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高昌这么说,梁红玉吃了一惊,按照高昌所说,就算每年以铸三百万贯计算,也有十万贯的收入。这可是无本生意,世界上还有比这更暴利的生意吗?
向梁红玉解释后,高昌对杨华说:&ldo;大人,依我看,这靖康通宝的成色还好了些,当心被劣钱给冲击了。改成铜六铅四吧。&rdo;
杨华点点头:&ldo;恩,其实,就算改成铜铅对半,一样是市面上成色最好的。不过,真那样也不利于靖康钱的推广,依旧铜七铅三吧。&rdo;
北宋市面上流通着三种货币:交子、铜钱、铁钱。
交子是中国最早的纸币,不过,这种东西流通量不大,更多的时候只当一种商业契约使用。至于铜钱和铁钱,就是真正的硬通货了。
实际上,北宋早期这两种货币质量都非常不错。形制美观,工艺精湛,上面地字也出自各大书法名人。如:苏轼、司马光和皇帝地御笔。质量好的铜钱简直就是一件精美地工艺品。
不过,事情到赵佶当皇帝后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赵佶挥霍无度,致使国库空虚,为了最大限度地剥削百姓,将把主意打到普通老百姓头上。铜钱的成分也一变再变,到最后达到铜、铅各半的程度。
到蔡京主政之后,更是在铜钱中夹杂进去大量的锡。铜铅对半的铜钱已经让人无法容忍了,现在又加锡进去。一枚铜钱的铜含量更是下降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四成。----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夹锡钱。-----因这种钱的铜的成色低百姓常常拒用。
夹锡钱非常脆,用手轻轻一掰就折成两截。当初设计这种钱,主要是防备北方辽、金两国大量收购南方的铁制钱币,然后熔炼制作兵器。没想到,蔡京在铁夹锡上尝到甜头之后,将手伸到铜钱上来了。
老百姓都实在,发现这种钱币质量实在太水,索性拒绝使用。
在内地拒绝使用还好,普通百姓可以用金银进行贸易。
但边境贸易按照法律不许使用金银,而且,若拒绝使用夹锡钱必将受到大宋法律的严惩。于是,又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出现了,边境贸易时,大家都以物易物。---这也算是经济上的一大倒退吧。
按照北宋政府的规定,山西是铜钱、铁钱并用的地区,又处于边境贸易的前站。经过朝廷的夹锡钱大抢劫之后,整个山西钱荒现象非常严重。
此刻若杨华发行私钱,后果可想而知。
有的时候,发财就是这么容易。你只需要胆子大一点,步子迈得再快一点。
第四卷西望太行
第一百四十章关群的机会
&ldo;铜七铅三也好,不过我有个担心。&rdo;高昌胜显得有些心神不宁,时不时转头望杨华内宅望去。
杨华:&ldo;怎么不好了,说说。&rdo;龙卫军系中武强文弱,是一个标准的军事集团。本就缺乏文治人才,精通经济的更是少之又少。也只有高昌一人对经济事务比较精通。因此,杨华还是很看重他的意见。
高昌忙将目光收回来,恭敬地回答:&ldo;回杨观察大人的话,一直以来,我大宋都不缺钱,属下想问大人一句,国家每年铸币七百万贯,加上交钞、会子、铁钱以及银梃,一年怎么说也有上千万贯。单说铜钱,我想问大人,这么多钱发下去究竟去哪里了?&rdo;
&ldo;百姓手中流通一些,两税交上一些吧。&rdo;古送随口回答,又问:&ldo;高昌,你一个生意人知道什么?&rdo;
高昌赔笑道:&ldo;当初我在东京厮混的时候同左藏库一个小吏熟识,自然知道其中的端倪。国家发行钱币,不管以何种形式放出去,总归是放出去的比回收的量大。那么,我问你们,从艺祖始,国家每年都铸钱,那么多钱究竟去哪里了?&rdo;左藏库由三司所领,类似于后世的国家银行。
一枚铜铸造出来之后并不立刻直接进入商品流通领域的,而是首先作为政府的财政收入存进国库。铸造铜钱基地新生产的铜钱,都必须先运输到京师,纳入直属皇帝的内藏库,再由内藏库拨一部分给三司所领的左藏库。方流布于天下。
杨华微一沉吟,立即变色,沉声道:&ldo;这么多钱,难道都化了不成?&rdo;
&ldo;不是,不是。&rdo;高昌得意地回答,说:&ldo;政府要想回收旧币,只能靠税收和物资采购。但量终究有限。自宣和以来。劣钱大量流行,民间大多将以前的好钱融化铸成器皿谋利。而且,大的商家多在自己库房中囤积大量铜钱,以备采购和交易使用。因此,尽管官家造了那么多钱,市面上的钱荒反而更加严重。大人若要铸钱。若含铜太多,只可能有两个结果。一,被人用来打造铜器;二,被大商家藏在家里。我们反看不到多少钱息。&rdo;
杨华伸手摸了摸脑袋,&ldo;这倒是一个让人头疼的事情,依你看,究竟该如何弄?&rdo;
高昌无奈地说,&ldo;只能降低铜含量,搀进去一分铁。把新钱的比例调整成铜六铅三铁一。&rdo;说着话。又抽了抽鼻子,朝杨华的住所看了一眼。
杨华哈哈一笑,&ldo;经济事务我是外行。本以为既然是第一次铸私钱,怎么说也得把品相搞上去。看来,还是违背了经济规律,面子工程要不得啊。这事你做主了。&rdo;
&ldo;多谢大人信任。属下定会弄得漂漂亮亮地。&rdo;高昌还在抽动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