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王光波电子版 > 第6章(第1页)

第6章(第1页)

还有传说,曾国藩寿诞,胡林翼送曾国藩一联,联说:

用霹雳手段;

显菩萨心肠!

曾国藩最初对胡联大为赞赏,但胡告别时,又遗一小条在桌几上,赫然有:&ot;东南半壁无主,我公其有意乎?&ot;曾国

藩见之,惶恐无言,将纸条悄悄地撕个粉碎。

左宗棠也曾有一联,用鹤顶格题神鼎山,联说:

神所凭依,将在德矣;

鼎之轻重,似可问焉!

左宗棠写好这一联后,便派专差送给胡林翼,并请代转曾国藩,胡林翼读到&ot;似可问焉&ot;四个字后,心中明白,乃一字不改,加封转给了曾国藩。曾阅后,乃将下联的&ot;似&ot;字用笔改为&ot;未&ot;字,又原封退还胡。胡见到曾的修改,乃在笺末大批八个字:&ot;一似一未,我何词费!&ot;曾国藩改了左宗棠下联的一个宇,其含意就完全变了,成了&ot;鼎之轻重,未可问焉&ot;!所以胡林翼有&ot;我何词费&ot;的叹气。一问一答,一取一拒。

第9节:第一章做人稳慎之绝(7)

曾国藩的门生彭玉麟,在他署理安徽巡抚、力克安庆后,曾遣人往迎曾国藩。在曾国藩所乘的坐船犹未登岸之时,彭玉麟便遣一名心腹差弁,将一封口严密的信送上船来,于是曾国藩便拿着信来到了后舱。但展开信后,见信上并无上下称谓,只有彭玉麟亲笔所写的十二个字:

东南半壁无主,老师岂有意乎?

这时后舱里只有曾国藩的亲信倪人皑,他也看到了这&ot;大逆不道&ot;的十二十字,同时见曾国藩面色立变,并急不择言地说:

&ot;不成话,不成话!雪琴(彭玉麟的字)他还如此试我。可恶可恶!&ot;

接着,曾国藩便将信纸搓成一团,咽到了肚里。

当曾国藩劝石达开降清时,石达开也曾提醒他,说他是举足轻重的韩信,何不率众独立?曾国藩默然不应。此事对曾国藩来说,不敢乘势而进,是怯懦,顶住众人压力是勇敢,这进退去从之间谁能分辨得清,谁又能把握得好呢?

曾国藩熟读儒家经典,是晚清有名的理学家。他坚拒纵横家王闿运劝其称帝的事,尤能反映曾国藩的品格特征等处世风格。

王闿运是湖南湘潭人,二十几岁开始研究经学,对《春秋公羊传》尤有深入研究,但他通经在于致用,尤其是实现其所谓&ot;帝王之学&ot;。他认为《春秋》主旨在于拨乱。治经要经世致用,他的致用是将经与术结合起来。术是权术,治理国家的一种方法、手段,所谓纵横之术。王闿运想用纵横之术来辅助识时务之人成帝王之业。在乱世,谁能拨乱反正,成大事业,即辅助谁,但又要看准时局变动的趋向,静观势态,未到其时,蛰伏隐退,时机到来,大展才能。因此,既要有满腹经纶在胸,又要有居静不动的修养,可进可退。进时,用儒学、儒教使据乱达到升平,推致太平。退时,用老庄的学问,庄子的禅悟人生,去掉忿怨,怡然自乐。

