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文化不苦旅马伯庸 > 第71章(第1页)

第71章(第1页)

武侯祠前的广场四分之三都被晾晒的玉米覆盖,正前方竖着一通石碑,上书“五丈原”三字。东边是日本人捐的一块“心外无刀”石,祈求世界和平。石头后面隐约看到一段城墙,显然是新修的。

碑是今碑,碑顶的螭首和碑底的龟趺做工有点糙,但一看到这三个字,我胸中仍涌现一股悲凉之气,心中默念,这里就是五丈原了,这里就是传说中的五丈原啊……

带着这样的心情,我们来到武侯祠门前。武侯祠面北背南,古柏参天。我们按习惯先看了大门楹联:“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嗯,写得不错。再看左右:“西蜀贤相,南阳纯儒。”嗯,也还不错。再看正中竖匾:“五丈原诸葛亮庙。”

可这个牌匾看着十分别扭,它是竖写两排,右排四字“五丈原诸”,左排三字“葛亮庙”。据说这个七字匾是书法家舒同所写,但排版实在是有失妥当,生生把诸葛亮的头给断开了。

进门一回头,门的内侧上方悬着一块匾,上书“忠贯云霄”,左右摆了两尊器宇轩昂的塑像。逛武侯祠最大的乐趣之一,就是看塑像猜人物。我猜能为诸葛亮守山门的,一定是生前大将吧?

先看东边这位。哦,是魏延,不错不错。在成都武侯祠里的武将廊里,文长因为有谋反劣迹,结果被排除在外,这有点不公平。为了蜀汉大业,魏延人家也是兢兢业业一辈子。五丈原武侯祠不计较这些,让他为丞相守山门,这很好嘛。

再来看西边这位。

哎?居然是马岱?

等一等,诛杀魏延的,不正是马岱吗?请这两位守山门,未免太黑色幽默了吧?关兴、张苞、张翼、吴懿、王平、廖化,蜀中大将虽然不多,可也有很多人能选,何必非让这一对冤家看山门。

擦了擦汗,我们继续向前,走过三义槐和钟楼、鼓楼,迎面在廊柱上看到一副对联:“壮烈出师表一片丹心,智谋隆中对三分天下。”

据说此联出自陆定一。陆老的《金色的鱼钩》《老山界》都是我小时候很喜欢的课文,不过这副对联实在平庸,恐怕只是应酬之作。但重点在于……这联完全放反了,在右边挂“一片丹心”,左边挂“三分天下”,平仄完全颠倒。挂这副对联的人,恐怕连基本常识都给忽略了。

进了正殿,正中是孔明像,左右写的是“短兵五丈原,长眠一卧龙。”为吴三大先生所题。还有一副“故国不归,山河未遂中原志;忠魂犹在,道路争瞻汉相坟。”这副联本是勉县武侯墓的,放在这里倒也恰当。

正殿右塑张苞、廖化,左塑王平、关兴,两旁还有配享的两个小庙,左边是姜维,右边居然是杨仪。这个安排,还算合理,总比让杨仪和魏延一块守大门强。

看完正殿,旁边是诸葛亮北伐陈列纪念馆,里面虽然几乎没什么实物,但有不少北伐遗迹实地照片,还算不错。看完陈列,走到东侧,看到一个小庙,上书“月英殿”,呃……

三国遗迹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正史、演义很容易混淆。比如德阳的庞统祠附近有个落凤坡,是庞统血墓所在,相传是庞统中箭落马之处,一听就知道是演义才有的。负责任的景区,应该要把两个体系标明白。这方面勉县武侯墓就做得很好。诸葛亮墓上有一棵黄果树,解说员讲得很清楚,这树是诸葛亮逝后几百年后才栽种的,老百姓展开联想说这是黄月英思念诸葛,托身于此不离不弃——正史、传说分剖清楚,严谨、浪漫兼备。

所以在五丈原武侯祠出现月英殿,我虽然觉得突兀,但可以理解,民间爱好嘛,老百姓就喜欢这口儿。不过这个月英殿的门口贴了一副佛家的对联,右边是“经声佛号唤回苦海迷路人”,左边是“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客”,且不说黄月英和佛家有什么关系,这对联,又给挂反了。

对了,月英殿再往里走,还有个财神庙。讽刺的是,这里的香火比正殿还旺盛。

逛完了东边,再去逛西边。在武侯祠西边是衣冠冢,碑是1999年重立,没什么新鲜东西。但墓前搁着一个硕大的功德箱,着实有些刺眼。我觉得这是对古人的不尊重,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在文天祥、史可法、岳飞庙前搁这么一个功德箱,成什么体统。虽然摆功德箱算是民间的爱好之一,其他武侯祠也有类似的摆设,但至少在五丈原,搞这么一套出来太亵渎丞相了。

我再往后走,看到一块牌子,上面是《晋阳秋》关于孔明辞世的一段传说:“有星赤而芒角,自东北西南流,投于亮营,三投再还,往大还小。俄而亮卒。”

《晋阳秋》是东晋孙盛所著。此书“词直理正,咸称良史”,而孙盛本人又特别讨厌谶纬祥瑞之说。能被这样一个人写进史书里的天文异象,说不定真有此事也说不定。

按照演义说法,这“三投再还,往大还小”是因为诸葛亮三次托起将星,三次落下。仔细想想,这个细节其实非常棒,将诸葛亮那只求续命再战的渴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再往后走,我双膝一软,差点跪下。

有亭子摆在前头,中间镶嵌着一个造型古怪、质地也很古怪的石头。解说牌上说这就是那块诸葛亮死时落下的星星,叫作“落星石”,形状和五丈原很相似。

嘿,隔了这么多年,真亏他们能找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