马,驱除鞑虏,兴我华夏!
奉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配帝侑神。
尚享。”
祝册宣读完毕之后,
接着就是向天神、祖宗进献玉、帛,也就是“初献”。
然后行“亚献”、“禋燎”和“终献”礼。
所谓的“初献”就是第一次向神灵敬酒,作为皇帝的赵昺要行三跪九拜礼。
“亚献”为第二次敬酒。
“终献”为第三次敬酒。
最后一个环节就是“禋燎”,也就是焚烧祭品。
身穿天子朝服的赵昺面向西方立于圜丘东南侧。
此时,鼓乐齐鸣,报知天帝降临享祭。
宰杀献给天帝的牲口,并将玉器、缯帛(zeng,bo,一声,祭祀用的丝绸等物。)等祭品堆放在柴垛上,点燃积柴,让烟火高高地升腾于天,使天帝嗅到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