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上世纪20年代,墓中古物价格越来越高,盗掘之风随之愈刮愈烈。邙山上以盗墓为生的,多达一万多人。利益驱使之下,洛阳盗墓者挖掘古墓的技巧也越来越精,大名鼎鼎的洛阳铲就是这个时候发明的。
据知情者回忆,当时每年秋庄稼收完之后,邙山上盗墓的像赶会一样,成群的人刨红薯般挖古墓,卖包子的、卖羊肉汤的搭起棚子招揽生意。挖出来的玉器、铜器用箩筐装、马车拉,到底挖出多少谁也不知道。有人说,庞家沟挖出来的东西卖的钱,可以用元宝把沟填满。许许多多的文物就此流落海外,现在欧美、日本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的洛阳邙山珍贵文物不计其数!
1925年前后,洛阳四郊成立民团、红枪会等武装组织,当地恶霸依靠枪支,驱使穷人,变夜间盗墓为有组织的白天公开挖掘。邙山上很多地方不再种地,专门挖墓。盗墓者为了掩人耳目,一般在大墓旁盖房子作为掩护,从房子中挖掘地穴入墓。从外面看起来,没人知道是在盗墓,但陵墓已被盗空了。在上世纪初洛阳兴起的盗墓风中,高大的陵墓同样是首当其冲的目标,很多陵墓中的石头都被盗掘一空。据考古专家黄明兰介绍,这些古墓中的黄肠石,很多被用来铺路、建房。明代东厂大太监黄锦家在白马寺附近,他筹资修缮白马寺时,从民间收集了大量的黄肠石。现在白马寺的大门和接引殿的门道,都是用黄肠石修建的。如今邙山一带的村子中,还可以见到这种从墓中盗挖出来的黄肠石。
由于古墓年代久远,很少保留有封土堆,在地面上已看不到任何痕迹了,要盗墓,找出古墓的准确位置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经常找墓,使盗墓者逐渐掌握了辨别各种土壤的技能。地面下的土都是一色的生土,如果发现有&ldo;花土&rdo;(土色不一),就说明这里有人动过,很可能有古墓。最初盗墓者用厚实锐利的铁锨在地上挖出方形洞穴,鉴别锨头带出来的土,以此来找墓。这种方法很费力,铁锨经常带不上来土,也不能探得很深。据说在盗墓界和考古界大名鼎鼎的洛阳铲就是这个时候产生的。
------------
生居苏杭,死葬北邙(2)
------------
邙山古墓噩梦的终结是在1948年洛阳解放后。人民政府发布公告,严禁盗墓行为:&ldo;此种非法行为,既破坏历代古迹,又损坏私人墓地,殊属非是。本府特重申前令,今后任何私自挖刨坟茔行为,一律予以禁止,如有违反者,任何人均可检举报告或扭送政府,予以法办不贷。&rdo;当时人民政府以崇高威信,让沿袭了近半个世纪的盗墓恶习一朝终结,被折腾得满身伤痕的邙山,终于摆脱了噩梦。但损失已经无法挽回,邙山的伤痕永远难以抹平。据考古学家黄明兰研究,洛阳解放前出土了约5000方历代墓志,按平均每十座古墓出土一方墓志计算,可知被盗掘古墓达5万座之多。按平均每座古墓出土10件文物计算,出土文物即达50万件之巨!而这50万件文物中,95都已流失海外。盗墓者进入墓室,取走他们认为值钱的东西后,常把墓中可能更有价值的文物砸碎,把珍贵的壁画涂抹得面目全非。这种现象在考古发掘中时有所见。而最让人心痛的是,如今邙山上那些从外表看来仍高大巍峨的陵墓,其地宫的宝物早已被洗劫一空了。因此说,用&ldo;十墓九空&rdo;或&ldo;十墓十空&rdo;来形容现在的邙山古墓群一点也不为过。
谁是氓山墓葬的真正主人?
邙山陵墓的真正主人都是谁,在史学界一直是个难说清的问题。由于墓葬位置的文字资料流传下来的很少,墓碑又因年久散失难以寻觅,频繁的战乱中,墓主的后代流散各地。要确定每座墓主的身份,实在困难。
&ldo;北邙山上朔风生,新冢累累旧冢平。富贵至今何处是,断碑零碎野人耕。&rdo;明代诗人薛瑄的这首《北邙行》,真实反映了邙山古墓的历史状况。随着朝代的更替,一般的墓冢不复存在。经历千年风雨剥蚀和人为破坏仍能兀立于邙山之上的,都是工程量极大的大墓冢。历史上遗留下来可供考的东西越来越少。这也增加了确认墓主身份的难度。
据记载,清代乾隆年间,洛阳知县龚松林搞了一次&ldo;立碑运动&rdo;,在大大小小的陵墓前都竖起了石碑,刻上墓主人姓名。但因为龚松林事前根本没下足考证工夫,急于求成,结果常常张冠李戴。因此是越立越乱,再想要弄清那数不清的陵墓的真正主人是谁,还真是&ldo;蜀道难,难于上青天&rdo;。
尽管如此,由于有出土的墓碑佐证和史料记载,还是有些线索能够证明邙山长眠者身份的不一般。
根据文献记载,洛阳邙山地区主要埋葬着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四代帝陵及其陪葬墓群。这一区域面积达750余平方公里,地跨今洛阳市所属的西工区、老城区、涧西区、河区、洛龙区、偃师市、孟津县7个区县。
除了以上四代帝陵以外,20世纪初在洛阳西郊、邙山脚下的金村附近还发现了东周时期的大墓群,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一些考古专家认为这是东周王陵。另外又据文献记载,五代后唐的帝陵亦在邙山地区。
邙山古墓缘何多
1、洛阳的地理位置
关于邙山古墓之多,有很多夸张的说法。白居易有诗道:&ldo;洛阳城北山,古今葬冥客。聚骨朽成泥,此山土多白。&rdo;这是说邙山作为墓地由来已久,由于枯骨,邙山的土都变成白色了。&ldo;黄河渡口人,北邙山下路。但见冢累累,无地栽松树。&rdo;这是说邙山古墓密布。从汉代到唐代,洛阳北邙一带一直是人们向往的长眠之地,历代达官贵人、富商巨贾都以能得到邙山一块墓地而自豪。一代又一代的洛阳人,还有数不清的异乡、异国人,把邙山当成了自己人生的终点。这就是为什么20世纪初,在洛阳邙山可以出土那么多的文物,引起延续了40多年的盗墓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