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西晋东晋谁在前 > 第二十六章 二帝出世(第1页)

第二十六章 二帝出世(第1页)

司马炎做了晋国世子,成为法定接班人。吴国的孙皓也继承大统,做了吴国第四任,也是最后一任皇帝。孙皓字元宗,是正儿八经孙权的孙子,又名彭祖,据说这是孙权给起的名字。和司马炎貌似仙人的感觉一样,这又是一个要成仙的,原来两国最后是两位神仙在斗法干仗呢。孙休为帝时,封这个侄子孙皓为乌程侯,乌程在今天的浙江湖州地区。公元264年八月,也就是魏国灭蜀的同一年,孙皓登基,任命上大将军施绩、大将军丁奉为左右大司马,张布为骠骑将军,加授侍中,所有官员都进位加赏,吴国看上去一切照旧。一个月后,孙皓将朱太后贬为景皇后,追谥自己的生父孙和为文皇帝,生母何氏为太后。这下朱太后傻眼了,本来就是,孙皓又不是朱太后生的,人家自己的亲妈还在,为什么要尊朱氏为太后?朱氏以为自己是先帝亲封的皇后,先帝遗命必须执行,可当初同意立孙皓为帝却恰恰是违背了先帝遗命,朱氏这就叫自食恶果呀,不过更惨的还在后面呢。十月,孙皓又封前太子孙??(wān)以及孙休的另外三个儿子为王,立妃子滕氏为皇后。

孙皓即位之初,下发优抚诏书,开仓赈济贫困,体恤士民百姓,按例放出了一些宫女配给那些尚未娶妻者,养在宫苑中的珍禽异兽也都放归山林。孙皓的做法震动了整个吴国,百姓都以为明君出世了。就连魏国那边听说孙皓的情况后都有些懵圈,难道吴国真的出了个小孙策啦?这个孙皓到底什么来头儿?整的司马昭连忙派人出使吴国,向孙皓一方面通报了灭蜀事宜,以示威慑,另外又送上马匹织锦等物品,以示安抚。不过孙皓很快就原形毕露,到了十一月,孙皓觉得自己的皇位坐稳了,开始志得意满、粗暴骄狂起来。一切帝王惯有的毛病在孙皓身上都显露出来,嗜酒、好色,多猜忌,而且嗜杀。吴国臣民为此感到失望,而最郁闷的就属濮阳兴和张布了。两人都觉得自己当初简直是瞎了眼,怎么找了这么个人当皇帝,真是对不起先帝,对不起吴国的列祖列宗啊。濮阳兴、张布追悔莫及,难免流露出怨言。没想到,孙皓干皇帝很在行,眼线谍报早已布置下去,结果濮阳兴、张布被人举报,孙皓便在二人上朝时将其当场缉拿,然后不由分说将二人发配广州。广州是吴国前不久从交州划分出来的一个州,范围大致包括今天的广东省和广西的一部分,治所在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但那时候的广州可不是改革开放的前沿,相反,是一片蛮荒之地。可还没等濮阳兴、张布进入蛮荒呢,孙皓派来的人在半路上就将二人截住,然后就地斩杀,在朝中,孙皓同时宣布将两人诛灭三族。说诛灭三族但也没全杀,孙皓强纳张布的一个女儿进宫做了自己的美人。杀了父亲,占有女儿,孙皓对自己的一系列操作简直太欣赏了,觉得做皇帝嘛,就是要把事情做绝。整个吴国上下知道情况后惊得都傻了,人们心中骂到,这哪是什么明君,这他妈分明是个暴君,是个畜牲啊。尽管是畜牲,但畜牲很会来事儿。魏咸熙二年(公元265年)春,孙皓派遣使者徐绍、孙彧等人前往魏国聘问以示友好,并带上了给司马昭的回信。信中对司马昭极尽赞美,又说寡人无德,顺承皇统,愿与贤良之士共同拯救乱世。孙皓的表现不卑不亢,即没有得罪魏国,也向魏国表明自己是一国之君,也有拯救乱世的志向。言外之意就是,究竟谁能一统华夏还不好说呢。司马昭这下看出,这个孙皓可不简单,吴国还是不好对付啊。司马昭这里犯着嘀咕,孙皓那边继续把事情做绝。有线报反映,派去魏国的使者徐绍行至濡须时(今安徽芜湖东南)盛赞中原地区的繁华。孙皓一听就急了,徐绍这小子敢长他人志气,这是要当内奸的节奏啊,于是命人将徐绍追回,立即斩杀。众人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儿呢,徐绍已经人头落地。孙皓杀人的速度可比司马家杀人要快多了,司马家杀人多少要找些适当的理由,得到一定的民意支持,多少还讲个程序,可孙皓杀人没那么多事儿,是起意就杀。这下完了,吴国人终于明白,孙皓刚刚继位时的表现都是装的,只过了三个月的时间,孙皓就开始杀人,这变脸的速度实在太快。面对孙皓的暴行,吴国人只得先把头低了下来。从孙皓强纳张布的女儿就可以看出,孙皓这人胆子贼大,他也不怕枕边的张氏让他脑袋搬家。暴君之所以敢于施暴,一定有他施暴的资本和条件,之所以成为暴君,一定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关。

