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考证的是,冯唐占了&ldo;青春&rdo;的便宜。这不仅因为《万物生长》是一本地道的青春成长小说,还因为以此为主题的好小说比我们想象的少还少。
谁都有过青春。可谁的青春也不会像琼瑶小说那样纯净与单一。五、六年前,我们的城市里充满围墙,与之相似,我们的精神疆界里一样围墙密布。各围墙间老死不相往来。就&ldo;成长真相&rdo;而言,&ldo;音乐学府&rdo;跨墙而出的青春消息最早来自刘索拉(《你别无选择》);而部队大院围墙内少年疯狂的讯息则来自王朔(《动物凶猛》)……现在又加上了一个冯唐‐‐他的《万物生长》写的是医学学府围墙内的青春故事。有围墙,青春如何狂欢?
十多年前,冯唐自己从那里走出来,而现在,他经由《万物生长》,重新走了回去。他以狡黠、诡异之笔,带领读者重新走进那群高智商青春动物之中:他们十八九岁进入医学院校最高学府,八年直读,卅岁前获博士学位,他们的梦想在这个极度压缩程序中被挤压、扭曲、放大或夸张。他们聪明、无聊、生猛、自负,他们历经青春与人性、肉身的短兵相接,直面梦想与现实的肉搏血拼……就算他们个个幸运,可他们为之付出了什么?就算他们人人成功,可在那一张张营养充沛的年轻面孔背后,掩蔽着怎样的茫然与惶恐?
为此,冯唐必须奋不顾身,完成一个超级自恋。否则,他凭什么这么年轻就写回忆录?同样必须的是,他的小说要从自恋出发,并最终超越自恋。至于顺便揶揄当今大行其道的那些&ldo;身体派&rdo;写作者吮痈舔痔的光荣传统,则大抵不在他的谋划之中。如是,《万物生长》获得了这样一种品质:它在对青春貌似深情款款的回望中,还原出青春的丰润与残酷,同时也颠覆掉青春的迷幻与偏执。用小说中一再出现的一个细节说,那就是,冯用自己的处女作将那个曾经晶亮熟糯、肿胀难忍的&ldo;痤疮&rdo;重新恶作剧般地挤榨了一次……至于此后是&ldo;脓水流尽,得解脱,得大自在&rdo;,还是&ldo;诊断清楚,困扰水流云在,成了一辈子的心症&rdo;,他才不管。
青春从来不纯净,从来不简单。站在这个判断一侧,琼瑶小说的精致和单一,等于把青春压缩成了一张贺卡,而冯唐用《万物生长》复原而出的,则是一个青春遗址‐‐它有被福尔马林溶液长年浸泡后似乎富于弹性的死人尸体,也有摆满器官标本弥漫着耗子药怪异芳香、光线晦涩的教学楼走廊,有成吨的荤笑话、大排档上一堆堆被剥空的水煮花生米壳,也有通宵达旦的学术煎熬、彻夜迷狂的初吻、初恋……
因为&ldo;炭疽信&rdo;,二○○一年底,贺卡生意已几乎无人敢做。纽约世贸大厦现已成为一个暗喻丛生的遗址。假使&ldo;遗址&rdo;通常也是&ldo;纪念碑&rdo;的代指,《万物生长》也是一座‐‐一座青春纪念碑。我喜欢。
疑似喜剧
冯小刚《我把青春献给你》长江文艺出版社
疑似喜剧虽然不是悲剧,但终究不是喜剧
冯小刚文字不错。但这个判断并非其新书热卖的原因‐‐甚至就国产畅销书而言,卖得好的那些畅销书基本也是文字粗糙的代名词。
所以,冯的新书除去备齐了诸如妻子、同事、同行、女儿等&ldo;隐私&rdo;范畴的细节内容,以此满足大众尚属健康的窥探欲外,其文字本身亦常含妙趣‐‐打比方说,冯文字中隐蔽着很多电脑术语所谓&ldo;隐藏文件&rdo;……有点意思。
从美工做起,冯现在已是影视红人。其&ldo;成功人士&rdo;的成长轨迹其实并不清晰……尤其所谓机缘部分,圈外人全然看不出头绪。唯一清晰的,是冯曾多次扬言&ldo;就是要拍观众的马屁&rdo;‐‐这话说得形象生动,不仅大众爱听,媒体也爱听。不管冯本身对电影艺术有着何等野心勃勃的期待,他至少没有忘记在一个商业社会,电影万难改变其大众化属性。
因此,无论对投资人而言,还是对自掏腰包进电影院的观众而言,冯均有上佳表现……这是最基本的聪明了。
《我把青春献给你》全书弥漫着那种轻松语感,俏皮心态。这当然是冯为人性格的自然流露,但却不可能是冯的全部。在书中,冯对自我成长过程中诸多艰难屈辱绝少提及。如果懂得冯并非生活于世外桃源,也就明白,与其说冯幸运,不如说冯聪明;与其说冯天才,不如说冯勤奋。说得更明白,那就是,冯比其他公众人物多出的那点聪明是,他绝少在媒体并经由媒体向受众大倒苦水的……这种苦了我一个幸福千万人的优秀品质使得他在&ldo;投资人&rdo;与&ldo;观众&rdo;这个电影生产的重要两端获取了难得的上佳印象,这不是聪明又是什么?再者说,一个喜欢面对镜头&ldo;哭哭啼啼&rdo;的成功人士,其成何在?
于是,正如迄今为止,如果较真,与所有冯氏喜剧通通不过&ldo;疑似喜剧&rdo;一样,冯本人在媒介面前一贯的轻松,也只是&ldo;疑似轻松&rdo;。冯从来不是所谓天性通透轻逸之人。他心重。
当然,这种完全由个人的隐忍支撑而出的&ldo;喜剧&rdo;并非欺诈。相似的意思已故诗人顾城在一首诗中曾提及‐‐他说:隐瞒,不是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