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你看陶陶,与我一般,都是受了宠爱的,可是我们这些个人,再如何受宠,到了后来,不都要还回去么?不过好在我运气好,遇到了夫君。&rdo;可是前世的陶陶,却没有她如今的好运。
宫嬷嬷替秦筝揉了揉手,只提醒秦筝,&ldo;王妃,夜晚可是要加紧巡逻?&rdo;
&ldo;要,防止襄阳郡王狗急跳墙。回去之后,对我们府中下人再一次进行排查,这事让十一他们接手。之后的任何宴请,都推了。&rdo;
&ldo;是。&rdo;
&ldo;对了,薛大伴和皇上如何说了?&rdo;
朝露听秦筝问,凑上来说:&ldo;薛大伴连连告罪,说是他管理不当,不过这人不是他的手下。至于皇上,什么话都没有说。&rdo;
&ldo;行。他不说,那就静观其变吧。&rdo;
此时宫中,皇帝怒气难耐地望着薛大伴,&ldo;你说!那个太监是怎么回事?!!&rdo;
&ldo;奴才不知!奴才不知啊!!&rdo;
&ldo;朕派你出去办事,你却不知?好个不知!连这等差事你都办不了,这御前的事,你能干得了么?行了,你最近别来我这了,去休息吧!!&rdo;皇帝打发了薛大伴。
薛大伴不敢再说什么,躬着身子出了殿门,遇到大步而来的秉笔太监,恶狠狠瞪了对方一眼,他怀疑,就是他搞的鬼。
第120章120去西北
西北那头又起了旱灾。若是知府和知州强硬一些,早就采取措施了,不管是另谋他路,还是出手掸压之后向朝廷求助,总不会像如今这样被动的局面。西北的百姓彪悍,一时半会没了吃的,还有些力气,全都拿起农用工具,二话不说,就冲进府衙去了,打伤了师爷,与衙役干上了不说,还抢了粮仓里头的储备粮食。
也不知百姓里头混着个什么人,大概读过一些书,也不知到底能懂多少,竟然鼓动了其他人,揭竿起义,造反了。
知府被撸下了乌纱帽,还被刨掉官府,直接绑在了木杆上,让百姓们取乐嘲笑。有些胆子大的,恨极了所谓的官官相护,嫉妒那些肥肉全都流入其他跟知府交好的人手中,自个却一丁点都没有拿到手的,偷偷儿拿烂菜叶子扔的有,直接从路边干掉的马粪猪粪等捏上一块,在众人起哄中塞进嘴里的也有。
这样的事往朝廷中那么一报,皇帝许久没有上朝,在后宫中嬉戏玩乐,被秦筝来了个下马威,却也乖乖地憋着气,只把劲儿往美人身上使。
不过也没错,这皇帝的出产合格率太低了,生出来的孩子,就没有一个健康的,连带着下头里头的朝臣们见到皇帝,嘴巴上什么也不说,可心里倒是想了不少。全都是担忧江山后继无人。
特别是前段日子,皇帝心狠啊,大刀阔斧将自个亲弟弟先五皇子给弄去圈禁,五皇子的骨血都没了。
许是皇帝又听到了这些个小道消息。
突然想上朝,全都是为了能够再打压些藩王的事。于是,一上朝,啥也不说,就先下了旨意,以一些莫须有的罪名,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一干看似老实实则心思诡辩难测的藩王全都拉进京来处置了。
襄阳郡王本在府中来回踱步,想着如何跟沁阳长公主通气,沁阳长公主倒是来了消息,说是秦筝也上府上说了。
襄阳郡王倒是想出手灭口或者给个教训,可到底是在京城,还是叶王府,他得罪不起,也不敢得罪。
至于沁阳长公主,压根就没有想要灭口秦筝的意思,她知晓秦筝能亲自上门说几句,那就是对庄陶陶掏心窝子的好。刚开始,她这不也被平临长公主那气势上给打压了一些,有些不痛快么?想着她平临长公主能成的事,她沁阳长公主,还有个亲弟弟,怎么不能成了?
亲弟弟扶持着,总比女婿好多了。
可是看着平临长公主突然间败了,驸马夜里长吁短叹,虽然不说话,可他打心眼里头就是不赞成,可他自小就与她要好,疼她,宠她,不忍心她不痛快。
是啊,她不能将庄家葬送了。
更何况,这种虚无缥缈的位置,她弟弟也不一定能坐稳,再者她也不敢保证,后面上位的真的是自己的亲弟弟,而不是后头生了些不同心思的襄阳郡王。
毕竟襄阳郡王能够以此为诱饵,也不见得是个没有心思的人。可是庄陶陶的婚事已经定了,就快成亲了,他们都丢不起这个脸面。
为今之计,只能强迫襄阳郡王留在京城,即便是他不想留下,她沁阳长公主也得豁出脸去去求了皇帝让他留下。
更别提是现今了,当她派人密切打探皇帝今日上朝和下朝的时辰,准备进宫时,多嘴问了一句,才知晓,皇帝竟然又对藩王出手了,且敦亲王竟然带头支持了。
沁阳长公主心一紧,加紧了进宫的步伐。
至于襄阳郡王,得知了其他藩王的下场,他心惊了,他一直以为自己做得巧妙,可皇帝这样的出手,是不是就是一种警告呢?他不由得这样多想,毕竟他自个心虚啊。
这样一想,原本还犹豫着,倒是想着用什么机会,不失去面子,能够得了留京的心意。虽是如此有些憋气,一生的指望算是没了,可还算是平安富贵,襄阳郡王不过也是被身边人那么一挑唆想的主意。
他当时不过是脑子发热,在身边人唆使下,这才上京求亲了。只是每每自个后悔,身边人总会适当地让他想要有争位的心理。反过来这么一想,他又觉得不太对劲了,难不成,那个人,不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