孙皓的父亲是吴国前废太子孙和,本来孙和在原太子孙登去世后被立为太子,后来在与弟弟孙霸的南鲁党争中遭到陷害而失去了太子的位子。孙和被改封南阳王后郁郁不得志,孙和被废时长子孙皓只有十岁。不想灾难接踵而至,孙权去世后,第七子孙亮继位,有传言说当时的权臣诸葛恪有迎立孙和为帝的企图,因为诸葛恪是孙和正妻张氏的舅舅。但诸葛恪随后也被诛杀,新的权臣孙峻揪出此事,剥夺了孙和的南阳王爵位,收缴了印玺绶带,并赐其自尽,最后张氏也一同自杀。孙皓小时候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切身体会到了皇室的冷酷与残忍。孙和与张氏双双自尽后,剩下了孙皓和几个弟弟孙德、孙谦、孙俊,还有个妹妹都还小,这时孙和的妃子何氏站了出来,说:“若是都死了,谁来抚养孩子们呢?”何氏是孙皓的生母,于是孙皓和他的三个异母弟弟还有妹妹就这样一起被何姬抚养长大。父亲的惨死让孙皓懂得,越是皇室宗亲越要提防,父亲就是死于宗室的谗言陷害,所谓的骨肉亲情早已在孙皓的心中泯灭,孙皓唯一感念的就是母亲何氏,所以终究立了何氏为太后,也追谥了父亲。在孙皓眼中,除了父母,所有人皆不可信,皆有可能反对自己,甚至要谋害自己。因而孙皓养成了猜忌的性格。而对付这些可疑之人,孙皓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杀,让其彻底消失,危险自然解除。孙皓是个自视很高的人,甚至觉得自己是艺高人胆大,当年西湖一带有个叫景养的术士给孙皓看相后,说他是大富大贵之命,前程不可限量。孙皓自然心中窃喜,但不敢外露。孙皓从此认定,自己是吉人自有天相,有老天爷的眷顾,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成为皇帝后,孙皓终于如愿以偿。孙皓继续着杀戮,公元265年七月,孙皓逼杀了景皇后朱氏,留着这个前任太后对自己的母亲就会构成威胁,干脆一杀了之,但对外宣称,朱氏是病故。至此,擅立孙皓为帝的濮阳兴、张布以及朱太后全部被孙皓诛杀,这三人的遭遇值得人们同情吗?事情还没完,孙皓又将先帝孙休的四个儿子遣送到吴郡,随后故伎重演,派出杀手于中途干掉了两个大儿子,其中就包括前太子孙??,但却留下了两个小的。所有人都看出,孙皓这小子以杀人为乐,没有原由,起意就杀。可孙皓自己并不这样认为,他觉得杀掉的这些人都是对自己可能产生威胁的。做皇帝嘛,就要将一切的危险因素扼杀在摇篮之中。

