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敏是李纲地政治盟友,本身的政治眼光也异常犀利。虽然说像李纲这样地政治人物三起三落也属平常,可吴敏略一分析就知道其中的厉害。李纲这次玩过火了,居然直接挑战赵构地皇权,只要有赵构在一天,李纲已经吴敏就没有作官的可能。
皇权如天,这是个政治禁区,任何人只要一涉足其中,政治生命就算是彻底结束了。
吴敏本身就是个功心热切之人,一个典型的北宋官僚,否则当初也不会此热中于搞宫廷政变。而且,在真实的历史上,吴敏当初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主战派,但在南宋时,见主和派势大,又摇身一变成了主和派的干将。
可以说,此人习惯妥协,习惯变通,在政治斗争中有极强的生存能力。
既然建炎朝这边没有机会,吴敏将将目光落到了太原。
太原现在地小兵寡,无论怎么看都好象没什么前途的样子。可是,吴敏对河东军战斗力量认识超过同时代的任何一个文人,当初在东京他也是见识过杨华厉害的。而杨华和吴敏一样,是靖康帝的心腹,同自己算是一个阵营里的人。
也许,来投奔杨华,也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听杨华许诺让自己做首辅,吴敏心中一惊,他没想到杨华的权势居然大得这等程度,一句话就可以让自己做宰相。不过,这样也好。至少在杨华的心目中他吴敏也算是自己人,将来也可一展胸中抱负。
&ldo;关中的事将来还得请吴大人受累跑一趟。&rdo;杨华心情很好,一边挽着吴敏的手朝凉棚外走去,一边笑着说:&ldo;马上就要秋收,我拟向天子启奏,保你为秦凤路宣抚使,入关节制关中西军。
&rdo;
吴敏心中欢喜,道:&ldo;入关之时,最好能带上几位前西军的将领。&rdo;
&ldo;这一点我也考虑过。&rdo;杨华点点头:&ldo;随你前去的的人选我刚才考虑过,赵子清肯定是要去的。&rdo;
&ldo;赵子清是西军老将,他能去自然最好不过。&rdo;
&ldo;种冽也要去。&rdo;
&ldo;老种的儿子也在你这里?&rdo;吴敏有些惊喜。
杨华笑道:&ldo;当初我派关群去东京时,本就是为吊老种相公的。开封解围之后,种冽扶棺还乡,无奈路遇歹徒,只得改道太原。现在,老种相公的灵柩还停在我太原,到时候吴大人可携老种的灵柩去陕西老家安葬。&rdo;
&ldo;妙!&rdo;吴敏击节叫好:&ldo;原来杨将军早有安排,若有老种的灵柩在,看关中西军谁敢作乱?&rdo;
杨华一笑,暗道:老种的灵柩我从去年开始就在打主意了,关中,老子是觊觎已久了。
不过,在吴敏面前杨华还是不敢太过狂妄,毕竟这家伙是自己的老上司。他故意装着客气的样子说:&ldo;关中西军兵多将多,我要尽收三秦之地,只怕没那么容易。&rdo;
见杨华等人走了出来,那队还坐在地上的天武军阵中站起一个十四五岁模样的将领,快步跑到杨华面前:&ldo;禀将军,我天武军太岳军休息完毕,请指示。&rdo;
杨华这才想起自己竟忘了让这一营军士卒避雨,他一挥手,&ldo;叫他们都起来,起程回营!&rdo;
&ldo;是!&rdo;
那个将领快不跑回阵前,大声下令:&ldo;起!&rdo;
一千士兵同时&ldo;哗啦!&rdo;一声站起来,泥水飞溅,水珠乱滚。
暴雨之后,太阳又从云层里探出头来,灿烂的阳光下,铠甲闪亮,水气中,一条彩虹在人群中升起。
整齐的脚步声响起,金光闪闪的部队如豆腐块一样向前推进。
&ldo;好!&rdo;一众从东京来河东的官吏们大声喝彩,其中有一个三十六七岁的高挑女子叫得最响。
吴敏:&ldo;有此铁军,关中定是将军囊中之物。&rdo;
&ldo;我并不打算派太多军队去关中。&rdo;杨华不顾吴敏脸上的惊讶表情,又看了一眼那个中年女子:&ldo;那人是谁?&rdo;
吴敏:&ldo;赵明诚的夫人李清照,对了,赵明诚现在是天承朝的参知政事。&rdo;
老实说看到李清照杨华有些失望,这个女词人长相普通,年纪也大。不过,身材倒也不错,个子挺高,腰也纤细。
第四卷西望太行
第二百九十三章工资
政事堂。
天承朝的中枢位于前太原知府衙门的一处四合院,新朝草创,一切从简。虽然屋顶上的麦草换成了制造司所烧制的青瓦,不至于大风一起,便卷起三层茅。但屋中的摆设却十分简陋,只一张长得惊人的炕,炕上搭着几条矮几。
现在是秋末,火炕暂时还用不上,但天承朝的宰相们还是习惯盘膝坐在炕上拉些家常。
已经是九月上旬,天气热得厉害,又是一连两个月没下雨。新任政事堂掌印,天承朝首席宰辅吴敏掏出张汗巾抹了抹额上的汗珠,听着院中大树上如雨的鸣蝉,回忆了一下,还真就是这么回事。
接连的大旱让人揪心,听张孝纯说,秋收已经接近尾声,地里的收场大概只有往年的三成,留下种子粮,根本就没剩几个。看样子,天承朝再不找出路,财政危机已不可避免。
做为帝国的首辅,这种统合各方资源,到处裱糊,拾遗补缺的工作自然是他的本分。可想了半天,吴敏想不出好的办法来解决即将到来的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