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另一部文学理论作品中,作者把视线投到倪匡身上,却只找出了倪匡的一部滥作《聚宝盆》。这部作品无论科幻构思还是文笔,在倪匡小说里都是末流。而作者却惊诧其想象力如何惊人。
这些例子表明,并非主流文学理论家就一定不重视科幻。但如果没有必要的理论眼镜,他们很难从中挑捡出真正的艺术价值。而这副眼镜,既然主流文学界尚未有人来打造,那么就只好先由科幻界人士先动起手来了。
这只是创作本书的一个小目标,还有一个大野心包含在本卷的创作过程中:既然主流文学的基本理论只是从部分类型的文学作品,而远非全部类型文学作品中提练出来的。那么它必然是有缺陷的,甚至可能会有某些根本缺陷。引入科幻文学这股新鲜血液,是否也能多少改造一下现有的文学基本理论呢?
这个野心很大,但我愿意试一试。
读者在阅读本卷时,请注意两个问题。首先,本卷只谈论科幻文艺中的艺术问题。即使有些地方谈到科学,也是从艺术角度来讨论问题。至于科幻在科学方面的价值,在第六卷《科幻与科学》、第七卷《科幻‐‐从文学到文化》中将会集中讨论。
笔者有过许多经历:当笔者写成一篇文章,谈科幻中的艺术问题时,有的读者就会问,你为什么不关注科幻的科学价值?或者,当笔者在一篇文章里谈到科幻的科学价值时,有的读者又问,你为什么不从艺术角度分析科幻?其实这两方面的工作我都在做,但不可能在一篇文章里都介绍到。甚至,不可能在一本书里面面俱到。在《科幻纵览》中,不同需要的读者将会从不同分卷里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另外,本卷在进行理论分析时,以科幻小说为主要材料。有时也根据需要提及一些科幻影视作品。但对科幻影视的专门分析,主要集中在第五卷《科幻影视概述》中。
作品相关类型文学大革命‐‐第四卷下卷前言
自从本书第一版起,便有分析科幻小说类型的内容。以后则陆续添加了科幻小说与其它类型文学,或者文学流派的比较。其中有的段落,如《科幻文学与其它文学流派的比较》,还发表在《文学报》等处。但将类型问题用整整半卷文字来论述,则是笔者将这套书定稿于《科幻纵览》这个最终版本时才决定的。因为这段时间以来,笔者对类型文学的认识有了一个飞跃。
类型文学拥有强大的生命力。最初我对此只有些直观的认识。笔者喜好交游,认识了大陆港台总共几十位作者。其中当然以科幻作者最多,但也有武侠小说作者、侦探小说作者、恐怖小说作者、校园文学作者,甚至还有一位湖北的朋友,专攻&ldo;体育竞技小说&rdo;。同时,我的文友中还有坚持写纯文学的朋友。有时笔者问他们,你写什么类的小说?他们就会不满地,并且很坚决地说,我只写小说,不写什么类的小说。
几年下来,至少在我的文友圈里,写类型小说的作者,发表数量远远多于只写&ldo;小说&rdo;的作者,而不管他在写哪个类型。后来,遇到有人向我问&ldo;写作经验&rdo;,我总不忘加入这么一条:找好适合你的类型,坚持写下去。而不要什么类型都写,或者只写&ldo;纯小说&rdo;。
与此同时,就在这几年里,纯文学期刊走到了生死边缘。文学期刊的出路成了主流文学界的一大热点。而凡是讨论这个话题的文章,绝不包括那些动辄十几万、几十万发行量的类型文学期刊:《今古传奇》、《科幻世界》、《大侠与名探》、《奇幻》……甚至,缔造了&ldo;打工文学&rdo;这个特殊类型的《佛山文艺》。不过,当笔者不是阅读这些文章,而是与纯文学编辑们私下打交道时,他们无不对类型文学期刊那巨大的发行量表示惊羡。
也正是在这几年,网络文学大行其道。现在,无论你打开哪个大型文学网站,都是分门别类地把作品归挡:科幻文学、奇幻文学、武侠文学、军事文学、侦探小说、历史小说……有的竟然能开列出二三十类之多。
当然,这些还只是功利化、经验化的认识。笔者为了写《科幻影视概述》,阅读了电影理论界的一些著作,这才发现,关于类型电影的讨论在电影界由来已久。甚至有《电影创作类型论》这样的专著(桂青山著,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而同样在电影网站上,影片也都是以类型来分别的。不久前,冯小刚的《天下无贼》热映,而据他自己说,他最初的计划便是拍一个很细分的市场类型‐‐盗贼片!好莱坞和香港电影里一直有这个类型。
与纯电影、纯小说的势微呈鲜明对照,类型电影、类型小说大行其道。几乎是个不争的事实。为什么会这样呢?它首先是文艺作品总数大大增加的结果。由于技术原因和社会环境的开放,文艺作品种类翻番地增加。文革前十七年,全国出版长篇小说三百五十部,平均每月一部有余。中篇短篇数量肯定要多一些,但与今天的浩如烟海也是无法相提并论。
这么微小的出版量,意味着读者的选择面极小。一年才十几部长篇,如果再分成许多类,几乎不可想象。另一方面,作品种类少,也意味着读者难以分化。对于一个文学爱好者来说,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不过是他一两天的精神食粮。因此,一个热心的文学爱好者完全可以读尽当时出版的所有长篇,外加大部分中短篇。而全国的文学爱好者,也因此而不会明显分化,因为这一年十几部长篇和同样数量稀少的中短篇,就是他们的共同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