蜀国灭亡后,正值孙皓上位。孙皓虽然残暴,但并不似刘禅那样昏庸,相反,孙皓很懂得轻重取舍,在外交、军事领域也懂得纵横裨益。孙皓继位的第一年便听从了西陵督步阐的建议,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州)。步阐是前吴国骠骑将军、丞相步骘的次子,兄长即抚军将军步协。孙皓同意迁都是觉得,蜀国灭亡,吴国来自西面的压力骤然增加,自己是刚刚登基的新皇帝,绝不能向魏国示弱,而是应该前出长江中上游,采取顶出去的策略,从而在战略上实现与曹魏的抗衡。孙皓迁都后留任御史大夫丁固、右将军诸葛靓镇守建业(今江苏南京)。诸葛靓是曹魏前司空诸葛诞的儿子,诸葛诞发动淮南叛乱请求吴国援助时,派诸葛靓前往东吴做人质。后来诸葛诞兵败被杀,诸葛靓干脆投靠东吴,出任右将军。虽然孙皓性格残忍,近乎变态,但如此在国家战略层面的布置还是到位的,至少让魏国感到,尽管蜀国灭了,可吴国在军事战略上是有准备的。这也是在暗示曹魏,不要轻举妄动。孙皓一面向司马昭示好,一面也在积极应对潜在的威胁。从孙皓登基后的种种行为来看,孙皓是个暴君,但不算是昏君。

然而意外的是,公元265年八月,司马昭突发中风,很快就去世了,终年虚岁五十有五。有一种说法是,司马昭是被儿子司马炎下毒毒死的。这种阴谋论的脑洞的确大了点儿,理由是司马昭更喜欢次子司马攸,司马炎担心自己的世子位不保,因而毒杀司马昭。这显然在逻辑上说不太通,司马炎已被立为世子,而且是在司马昭反复征求臣下意见后做出的最终决定,以司马昭的行事风格岂能轻易更改?再说,司马炎要下毒也应该是给弟弟司马攸下毒啊,除掉了司马攸,司马炎的世子位不是就更稳了吗?因此,关于司马炎下毒的假说基本不能成立,司马昭应该是因病而亡。孙皓则不失时机地派遣大鸿胪张俨、五官中郎将丁忠前往吊唁,以示哀悼。司马昭的离世宣告了起自曹操时代的司马家族与曹魏政权的彻底割裂,到司马炎接班后已经对曹魏毫无感情可言。对于司马家族来说,司马昭的历史功绩和影响力甚至还要超出其父兄司马懿、司马师。在司马昭治下,进一步巩固了以儒家思想为根本的治国理念,同时又能够很好得继承曹操时代开创的那种唯才是举的用人思想,使得曹魏不断地涌现出大批优秀人才,并围绕在司马家族身边,为日后晋朝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司马昭更大的功绩就是灭掉了三国中的一国-蜀国,极大的拓展了魏国,当然也就是后来的晋国的空间与实力。华夏一统终于有了希望,摆脱分裂、消除战争也成为可能。如果说司马懿、司马师为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那么司马昭则极大得夯实了这种可能性,而到了司马炎时,一切就变得水到渠成了。司马昭死后,司马炎继承了父亲相国的职务以及晋王的爵位,任命魏国司徒何曾兼任晋国的丞相,镇南将军王沈兼任晋国的御史大夫,中护军贾充兼任晋国的卫将军,议郎裴秀兼任晋国的尚书令、光禄大夫,这时的晋国只是王国,还不是帝国。

