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中国的男人和女人结婚 > 第18章(第1页)

第18章(第1页)

我们不妨来考查一下什么是&ldo;嗲&rdo;,或者说什么人才&ldo;嗲&rdo;。

首先,&ldo;嗲&rdo;是专属女性的。说一个男人&ldo;发嗲&rdo;,虽不一定是讽刺,也多少带有玩笑、调侃意味。其次,&ldo;嗲&rdo;又是专属女孩的。只有女孩子才有资格&ldo;嗲&rdo;。老太婆如果也&ldo;发嗲&rdo;,就让人发笑。当然,这个范围可以扩大到少妇。当一个少妇有资格&ldo;发嗲&rdo;或被人视为&ldo;很嗲&rdo;时,便意味着她实际上被人看作一个小姑娘,像一个小女孩一样被人宠爱着,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因此,生活中就只有&ldo;嗲妹妹&rdo;的说法,没有&ldo;嗲哥哥&rdo;或&ldo;嗲太太&rdo;的说法。哥哥是嗲妹妹的保卫呵护者,当然自己不能嗲;太太已为人妻,或已为人母,也不好再嗲。&ldo;嗲太太&rdo;当然也是有的,但必须指出,这些太太在她们丈夫的眼里,其实是被看作&ldo;嗲妹妹&rdo;的。

&ldo;嗲&rdo;虽然只属于女孩子,却又并非所有的女孩子都可谓之&ldo;嗲&rdo;。比方说,五大三粗者不嗲,矮胖墩实者不嗲,火爆泼辣者不嗲,呆板木讷者不嗲,耕种力田者不嗲,沿街叫卖者不嗲……看来,要&ldo;嗲&rdo;,还真不容易。它实际上包容着对年龄、性别、出身、地位、身材、姿态、性格、谈吐、气质、情趣、技巧,甚至口音方面的要求。只要有一个方面不能&ldo;达标&rdo;,就不大容易&ldo;嗲&rdo;得起来。比方说,说吴侬软语或闽南国语的女孩比较&ldo;嗲&rdo;,而操河南口音或陕北口音的女孩,就很难被认为是&ldo;嗲妹妹&rdo;。

尽管&ldo;嗲&rdo;有如此之多的条件,但&ldo;嗲&rdo;又不等于这些条件本身。准确地说,它是一个女孩子,因身材娇小、体态妩媚、性格温柔、谈吐文雅、衣着入时、举止得体,静则亭亭玉立,动则娉娉袅袅,言则柔声轻诉,食则细嚼慢咽等等方面而给人造成一种&ldo;情绪性感受&rdo;。要之,它是一种&ldo;文化情调&rdo;;或者说,是一种&ldo;味道&rdo;。

这种味道常被北京姑娘轻蔑地叱之为&ldo;臭美&rdo;和&ldo;犯酸&rdo;,但它决不等同于武汉人之所谓&ldo;zě&rdo;(字典上没有这个字。武汉人之所谓&ldo;ze&rdo;与&ldo;嗲&rdo;有相近处,但却是对&ldo;撒娇&rdo;、&ldo;发嗲&rdo;的一种轻蔑、讽刺和批判,通常指那些没有资格撒娇、发嗲和摆谱,却又要装模作样、忸怩作态者之让人&ldo;恶心&rdo;、&ldo;犯酸&rdo;处。遇到这样的情况,武汉人就会十分鄙夷地说:&ldo;你zě个么事?&rdo;或&ldo;闯到鬼了,一个屁大一点的办事处,他还zě不过!&rdo;

上海人之所谓&ldo;嗲&rdo;,却不但不是让人反感、厌恶,反倒是让人疼爱、怜爱的意思。因为有资格&ldo;嗲&rdo;的,都是些女孩子,而且是娇小玲珑、柔美可人的女孩子。这样的女孩子,有谁不疼爱呢?而让人疼爱的女孩子,又有几个不娇嗲呢?于是,一个女孩子,越是感到被人疼爱,也就越是娇嗲。同样,她越是娇嗲,也就越惹人疼爱。恋爱中的上海小姐,差不多都懂得这个道理,一个个各显身手,直令男士们柔肠寸断,疼爱异常,恨不能捧在手心,贴在胸口,关怀呵护备至。

这种令男士为之倾倒的手段,谓之&ldo;嗲功&rdo;。除先天条件外,技巧也很重要。其要义,在于必须懂得所谓&ldo;嗲&rdo;,乃是一种令男人大起疼爱呵护之心的气质,所以决不可以&ldo;装大&rdo;。男人都自以为了不起,无论是男子汉(真老虎),还是小丈夫(纸老虎),都不希望自己的女人是&ldo;母老虎&rdo;。面对一只&ldo;母老虎&rdo;,&ldo;纸老虎&rdo;固然会露馅,&ldo;真老虎&rdo;也觉无味,因为那将使自己无法扮演男子汉的角色,至少也要失去许多机会。故&ldo;发嗲&rdo;者越小越好:身材小、胃口小、声音小、动作小、胆子小,这才能让男人&ldo;大&rdo;显身手。结果是,男人得了面子(像个男子汉),女孩子得了实惠(受到保护疼爱),岂非大家都很开心?

