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公公脱口而出:&ldo;正是。&rdo;不由将身子俯得更低了。想了想,又说:&ldo;圣上先前有旨,如何发落王直,需依圣裁。胡宗宪自作主张,将人斩了,此乃大罪。&rdo;
嘉靖也想了想,然后说:&ldo;那朕得给他治罪。这么个大罪,他身后的严嵩以及那帮党羽,也该一起收拾了。&rdo;停了会,又说:&ldo;胡宗宪可是封疆大吏,指挥南方兵马。只能先让他进京,才好动手。但一定要秘密从事,不可泄露消息。控制住他后,再处理严嵩等人。另外俞大猷和戚继光也得下狱。否则南边很可能出问题。你就下去办事吧。&rdo;
德公公诺上一声,便告退了。待德公公走后,嘉靖宣了徐阶,让他传一道圣旨,加急送往江南,召王本固回京议事。
王本固到了京城,自然受到&ldo;优待&rdo;。不过半途中,德公公早派人与王本固串了口供,把责任都推向胡宗宪。将&ldo;妄撰圣旨&rdo;的罪名进一步作实。
嘉靖皇帝心里自然有数,并没有为难王本固。只是因为处理他的时机,还没有到。
但是让嘉靖万分没想到的是,江南局势突然又起波折。王滶四处骚扰,大肆寻仇。虽对财物不甚看重,却偏好屠害人命。完全与先前海寇的做法相反。因此虽人少,造成的恐慌与混乱却比以往大得多。
嘉靖不得不暂停方案,不仅放过胡宗宪和严嵩一马,而且还给胡宗宪加了官,留在京里。俞大猷和戚继光也就更加不能动了。
等到王滶一死,嘉靖终于又可以出手了。将严嵩及上上下下一干党羽全都给予重重打击。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在这紧要关头,江南竟又出了意外。
海贼大肆进犯,劫掠财物,甚至攻城略地,大有一复以往之势。急查之下,新出现的海贼竟然是来自治下外海大岛‐‐高山。原也是王直旧部。却与王滶有隙,不肯共犯。王滶一死,方打出旗号,席卷而至。
当初解放军留日部队解散时,有一部分转移到了高山岛。而那些人的头领正是在当初集体讨论去向时,曾振臂高呼的原中层干部赵安淳。
经过几年,解放军余部已经在高山岛扎下根来,并掌控了岛北一大块区域。赵安淳得知首领王直死讯后,恨得咬牙切齿,对王滶及大明官府都是深恶痛绝。因为在他眼里,王滶绝对是不忠不孝的奸佞小人。要不是王滶有意陷害,作为其义父的王直绝不会落到大明官府手里,如此冤死。而大明官府不信不义,竟然将已经投降受招的王直下罪砍头,也是不可原谅。
王滶还活着时,赵安淳自然不愿出兵相助。因此虽然王滶派人来求,也不与他合作。而如今王滶死了,又逢官府将俞戚两位将军下狱,赵安淳便大举发兵,攻打大明。而理由实在是太充分了,大明官府连己方的有功之将都不放过,急着卸磨杀驴,是不是该受到惩罚?更何况之前还用肮脏龌蹉的手段,骗杀了首领王直,也是不是该报仇?
因为江南没预兆地,又陷入了危机。嘉靖再次傻眼了。立即下旨将俞大猷和戚继光放出大牢,升职褒奖。让他们重掌兵权,抵抗解放军。
戚继光用起已经上正轨的&ldo;戚家军&rdo;,屡建战功,无往而不利。事实上赵安淳并无弃岛上岸,攻略大明之心。毕竟解放军无论人数,还是装备,都大不如前。若是还有那一百多艘新式海军炮舰,倒可一试。如今也只打了抢劫钱财,回岛发展的主意。因此并不与俞大猷和戚继光硬碰硬,靠着海上机动,奉行&ldo;敌进我退、敌退我进&rdo;的骚扰战术,纯粹以打劫为主。戚继光虽称每战必胜,但多是收拾遭劫掠后的烂摊子。而且这回,戚继光多长了心眼,将每次的战果都充进大量水分后上报。因为上司胡宗宪,还是监狱里蹲着呢。论起来,这戚家军的功劳,多半要算给胡宗宪。
嘉靖为安抚人心,不得不把胡宗宪又从京城大牢里放出去。而在这之前,严嵩及其他党羽的案子也都先草草了结。由于时间紧迫,形势紧急,严嵩和严世藩并没有经过三堂会审,而是直接落旨判决。严嵩只是被罢官,没有深究。严世藩被充军流放。最让人奇怪的是,嘉靖下的圣旨里,没有说明,两人到底犯了什么罪。还是&ldo;骄纵跋扈,违法乱纪&rdo;,这种说了等于没说的话。语焉不详,甚至模糊不清。
严嵩的那些党羽也基本没有过审,草草判定。因为罪状未深查深究,命都保住了。只是丢了官,变为庶民。最严重的,也仅是多坐几年牢而已。
对胡宗宪的处理则拖得最久。嘉靖明显对他举棋不定。但在形势的倒逼下,尤其俞戚两人又不断立下战功,只能在1561年11月,将他放出狱。但是同样也不给他复职。哪怕是江南形势不妙,急需胡宗宪回去主持大局。
胡宗宪在京城过了寒冬,于第二年春天返回老家。等到江南真正、彻底地平定后,才被重新抓入大牢,彻底按上死罪。
要说胡宗宪哪里得罪嘉靖。立了&ldo;平海&rdo;的大功,也要非死不可。&ldo;与严嵩勾结&rdo;反倒是桩小事了,阻了其&ldo;长生之路&rdo;才是正解。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斩了王直。
王直死便死了,依旧惹出这么多事。在一定层面上,对历史都造成深远影响。
至于德公公本人,也注定不会有好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