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乱的意思 > 第二十一章 止戈才是武(第1页)

第二十一章 止戈才是武(第1页)

()姜玄心不知黄裳女子是何人,也不知住何处。虞玄芝除了一个名字对姜玄心也是全然无知,年龄不知,看起来也就及冠左右,身世,品xing……一切皆是不知,甚至是什么原因让她鬼使神差的就将玉佩接了过来,好像也是不知。

午后的石板路落在夕阳的余晖下,虞玄芝与从小一起长大的婢女结伴而行。六岁那年萍儿被父亲带到家里带到她的身边,十三年过去了,虞玄芝与萍儿之间的关系既是主仆也是朋友,最灿烂最无邪的童年都是两个人一起结伴走过来的,尤其是娘亲去世后爹又娶了一房妻子后,她与萍儿的关系变得更加的紧密。两人可算是如影随形,虞玄芝了解自家小婢女的xing格,虽然泼辣些野蛮些心地却是善良的,泼辣野蛮的xing子也是被逼出来的。虞家是吴中城贩卖盐铁生意做得最大的家族,北通齐鲁之地西连秦楚韩赵,看似生在这样富裕的家庭里应该是要被无数吃不饱饭的市井小民羡慕的。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虞玄芝生母去世后父亲再纳妾,后来的娘还不得想着法子争宠,虞玄芝自然成了后娘的眼中钉,在老爷面前看似和和气气背后可没少给小鞋穿。当时虞玄芝年纪也小,加上她本身就是一副不争的xing子,能忍的就忍,不能忍的还是忍。这些大户人家里的勾心斗角大致相同,人善被人欺。小姐善良甘愿被欺负,相依为命的婢女又怎么忍心看着小姐被后来的坏女人欺负,渐渐的婢女萍儿越长大也就越泼辣,因为如果她不泼辣一些,老爷又长期不在家,就没有人能够保护善良的小姐了。

虞美人,这是不知从何时开始就在吴中城内外流传的美誉,一开始只是一些书生儒士对虞玄芝的称赞,后来虞玄芝年纪渐长越发出落。甚至在后来一些士子名流只是遥遥望过一眼俱是从此难以忘怀。有赞誉说是吴中虞美人回眸一笑更甚之烽火戏诸侯的红颜一笑,再有赞誉说是如若早个几百年那致使吴国覆灭的西施与虞美人能够让其择其一,誓死要死在虞美人的裙下。

路上。

婢女萍儿看着和平时很不一样的小姐问道:“小姐当真要与刚才那位登徒子……。”

婢女萍儿满脸期许,尽管她内心深处那点女人的直觉告诉她小姐这回看起来很是认真,但嘴上仍是期待着小姐说出只是耍耍他的话。

虞玄芝停下脚步看着手里的玉佩说道:“来帮我带上。”

小婢女一听这话,仅存的一丁点期许也瞬间破灭,劝解道:“刚才那个登徒子一看就是那种拈花惹草的坏男人,小姐可不要被他给骗了,咱们对他可是一无所知。”

虞玄芝敲了一下贴身小丫鬟的头轻笑道:“这不是知道了名字了嘛,小姑娘你懂男人吗,还坏男人。”

茫茫人海指不定不会再相见了。

小丫鬟很不服气,摸了摸被敲打的头反驳道:“她们都说男人没一个好东西,喜新厌旧,攀龙附凤。”

虞玄芝问道:“她们是哪个她们?”

萍儿回道:“东儿,小翠,小云她们都这么说的,咱们家老爷不就是一个……。”

虞玄芝很是无奈,摇摇头叹气道:“哎,她们跟你跟我一样都不懂男人,这个世界谁不喜新厌旧啊,尤其是男人,天下本就是男人在cao控,我们女人安分守己就好了,争太多了不好,越争失去的越多。”

小丫鬟萍儿听到这话突然想起昨ri的事情,愤怒道:“小姐你就是心太软,当年老爷要娶二夫人只要小姐你不答应她就进不了虞府。哼,昨儿个李家夫人到咱们府里饮茶,萍儿刚好路过院子就听到那个贱女人说小姐你招蜂引蝶行为不检点,还说你收买乞丐装好人,萍儿当时可是要气死了,那个贱女人也不瞧瞧自个儿,青楼ji院出来的就是青楼ji院的,趁着老爷不在家天天跟那些贱男人眉来眼去,三天两头的还往ji院跑,真当那里是她娘家了?想想就恶心,我看啊,她就是嫉妒咱小姐漂亮。”

