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赈灾,不是朱庆的最终目的,但也不是一种形式。这事儿要是搞砸了,以后他在江北的地位,肯定会大打折扣。
而救灾的第一要务,便是粮食。
至于哪儿有粮食,放眼望去,还真不好找。
山东和河南的粮食是不能指望的,就连他们自己都吃不饱。
原本江南是鱼米之乡,可现在的耕地,大多用于种植棉花、桑树等经济作物。就连这里的粮食,也要靠湖广供应。
正因如此,才有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短时间内,无法改变这种现象。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种植红薯、土豆等丰产作物,然后再从东南亚引进稻谷。
好在,金牌行政总厨告诉他,土豆会有的,番薯也会有的。
土豆现在叫嗬栏薯,来自占领台湾的嗬栏人。番薯引进的更早,而且多种植于福建。
进口粮食,同样需要依靠南安伯郑芝龙庞大的海上船队,与良好的国际贸易关系。
所以一事不烦二主,必须联系郑芝龙。
让便宜老爹下旨,赵之龙听不听都是一回事,朝堂上肯定会吵得不可开交。
你要是敢提进口粮食,一帮人就敢用带着“泱泱大国”四个字的吐沫星子,喷死你。
这就需要找一个中间人,联系郑芝龙暗中交易。
经过多方打听,还真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钱谦益的学生,国子监监生,郑芝龙的儿子,郑森郑大木,后赐名成功。
与郑森一同来到太子府的,还有一位与郑森年纪相仿的年轻人。
此人穿着一身布衣,身材矮小,略瘦,眼睛狭长,眼光孤傲。
此时,他和郑大木都在盯着两样东西。
一个后世军舰的模型,一张朱庆凭借记忆画出的世界地图。
看着太子送来的地图和模型,郑森有些不敢相信,一时间不知如何开口。
而朱庆也在好奇地打量着这位传说中的民族英雄。
只见他年纪二十上下,身材魁梧,肤色古铜,五官轮廓分明,幽暗深邃的眸子,略显狂野不拘,个性十足。
朱庆知道,要让这样的人为我所用,是需要时间的。于是不失时机地打破了尴尬,说道:“大木,此物可还满意?”
郑森连忙回答:“多谢殿下,不知学生何德何能,让殿下如此挂怀。”
朱庆看着另外一人,笑道:“大木客气了,不知这位先生是——?”
“殿下,是郑森失礼了。此乃同窗好友姚启圣,浙江会稽人,字熙止。”
听到姚启圣的名号,朱庆暗道:我与康小麻还真是有缘,这是曾经平定三藩、主政福建、收复台湾的能臣。
如此肥肉,送到嘴边,他怎么可能拒绝。开口道:“两位不必多礼,这次请大木来,是有一事相求。”
“这次江北赈灾,需要大量的粮食,以备不时之需。本王需要大量的番薯、嗬栏薯,还请大木转告南安伯,请其代为采购。”
“这不是什么大问题,殿下需要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