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瞥她一眼,似乎再次体会到了那时的躁意,唇线拉得平直,用指尖连续敲击了几下剧本上的某处。
楚念凑过去一看,他指的是一个名字。
眼珠骨碌转了两圈,问话卡在喉咙里,没能出声。
那是剧本里高二班上一个男生的名字。在现实里,他叫于博阳。
写剧本的时候,楚念犹豫过,要不要把这号人物写进去。最后抛去个人情感,从编剧客观专业的角度出发,还是认为加入他的戏份,文本结构才更完整,人物情绪也更连贯。
当时文理分班,总共四个文科班,舒羽和孟林山分别去了四班和二班,楚念和泊原则都被分到了三班,可谓是四分五裂。原来的一至四班也彻底被打散,分进了其他各班。
楚念伤感的同时却也庆幸,至少还有泊原在身边。更幸运的是,三班班主任是按照学生成绩和交际情况综合排定的座位表,保证每个人周围既有成绩好的,又有自己熟识的同学。
她和泊原仍然是同桌。
只是这份心照不宣的欣喜还没维持多久,就被他们的前桌打破了。
坐在泊原前面的就是于博阳,他跟楚念住在同个小区,小学同校不同班,说过话但交集不多。如果说楚念是家长们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那他就是公认的学习的榜样,成绩优异,能干懂事,长年兼任学生干部,还生了张俊秀的脸。
就连肖穆青那样苛刻的人,都对于博阳赞许有加,让楚念多与这种优秀模范生接触,别天天跟不着调的朋友瞎混。得知他俩高二分到同班后,她还特意找到于博阳,让他在学习上多帮帮楚念。
于博阳倒也会说话,一句“阿姨您放心,我跟楚念正好学科互补,以后可以互相帮助”,把肖穆青说得眉开眼笑。
开学后,他又恰巧坐在楚念斜前方,常跟她讨论学习问题。一来二去,两人很快就熟了,楚念遇到不会的数学题,也会找他请教。
楚念起初只当于博阳是个热心学霸,班上常有同学找他问题,他都会耐心地逐一解答,所以她也没觉得自己问他有什么不妥。
一直到后来,于博阳对她的关注和关心表现得愈发明显,一度被身边同学起哄,楚念才有所觉察,渐渐减少了与他的交集。
却不知道泊原是在何时发觉,月考那阵子又在生什么气?
见楚念兀自沉思,泊原轻叹口气,一副“算了谅你也猜不到”的表情,解释道:“他找你讨论个文言文翻译,都能从《离骚》扯到楚辞汉赋。像他那种争分夺秒学习的人,怎么会平白无故浪费这种时间?”
他似乎还有话要说,却终究没说出口。
楚念估计他没说完的话是,于博阳就是想跟她卖弄学问,以显示自己学识渊博。不过泊原向来不喜欢评价他人,这才欲言又止。
“但我当时还以为他是为了让我有危机意识,知道他语文也不差呢。”她仔细回忆了一阵,如实说道。
泊原哧地一笑,抱起双臂靠在椅背上,两条长腿一前一后伸着,一派闲散的模样:“你还真是一心向学。”
楚念撇撇嘴,也不知他这话是夸她还是损她,却忽然想起另一件事。
也是有次课间,于博阳转过来问她一道诗歌鉴赏,没说几句又发散到了别的话题,坐在一旁的泊原突然往后一抽课桌。
于博阳原本是右手拿着卷子,左手手肘靠在他的桌沿上,此刻没了支撑,顿时失去平衡,整个人闪了一下,口中的话也随之中断了。
“不好意思啊,没注意你撑着呢。”泊原开口很快,眸光却淡漠,语气也听不出什么歉意,“我强迫症,见不得桌子不齐。”他指了下他和楚念课桌前面的边缘,表示他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