虞玄芝轻拍萍儿的手背安慰道:“不生气,气到的都是自己,人家又瞧不见,气死了别人还开心,你看这桥,这水多美啊。”

萍儿虽然明知自家小家xing格温雅仍是无法像她一般看什么都如此淡泊,当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虞玄芝看自家小丫鬟还在生闷气,再宽解:“咱们与她一个月也见不着几次面,在我面前也都客客气气,管她背后说什么,咱不去听不就不会受气了,再说了二娘她也就嘴巴坏了点,心肠没坏到哪去,你没听人家说吗,像咱们这样的大户人家好多都把人往死里整,兄弟残杀骨肉分离的,多想想人家坏的再想想咱们自己,其实没这么难。”

“哎”小婢女萍儿彻底无言,小姐总是这么多道理:“说不过小姐,不说了。”

两人漫步河边,偶尔遇上几个文人sao客大吹口哨喊上几声虞美人也是不予理会,毕竟这样子的桥段feng说虞玄芝了就连小丫鬟萍儿也是司空见惯了。

夕阳渐落,那一缕残留的余晖即将消失的时刻。

雁门关外

北方的冬天来得比南方快,这个时候南方只是偶感凉意,北方却是早已加上厚厚的棉袄貂裘。

枯草大漠上一个头戴羊毡帽的牧羊人拿着竹竿子正挥赶着羊群,牧羊人已过中年,世代都在这片大漠上牧草放羊。几十年前大秦还未统一的时候,这片荒漠背后曾经有个叫李牧的大将军。他为赵国镇守边关几十年,每次匈奴来犯将军都会让他们一起躲进营垒,等匈奴走了他们再出来继续放牧,大多数时候他们这些牧民多会帮军队一起抵抗匈奴,前阵冲锋或者垒上挽弓他们做不到,但他们能够帮忙搬石子木柱,甚至是在后方宰羊炖汤犒劳前线归来的战士。这些羊都是他们养大的,但将军从未白要过他们的羊,一只羊该多少钱就给多少钱。

再后来,李牧将军走了,不再镇守雁门郡,换了一个别的将军来。

新来的将军不要他们帮忙抵抗匈奴,也不用他们宰羊炖汤。新来的将军也不再躲进营垒,只要匈奴一来将军就带领士兵出去跟人家肉搏,结果每次都死很多的人,他们也没法再耕地放牧。再后来李牧将军又回来,又让他们帮忙宰羊炖汤,他们又能够放牧。

牧羊人清清楚楚的记得那场战役,匈奴来了十余万人。那一次李牧将军没有带他们躲进营垒,也没有让他们宰羊炖汤,一开始他依然被安排在后方,但后来他主动申请成为那三千人诱饵中的一员。大将军故意将他们暴露在匈奴面前让匈奴追击他们,匈奴一看见落单的他们还有一大群的羊群,果真就追他们。他们是诱饵但却不是炮灰,大将军把军营里最好的战马全给了他们,所以当他们看见匈奴时就弃了羊群转身逃跑,他们的马很快但匈奴的马更强壮更快,追逃的距离在缩短,逃亡的人越来越紧张恐惧,如果没能逃到设伏的地方他们也许真就不再是诱饵而是炮灰了,追击的匈奴越追越兴奋,一场草原上的狩猎足以让马背打天下的匈奴人像打鸡血了一般,前方仅剩几里地的距离,好像一个加速弯刀就能将猎物劈成碎片。

就在他们即将被匈奴人追上时,四面八方涌出无数赵国士兵将匈奴阵营分割成好几块,逃亡的诱饵与追击的猎手之间的角se一下子调换了过来。这一战如秋风扫落叶般结束,匈奴十万大军朝夕不到溃不成军四散逃跑,这一站赵国二十万骁勇战士以逸待劳设下天罗地网将匈奴人引进陷阱,匈奴十万大军浩浩荡荡而来,最终却只逃回不到两万的残兵,此后十余年里匈奴不敢来犯。

再后来大将军又离开了雁门郡,再后来秦国一统天下,他也成了大秦的子民。回想起这一切好像就发生在昨ri,世代牧羊,苏武,止戈武是死去的老父亲对他的期许。也许他一辈子就只能在这片大漠上牧羊,也许哪一天他也能像那个传说中的兵圣大家孙武一样领兵打仗,哪怕只是在军队里当一个宰羊炖汤的伙夫。不惑之年能够时常在梦里当回驰骋沙场的英雄,也挺好。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