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口舌
穿葛布衣的年轻人正是杨真宝,前日受新帝之命即将前往东垣,替公主视察封邑。然而暗地里却是要以公主府家令的身份网罗群情,阻止陆微出任行台吏部要职。
杨真宝之前曾在司徒府远远看见过陆微一次,那时候他刚刚带着公主从长乐宫逃出来,也没有闲暇顾虑这种事。今日他本想来陆氏所居的街坊附近探查一番,没想到却遇上一个找茬的。
杨真宝定睛一看,眼前之人身量比自己稍高些许,身着皂罗衫,风帽以数层乌沙围织,另系紫纱遮面,腰间一条墨玉束带。这一身装束剪裁齐整,礼制虽不出士子常服,然而通身气度颇明练简至。其身后仆从虽有四人,但皆低眉顺从,无半分朱门的势利嚣焰。
老人听了皂罗衫年轻人的话,却笑言道:“这位小贵人只怕错看了。老朽虽无慧眼,却也更世。此子虽有礼谦和,脸颊处却带滞黄,乃是常年饥饿所致。”
说罢又问杨真宝,“晋阳曾闹凶旱,是从那边逃难过来的吧。”
杨真宝拱手道:“正是。”
皂罗衫年轻人先微微蹙眉,而后舒展笑容:“望气识鉴,品藻赏誉,岂独仪容饰貌。老伯只看这市井民众,或翘首以望青绫,而思贵介身份,或目艳以著丽锦,而羡奢靡铺陈。然而这位小郎君虽被服布素,鹄形菜色,却视金舆璧辇若无物,闻贤名权位如秋风,何异于青松拔于灌木,白玉出于尘沙。小郎君淡泊明志,清静自守,即便如今困顿于市井,来日未必不能阔步于大道。”
杨真宝未曾想对方一通铺陈排调,竟将自己夸上青云。眼前之人虽然年少,想必是长于当朝某士大夫之家,好结交,或许对方是以为自己是落魄书生,借贫贱之交以邀清名。
受到如此吹捧,难免小脸一红,不过这份赞词本身,在杨真宝看来,仍透着令人心生向往的和雅。杨真宝的眼中,这根本无关辞藻,而是一种襟怀。而这样的襟怀禁不起一分一毫的物质短缺,任何在吃饭穿衣上曾经有过的斤斤计较,都会让人与这种气质天涯永隔。
“贵人谬赞了,我不过是一鲞肆伙计,什么淡泊清静,无非是天生的穷命罢了。今日赶送货物,怕误了差事,坊内老板是要责骂的,所以向老伯多问了几句。”
杨真宝到底脸皮薄,面上不免红白一阵,想赶紧找个机会离开这里。
然而皂罗衫年轻人身旁的书童,却小声提醒着主人:“郎君,皇后叮嘱过,让郎君莫逞口舌……”
“知道了。”
年轻人略有些不耐烦,但还是促狭一笑,“兄嫂难得出宫,我替兄嫂布德惠,也是为了阿兄好。”
书童却还是苦口婆心:“郎君要真为了大郎君好,就该听大郎君的,早去大长公主府上,把婚事定下来。”
年轻人这时是真不耐烦了,觑了书童一眼,道:“别老揪着旧事不妨,怎么,但凡皇亲国戚,都得让陆家作女婿不成?别紧着一只羊薅行不行?”
杨真宝原本就为东垣公主未来出嫁担忧,因此听不得半点与其相关的言论。愤怒之余,也忽然意识到眼前之人或许正是陆微,因此词锋又转为凌厉:“贵人既以恬然无欲为贵,为何又在这里凑热闹呢?”
陆微先是一怔,而后笑道:“浮云富贵,零露身名,皆是易去之物,只是眼前人山人海,堵住家门,不知何时散去。我欲归家,只此一途。倒是小郎君,坊门四面皆有,此路不通,另绕它路即可,何须盘桓于此?方才你观车水马龙,却早已对来者身份洞悉明晓,所论也只在意权门长短。以常理论,能乘赤罽軿车者,不出公主王侯。而革车青蓬,乃台省长属所用。若是禁中之人,宦门之属,仅以舆服而识辨身份,绰绰有余。恕某失礼,小郎君可是禁中之人?”
陆微此言一出,围观群众纷纷回头瞩目。禁中职官无非二台侍卫,这杨真宝不过十四五岁,断无可能。再加上其出身穷苦,想来必是内宦了。
当即便有人笑道:“原来是个小阉儿。”
杨真宝环视一眼,虽不露愠容,却已颇见凌厉之气,冷笑一声,开口道:“郎君慧眼,吾虽非金门之客,而可修玉府之书,登闻黼扆,骤列侍御,纵是苑中微者,倒也能安恬自若,光明照朗。倒是郎君所着帽衫,曾是南人士大夫之服,如今着故国衣冠,是何居心?既然留恋桑梓,为何不坦然归去,却添紫纱遮面?可是耻于食周米粟,衔璧朝堂,恬于丧元灭祀,位列贰臣?”
此时,杨真宝词锋初现,先前站在他身边的老者也慢慢向后一步,大有不愿陷入其纠纷之意。
而陆微也昂首玉立,毫不退让,即刻回击:“古人有云,心安之处,即故乡也。本朝太祖,塞外北人,不愿与匈奴同伍,入关建国,虽坐拥河洛,一日三餐仍为羶肉酪浆,正朔常朝仍为散发胡服。太祖是何居心,不知郎君可否试言之?”
杨真宝未曾想到对方用皇室先祖将自己引入坑陷之局,一时慌张语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