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武五年,新军制在一众军中将领的强烈拥护下,逐渐步入正轨。一些原本默默无名,无处投身的中下层将领,渐渐成为军制改革后一股不可轻视的政治力量。
登基近六年的柴宗训终于慢慢开始摆脱赵匡胤的军事桎梏,培养起了只听命于他的一支强劲军队。不过柴宗训仍觉不过,他计划将军中的明日之星也纳入军队的管辖范围之内。
“今日枢密院联席会议,朕有一事想请诸位副使议定。”
范质等文臣如今早已视柴宗训为他日大周之英主,他的言行皆能得到几位大相公的认可。几人中仅赵匡胤不曾进入内阁,目前仅有一个枢密院副使在身。
“陛下请直言,我等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如今军中将领、士兵还未有互通之渠道,一级军士长如果想要成为少尉,唯一的途径便是得到朕的册封,只此一途势必会有损士卒的作战积极性。因此,朕想要设立‘京都演武堂’,凡是才能卓著、破敌有功的士兵,无论职衔,皆可通过军司或战区举荐进入演武堂,学成后可破格提升为少尉职衔,分配职务。”
韩通与赵匡胤皆是起于行伍,非常清楚一条公平公正公开的晋升之路,对于一名普通士兵的吸引力有多大,这代表着只要在战场上为大周尽心竭力,就有可能通过从军一途光宗耀祖、位极人臣,彻底改变底层士兵难为将帅的局面。
“陛下,臣为千千万万的士兵叩谢陛下恩德,此举定能让我大周每一位参军的普通士兵热血沸腾,甘为陛下抛头颅洒热血。”韩通激动地给柴宗训行了一个大礼,如果京都演武堂真的建起来了,他定会送家族中所有的子弟去参军,让他们自已建功立业,不蒙祖荫挣得功名。
“韩相公请起,这还只是朕的初步想法,具体细节与实施还要交给诸位。但不管如何,朕只有一个原则,‘京都演武堂’必须要成为我大周军队日后诞生当世名将的摇篮。”
考虑到演武堂定会成为大周向军队输送新鲜血液的地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柴宗训思来想去,还是决定要选一位声望超群的人担任演武堂提督,总管堂内博士(教授学业)、司业(掌管教令)、监丞(专领监务)、典簿(负责典籍)。
考虑了几日,柴宗训决定将这个位置交给魏王、太尉符彦卿。一来他勇而有谋、战功赫赫,军中将领大多曾为他的部下,其人又待下有恩,威望极高。二来他始终忠于大周,是先帝世宗柴荣两任皇后的父亲,与周室利益关切,绝对担得起演武堂提督一职。
朝廷要设立“京都演武堂”的消息很快就在中下层士兵之间开始流传,大家皆道当今陛下乃不世明君,开辟了一条底层士兵晋升的光明之路。
京都演武堂拟定在昭武六年初开始第一批招录,各大军司以及战区皆忙着推荐自已最优秀的兵士。
“你听说了吗?我们军司有足足一百个名额呢,我准备报名了,你要不要同去?”海军司一名普通士兵正与其同乡讨论此次演武堂招录之事。
他的这位同乡没有说话,正拿着毛笔在大周的疆域上划来划去,仔细一看,竟是目前大周的出海贸易路线。
“我早已报了名。”此人名叫郑禾,吴越人。在临安王钱弘俶“纳土归周”之后,因擅长海上作战,军改后被大周编入海军司,目前是一名下士。
像郑禾一样出身平民的士兵,大周军队中还有很多,他们或许都有一技之长,只是被时光埋没,不为人知。而柴宗训想做的,就是在时光的砂砾中,找到这些未来的将星。
郑禾在进入京都演武堂后,因其出色的海上作战能力,从演武堂学成后便被提拔为海军司少尉,并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大周对外征战的第一批海上猛将。
在距离汴京皇城不远处,半年内新建了一座占地面积极广的学堂,其与一般的学堂不一样,门前写的不是圣人的教化之语,取而代之的是历史上一些霸气的名言。
“寇可往,吾亦可往。”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
这些话让来此学堂的人还未进入其中,心里便已觉骄傲自豪。
此地正是柴宗训为新军制设立的“京都演武堂”,学堂内分作文科与武科,文科乃教授战略战术、情报收集、指挥作战等提升军事素养的科目,武科则是教授刀枪剑戟、火器火枪、体质训练等强化军事技能的科目。夫子皆是柴宗训亲自选定,每一个都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五位枢密院指挥副使还会不时轮班赴演武堂教授课业,可谓是名师云集。
如今,不止汴京城,大周各地的州府县衙都被挤得水泄不通,许多十几二十岁的男子或是自已想投身军旅,或是被家族推出来,纷纷都想加入大周军队。
柴宗训设立演武堂的消息一出,各地的征兵名额瞬间就被抢空了。为此枢密院不得不求见柴宗训,想要在明年的兵役登记之前,制定优中选优的规则,避免军队因人数过多出现“冗兵”现象。
“陛下,臣请制定征兵标准,将最优秀的兵员补充至大周军队。同时,避免因兵员过多,造成各地兵员人数过多、质量参差不齐的局面。”韩通最清楚,若是出现冗兵现象,大周即使有再多的士兵也无济于事,军队兵员讲究的是精挑细选。
“朕准了。诸位也不必过于担心,我大周百姓原来除了读书一途,并没有别的出路,如今朕设立演武堂,就是为了给我大周百姓多一条出路。能够科举中榜的毕竟还是少数,现下有一条不需要学富五车就可扬名立万的路,百姓自然趋之若鹜。但朕相信,等诸位制定好遴选之策后,目前的火热程度应该会有所下降。”
古代普通人的晋升之路,无非就是科举,但是读书科举并不是一般家庭负担得起的。而柴宗训想要改革军制的目的就在于此,让大周百姓知道,通过报效国家也可以实现个人价值,从而让“大周”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概念扎根发芽。
枢密院通过制定遴选之策,提高了征兵的要求后,各地府衙终于不再是人挤人的状态。昭武六年这一批参军的士兵,成为了大周军队目前为止综合素质平均值最高的一批。而在这一年之前参军的人,被称为“最幸运”的一批,因为他们是大周实施遴选前最后一批入伍的士兵。
各军司、战区最后选定的符合第一期演武堂招录要求的士兵,共计一千人。加上隶属禁军“四卫”的二百人,总计一千二百人顺利进入演武堂。
演武堂的开学大典由新任提督符彦卿主持,柴宗训及枢密院,各军司、战区指挥使皆亲临现场。朝野内外看得出来,从演武堂毕业的天子门生,必定会成为继科举进士后,又一受到大周重视的新兴政治力量。
一千二百人被分作十二个队,每队将于一月之后的考核中选出各队的队长,全权负责队内各项事务。对大家而言,成为队长可以提前崭露头角,获得更多的关注,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大家在进入演武堂的第二日开始,开始暗自较劲。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