魏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十二月,魏帝曹奂禅位于司马炎,很多人说,这是司马炎逼迫曹奂禅让的。是不是逼迫很重要吗?就像当年汉献帝禅位于曹丕一样,在这些权臣及其党羽的眼中,皇帝只是个摆设。时间长了,皇帝自己都觉得没意思了,何必还要这个虚名呢?相反,不当这个皇帝则如释重负,反正朝臣、军队都听命于人家,自己让出位子来便是识时务,识时务者通常也会受到优待。以前的汉献帝,还有新近投降的刘禅就是很好的例子。果然,司马炎为曹奂做出的安排是令人满意的,封曹奂为陈留王,食邑万户,在邺城曹氏宗亲的聚居地为曹奂别建宫室。允许曹奂使用天子旌旗,备五时副车,行魏国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都仿效魏国初期的制度,可以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这样的待遇甚至已经超过了当年的汉献帝,作为亡国之君还要怎样呢?曹奂禅位时还不到二十岁,从此便可安享荣华富贵了。不参与政治,也就不必有什么烦恼,年轻的曹奂可以躺平了。已经年过八旬的太傅司马孚在曹奂离开皇宫时拉着曹奂的手涕泪唏嘘地说道:“臣到死都是大魏的臣子。”司马孚作为从曹操时代起就为国家效力的元老对曹魏还是有一定感情的。公元265年,存在了四十六年的曹魏政权继蜀汉政权之后也消亡了,司马炎从曹奂手中接过了帝祚,正式定国号为晋,大赦天下,改元泰始,寓意司马炎成为晋国的开国皇帝后一切泰康景象将重新开始。司马炎这时不到三十岁,可谓意气风发,一时江山如画。愉悦的心情令司马炎心潮澎湃,于是开始大肆封赏。追尊祖父司马懿为宣皇帝,叔父司马师为景皇帝,父亲司马昭为文皇帝,尊自己的生母王元姬为皇太后。封自己的叔祖司马孚为安平王,叔父司马干为平原王,叔父司马亮为扶风王,叔父司马伷为东莞王,叔父司马骏为汝阴王,叔父司马肜为梁王,叔父司马伦为琅邪王,封弟弟司马攸为齐王、弟弟司马鉴为乐安王、弟弟司马机为燕王。还有司马炎的堂叔父司马望封义阳王、堂叔父司马辅封渤海王,司马望、司马辅都是司马孚的儿子,还有司马炎的一大群叔伯兄弟共十七人也都封王。司马炎如此大封宗室是因为,自己目睹了曹家天下后期缺少宗室支撑,从而导致危难时刻无人出手相救最终覆灭的前车之鉴,所以司马炎才会让司马家的人全都站出来,并赋予他们职权,意思就是今后国家有难,大家一起扛。晋朝由此开启了司马即为王的时代,但司马炎无论如何不会想到,日后西晋的各种乱象直至覆灭,其祸乱的根源正是司马家族的这些王们权力越来越多、欲望越来越大所造成的。当然,司马炎是不会想到这些的,现在心情大好,那就继续封吧。封完了自家人,司马炎又开始封赏大臣。任命石苞为大司马,封乐陵郡公;陈骞为大将军,封高平郡公;贾充为车骑将军,封鲁郡公,尚书令裴秀封巨鹿郡公;侍中荀勖封济北县公;太保郑冲改任太傅、封寿光县公;太尉王祥改任太保、封睢陵县公;丞相何曾加侍中、封郎陵县公;御史大夫王沈为骠骑将军、封博陵县公;司空荀顗封临淮县公,镇西将军卫瓘封菑阳县公。后又任命司马孚为太宰,统领中外诸军事。其中,司马孚、司马望、陈骞、石苞、郑冲、王祥、何曾、荀顗为晋朝的开国八公。

万象伊始,司马炎下诏废除了对曹魏宗室的禁锢令,也不再要求州、郡长官及部曲将领派人质滞留京师作为牵制,这些都为司马炎广泛赢得了人心。现在华夏大地上两位年轻的皇帝先后登基了,那么谁能最终主宰天下呢?所有人正在拭目以待。

(未完待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