王闿运满腹经纶,欲报效国家,将自己的一套经世安邦之策,付诸实现。王闿运的这种抱负因太平军起义的爆发而更趋强烈了。起义军入湘后,曾国藩奉清廷之命帮办湖南团练,组织湘军与起义军为敌,王闿运曾多次上书言事,得到了曾的重视。后虽因身系独子,未能从军,但从此与湘军将帅保持了密切的关系。在太平天国存在期间,他曾三度至曾国藩驻地探视,并参与谋划。据王闿运晚年的弟子杨度后来追述,当时王氏&ot;击剑学纵横,游说诸侯成割据,东南带甲为连横。曾、胡却顾咸相谢&ot;,而王氏却&ot;笑起披衣下&ot;。说的是王闿运曾游说曾国藩、胡林翼与太平军&ot;连横&ot;反清。王、杨师徒交情甚密,且当时王尚健在,故其说宜有据。计其进言当在1855年冬王到武昌曾军探望时。但曾国藩把王看作是狂放不羁的文士,虽诗歌唱酬,优礼至甚。而于其意见,殊少采纳,却也是事实。如1856年初王作书与曾,促其建议撤团防、废捐、清理田赋,以减轻对人民的压榨,防止人民投奔和响应太平军,曾就没有接受。故王对曾,也始终只以后辈和朋友自居,未尝甘为僚属。

王闿运为人慷慨激昂,向以霸才自居。他在1855年劝曾国藩自立不成,1860年再人曾府,仍喋喋而谈,其意也是&ot;彼可取而代之&ot;的意思;但曾国藩却正襟危坐,以食指蘸杯中茶汁,在几上点点划划。不多时,曾起立更衣,王闿运便站起窃视几上,只见上面依稀有个&ot;妄&ot;字。

一晃又是几年过去了,此时的曾国藩正准备北上&ot;剿捻&ot;。一见王闿运到来,极为高兴,但因有了前两次&ot;劝进&ot;,曾国藩自然有所警惕。但王闿运这次却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只是与曾国藩讨论学问。他对曾国藩说:&ot;公之文,从韩愈以追西汉,逆而难,若自诸葛、魏武帝以人东汉,则顺而易。&ot;曾国藩起初听得津津有味,并频频点头。的确,学习辞章从唐代韩愈,上溯西汉,逆而难,如果自曹操人东汉,就较容易,也顺理成章。但到后来,曾国藩还是听出了王闿运的弦外之音。原来还是让他做曹操!但曾国藩这次倒也平静,故作不知。王闿运自知他的帝王之术再无实现的机会,颇为沮丧,只得悻悻而归。

第10节:第一章做人稳慎之绝(8)

三次纵横计不就,王闿运对曾国藩的看法大为改变。说曾国藩再次出山已&ot;变节为巽顺&ot;,虽功成名就,但&ot;避事&ot;不敢担当。直到晚年,王闽运已经历了清亡、袁世凯复辟败亡等重大的历史事变,才对曾国藩当初不自立为帝的看法有了改变。据说民国后,珍藏着曾国藩&ot;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ot;一联的朱老夫子,曾专门去拜访这位当年行纵横计的王阊运,并拿出曾联求王写跋语。王闿运大为惊叹说:&ot;难道真有这个联吗?涤丈襟怀,今日以前,我只知一半,今而后,乃全知。吾老矣,如果不是您相示,几不知文正之所以为文正,左老三(指宗棠)之所以为左老三。&ot;沉思片刻,即欣然命笔,另书一联曰:&ot;花鸟总知春浩荡,江山为助意纵横。&ot;书毕,对朱君说:&ot;吾不敢著墨文正联上,以重污文正。另书此,纪文正之大,且以志吾过。&ot;霸才悔过,对曾国藩恪守名份、不越雷池一步的行为赞叹不已,说明曾国藩的忠诚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不肯越雷池一步,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操守。现在有许多人走向失败,就在于他们无所顾忌,任作妄为,跨越雷池,总想事事成为人先。殊不知任何一个名利的诱惑之下都深埋着一个陷阱,稍有松弛,就有可能落入圈套,再也没有机会爬起。因此,对于成大事的人而言,越名位的事应该慎而又慎!

处世必须戒傲

曾国藩语录:傲为凶德,凡当大任者,皆于此字致于颠覆。

译文:傲是一种会给人带来凶险的习性,凡是担当重要职务的人,一般都会因为带一个傲字而引起失败。

俗话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因为傲慢会使人自以为是,处理不好周围的关系,使自己陷入孤家寡人的境地。因此,在现在还是将来,为官从政,为学做人,做事经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永远是一个不败的法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