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你也只有一刀地时间。连招架都没有可能。
自从穿越到北宋之后,杨华还没见过有哪两个武将像演义上所写的那样,骑在马上你来我往大战两百回合。别说两百回合,二十个回合都没有可能。
两人在马上对冲,一刀过,比地是速度和技巧。比的上战马的控制、兵器和盔甲的精良程度。
综其所述,演义根本就是骗人。
如果找对方法,杨华认为,一个用科学方法训练出来的,又有合适武器和护具的合格的骑兵,在一瞬间格杀一个百人敌的将领应该不成问题。
于是,杨华也没急着让士兵们上马,而是让这些新嫩坐在一张凳子上反复挥动马刀,将这几个简单的动作重复一千遍,一万遍,直到让身体完全记住,然后形成条件反射为止。
这几个动作训练每天都会来一次,每次一个时辰,将作为条例永远执行下去。
等士兵们练熟这有套动作之后,终于可以对练了。
当然,不能用真家伙,那是要死人地。
万千手下木匠赶制的一千把木制马刀送了过来,杨华挑了一把,让一个士兵穿好铠甲,说:&ldo;马上劈砍的关键是不能躲闪,不能招架。因为你没地方躲,也没办法招架,你的力气未必还能大过马力?所以,上了战场,你只能比敌人快,先敌一步将敌人砍下马去。来来来,我们对练。&rdo;中的刀子在第一时间砍翻敌人,骑兵才能成为真正的冷兵器之王。成为一个真正的御风者。正当杨华在林虑县为训练合格骑兵大伤脑筋的同时,种师中的部队已经尾随金人到达赵州。按说,他地护送任务已经完成,到现在就该班师回朝了。
可就再这个时候,种师中突然接到皇帝诏书,上面用很不客气的语气训斥他纵敌北归,&ldo;胆小如鼠,竟致北努全身而回,实为我大宋之耻。&rdo;
种师中接到圣旨后就糊涂了:皇帝一会说打,一会说不打,这命令变化莫测,比六月间的天气还不好把握。
圣旨中,皇帝除了大发了一通脾气后,亲自下了一道命令,命种师中率大军经真定,由井陉入晋,救援太原。
这让种师中更是糊涂了。
他并不知道,现在朝廷的局面又有了大变。首先,太上道君皇帝回东京了。其次,宗望大军撤退之后,威胁的解除让皇帝的心有开始活泛了:既然宗望吃了败仗,那么,割让三镇的事是不是可以翻悔了?趁现在各地勤王兵马都在,打他娘的。----北奴也没什么了不起嘛,他不是刚在杨华手上吃了亏吗。
第四卷西望太行
第一百二十九章帝王家事
这一年四月,以汪伯彦和杨华为首的私盐走私集团终于到了收获季节。
回林虑县没几天,私盐车队就从山西河中府回来了,随队还运送回来上百车私盐。这次走私活动,杨华出动了大批军力,共计马步军两千。当然,这一千人马都是龙卫军二线辅兵。
这些人前段时间还是太行山山贼,摇身一变做了龙卫军士兵,现在扯着中央禁军的虎皮,干起这种违法乱纪的事情来自然是驾轻就熟。加上这批人本就是山西流民,路途也熟,一路走得极快。
到杨华的新兵刚进入第二阶段的战术训练时,他们就回来了。
一个叫周得胜的独臂将领在杨华面前大声赞叹,&ldo;禀将军,这次咱们是大开眼界了。河中府不愧为天下腹心,那盐堆得像山一样。以前我家要想吃一点盐,那是省了又省,不到农忙,不敢多放。可到了解县,我的妈呀,一眼望过去,全是白色。&rdo;他是龙卫军的老人,在开封封丘门之役断了一条胳膊。
杨华不忍抛弃,让他当辅兵中当了一个头。
&ldo;哦,倒是听说过,那边有一个盐湖。&rdo;杨华记得这个解县在现代好象叫运城,是一座大城。在城边有一个很大的盐湖。
运城晒盐历史可以追述到上古时代。古代之时,因技术原因,在远离大海的地方,普通百姓要想吃盐,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可偏偏就在这里有这么一座盐湖,想吃盐。直接伸手去捞就是了。
也因此,运城一带成为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也是黄帝起家地龙兴之地。最早的中国就是特指这一带。到黄帝统一黄河流域各部族之后。中国也就成为整个天下的代名词了。
&ldo;对对。&rdo;听杨华说起那片盐湖,周得胜很是兴奋,说:&ldo;末将一见那湖,当时就懵了。还趴在湖边喝了一口。&rdo;
杨华哈哈大笑:&ldo;滋味如何?&rdo;
&ldo;倒不怎么咸。&rdo;周得胜不好意思地抓了抓脑袋:&ldo;就是回去之后跑了两天肚,拉得我筋骨酸软,险些回不来了。&rdo;
&ldo;对了,沿途经过哪些地方。走过哪些道路,有些什么山什么河都同我说说。&rdo;杨华掏出一张留着大片空白地山西地图,开始询问。
这个时代地地图大多比较潦草,比例不对,有些地方明明隔了老远,但从地图上看去紧挨在一起。还有。山川的标注也很有问题,根本看不出什么门道来。
没办法,只能自己用简单的数字在上面注明。
&ldo;其实也就那条路。&rdo;周得胜清了清喉咙,将一路所经过的路径一一说来。
他们着支队伍的行军路线说起来其实很简单,从林虑县出发后,翻太行山,过长子,南下晋城,翻中条山。然后到解县。一路颇到辛苦,路上也走了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