同样,深谙此道的男子也会投其所好,曲意逢迎,温柔体贴备至,此则谓之&ldo;花功&rdo;。女的会&ldo;嗲&rdo;,男的能&ldo;花&rdo;,则一拍即合,也就能&ldo;拍拖&rdo;。故沪上人云:&ldo;男吃嗲功,女吃花功&rdo;。

由此可见,所谓&ldo;嗲妹妹&rdo;,就是那种让男人心疼、怜爱的女孩子;所谓&ldo;嗲功&rdo;,就是能让男人柔肠寸断、疼爱不已的功夫;而所谓&ldo;嗲&rdo;,则是这类女孩子身上特有的、为男士们所喜欢的一种&ldo;味道&rdo;。

显然,这是一种&ldo;女人味&rdo;。

应该说,在任何情况下都保证自己不失&ldo;女人味&rdo;,是江南一带尤其是上海女性的特点。一般地说,是女人就该有女人味。北方的女性,在她们做姑娘的时候,也是有女人味的。但是一嫁人,尤其是一当母亲,就难讲了。相当一部分,是只让自己的女性特征,单方面地向&ldo;母性&rdo;发展。包括她们的衣着、装束,都只是&ldo;母亲&rdo;而不是&ldo;女人&rdo;。更糟糕一点的,甚至会弄得十分邋遢、窝囊,蓬头垢面,衣衫不整,拖拉着鞋,敞开衣襟坐在门口奶孩子,一身的奶水和屎尿。似乎一个女人一旦当了母亲,就不必再在意自己是女人了。

南方和上海的女性则不然。她们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淡忘自己的性别角色,决不会像北方的女人那样,满不在乎地穿男人的衣裤。即便在&ldo;不爱红装爱武装&rdo;的年代,她们也会对那些肥大的绿衣绿裤&ldo;动点手脚&rdo;。比方说,把腰身、直档和裤脚改小一点,在领口和袖口做点文章等,让人看了既觉得那军装已不是&ldo;那么回事&rdo;,又不得不暗自承认&ldo;是好看多了&rdo;。一旦稍微开放,则她们的花样也就更多,而这些花招,亦无非是设法表现出自己的性别特征而已。

事实上,正如杨东平在《城市季风》中所指出,&ldo;上海女孩从少女时代起,就得到来自母亲和外婆的&lso;女性养成&rso;教育。&rdo;其实,给予她们这种教育的,也不止于母亲和外婆,还包括那些热心快肠的&ldo;老阿姨&rdo;,无话不说的&ldo;小姐妹&rdo;,以及街头巷尾左邻右舍的耳濡目染。这使她们从小就会洗衣、烧饭,会fèng纫、编织,坐吃有相训练有素,举止仪容分寸得体,知道如何同男孩子交往又界限分明,也知道颜色图案款式如何入时而不&ldo;乡气&rdo;。

当然,她们也从小就知道&ldo;发嗲&rdo;,以及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和如何&ldo;发嗲&rdo;。

总之,她们从小就知道自己是女人以及如何做女人。

现在,我们对于所谓&ldo;嗲妹妹&rdo;,大致上可以有个印象和界定了。一般地说,这是指那些娇小、柔弱、秀美、文静、招人疼爱的女孩子,比如&ldo;林妹妹&rdo;那一类。同时,也可以广义地指那些特别有女人味,而且特别突出女人&ldo;阴柔&rdo;气质的那些女性。

但是,&ldo;嗲妹妹&rdo;决不等于&ldo;弱女子&rdo;。

事实上,&ldo;嗲妹妹&rdo;的&ldo;弱&rdo;往往只是表面形象,正如不少&ldo;痞哥们&rdo;的&ldo;强&rdo;只是&ldo;外强中干&rdo;一样。不少上海姑娘(也包括少妇),其实是&ldo;外弱内强&rdo;、&ldo;外嗲内不嗲&rdo;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