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赫鲁对中印关系的态度,到此时为止,仍然是积极的和有分寸的。对印度国内不满中国在西藏采取行动的呼声,对某些担忧中国对印度不怀好意的看法,他都表示同情。但是他在五月间对人民院说:
不论是从长远的角度或是从短期的角度来看,中国同印度应该做朋友,应该合作,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这倒不是说两国应当走同一条道路,但是谁也不应该挡住对方的路;两国不应当彼此敌对,那样做对印度和中国都没有好处。……中印两国虽然制度不同,但不要相互仇视,这是符合两国利益的。
几乎一直到一九五九年八月底,他没有把有关中印边境争端的任何情况告诉议会;他从没有提起经过阿克赛钦的公路问题,也没有提起北京对解决整个边界争端问题持有同印度相反的态度。‐‐这一回他很好地保守了机密。这还不仅是一个保密的问题。当议员们嗅到边界争端的气味时,尼赫鲁毫不犹豫地转移了议会的视听。八月间一名阿萨姆的反对派议员质问说,中国是否最近曾通知印度,说它认为&ldo;麦克马洪线由于没有得到中国政府的批准,已经不能视为国际边界,而且由于它只是英国人所制造的,因此应当对这条线进行某种方式的重划&rdo;。这项提问可以说是一月间周恩来的第一封信内容的公正的概括;但尼赫鲁却回答说:&ldo;没有,先生。我们现在或在此以前都没有接到这类通知。&rdo;到了八月二十八日,再也瞒不过去了。
八月二十八日晨各报都刊登了三天前发生的朗久事件。中国修筑通过阿克赛钦公路的事,也走漏了风声。于是印度议员群集议会,要求提供关于这两桩事件的情况。尼赫鲁冷静地证实说有这么一条公路&ldo;穿过了我国东北拉达克领土的一角&rdo;,并且告诉了议会印度政府是怎样获悉这件事的。尼赫鲁指出,在西段&ldo;从来没有标过界,但是当时的政府经过大致的勘测定下了一直为我们所接受和承认的那个边界&rdo;。虽则他对西段边界的争端一般的是加以缩小,但他的结论是&ldo;在一、两处地方,过去和现在都存在着中国侵略的事例&rdo;。在谈到麦克马洪线时,他叙述了朗久事件的经过,讲到中国政府听信了中国边防部队的说法,而他自然宁愿接受印度边防部队的说法。接着他就概括了他对整个边境问题的态度。他说,一些细小的边界冲突和分歧应当通过谈判加以解决,这些问题是长期悬案,不过是&ldo;这里或那里一英里左右的牧场&rdo;的问题,而尽管&ldo;我们认为我们是对的,还是让我们坐到会议桌旁来加以解决&rdo;。但是,&ldo;中国地图把大片印度领土抹上[属于中国的]颜色&rdo;的做法,&ldo;牵涉面就很广了&rdo;,就是&ldo;显然完全不能接受的了&rdo;,而且也是不容&ldo;讨论的问题&rdo;。
几天以后,尼赫鲁在人民院里对他的态度又作了更为详尽的说明。他说,中国一直说在朗久进行侵略的是印度:
现在,这个村庄或者那个村庄或者这一小片领土究竟是在他们一边呢还是在我们一边呢,这是一个事实问题。一般说来,只要这些纠纷是比较小的纠纷,我的确认为,如果两个大国‐‐或者两个小国‐‐立即冲上去掐住对方的脖子来决定这块两英里的领土究竟是在这边还是在那边,特别是如果这块领土是高山上的无人居住的两英里的领土,那是相当荒唐可笑的。但是,当事情牵涉到国家的威信和尊严的时候,那就不是两英里的领土了,这里牵涉到的是国家的尊严和自尊心。因此就发生了这种事情。但是,我不希望‐‐只要我能做到‐‐把这个问题弄到任何一国都别无他法‐‐因为这里牵涉到他们的民族尊严‐‐而只有诉诸武力的地步。
中国政府继续出版一种地图,把东北边境特区的一半、阿萨姆的三分之一和不丹的三分之一画得好象是属于中国的地方,这是非常不相宜的,非常不适当的。这的确是一种冒犯……但是在(中国)大体上接受麦克马洪线之后,我准备讨论对麦克马洪线的任何解释,在这里或那里的次要部分的解释,‐‐这是不同的问题‐‐不是这些大块领土,而是次要部分的解释,究竟这个小山是在这里,这块小地方是在那边或这边,都根据事实,根据地图和现有的证据来确定。这是我准备同中国政府讨论的。我准备着接受任何和解的、调解的办法来考虑这个问题,我准备在他们或者我们‐‐不管是哪一方‐‐提出异议的时候,由双方所同意的权力机构就这些次要的修正进行仲裁。这是一个不同的问题……我这样说是由于我并不采取那种狭隘的态度,认为我说的都是对的,别人说的都是错的。但是必须接受总的麦克马洪线,就我们而论,它是存在的,我们接受它。
尼赫鲁接着又谈到西段的问题,他说,&ldo;关于拉达克,情形有所不同&rdo;。他解释说麦克马洪线并没有延伸到那里(许多印度议员当时对边境地理也是稀里糊涂的),而且这段边界是一八四二年古拉布&iddot;辛格和西藏人之间签订的条约已经规定了的‐‐尼赫鲁还错误地讲到中国皇帝也是签约的一方。
[
注:关于一八四二年条约,见历史引言。不仅中国没有参加缔结该条约,而且据在签约几年以后为印度总督调查该案的英国官员说,西藏政府也没有参加缔结该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