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豁达人生坦然生活的句子 > 第107章(第1页)

第107章(第1页)

人生拥有着太多的眷恋,薛廷臣在耄耋之年,最最眷恋的就是他那可爱的家乡‐‐西侯度,是那些生息繁衍在黄土高坡的父老乡亲们。

他的母亲在世时曾经说过:&ldo;老天爷让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就是让我们能尽自已的力量去帮助别人,有机会和力量去帮助别人是自己的福份。&rdo;这句话是她一生的人生信条,后来也成了薛廷臣自己一生的行为准则。

母亲一生乐善好施,名闻乡里。继承母亲的遗愿,是他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最好报答。他虽说是一个工薪阶层,收入非常有限,生活的也极为平常,但他不会因此而不去履行他对母亲的心的承诺。多少年来,他一直继承母亲把做好事作为自己的生活必须,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和事。正是因为如此,在离休之后,薛廷臣没有只考虑自己坐享清福、安度晚年,而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力所能及的报答那生他养他的家乡和家乡的父老乡亲。

西侯度村的老年人,一生中大部分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从早到晚,在山坡和梯田里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庄稼人。多数都是一辈子没有出过远门、也没见过世面的人。薛廷臣觉得自己比他们强得多,经济上比他们宽裕,阅历上比他们见过世面,于是,他就根据自己的力量,为家乡的老年人尽点力、办点事。

1991年,中瑶乡政府给薛廷臣寄来了一封信,信中称:中瑶乡政府准备修电视差转台,希望中瑶乡所有在外工作的人员能根据自己的力量予以赞助。接到信以后,薛廷臣就想,我的家乡有那么多的历史文化值得宣传和发扬光大,修电视差转台的确是一件大好事,能有机会为家乡做点贡献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于是,他给中瑶乡政府汇去了500块钱,虽然钱不多,但表达了他对家乡的一点心意和贡献。

钱汇出去半年多了,却没有接到乡政府的回信。薛廷臣估计是汇款中出了问题,便通过邮局进行了查询。查询的结果是,款已收到,收款人是刘红业。薛廷臣知道刘红业是中瑶乡政府的干部,在乡政府当会计,也就放心了,再也没有过问此事。

1997年3月,薛廷臣回到老家以后,看到村里的巷道还是过去那种下雨泥泞、天晴坎坷不平的状况,他就觉得父老乡亲的行路很不方便,便拿出了500块钱,给了村党支部书记,让他们把巷道好好整修一下,以方便父老乡亲的行走。

1998年,薛廷臣又一次回了一趟老家。闲暇无事,他在巷道里转悠,看到村里的小学破烂不堪,门窗破损,没有玻璃,他觉得很心寒,于是就走进了校园。到学校里边以后,他又看到那些年幼的孩子们坐在院子里写作业,冻得直哈手,他的心里很难过。回到家里以后,他取出了800块钱,为村里的小学买了些玻璃、门帘等,给学生买了些学习用具。

2004年回老家以后,他去了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侯度遗址。当他看到文物保护员的经费十分紧缺,生活比较困难时,便拿出了200块钱,作为他的经费和补贴。

这一年过春节,村里人想唱戏,活跃一下大家的文化生活。为了村里的家戏能唱好,为了全村人能快乐开心地过好春节,薛廷臣拿出了300块钱,帮大家买一些化妆品和道具。

2005年,西侯度村委会给薛廷臣寄来了一封信,说村里正筹备修西侯度至长旺的道路。他接到信后非常高兴,认为这是村干部们给父老乡亲办的一件实事、是一件大好事,便立即汇去了他一个月的工资2002元。

2008年,薛廷臣又一次回老家过冬。从风陵渡下车以后,路过长旺村,在他侄女薛变娥家住了一天。和他同村的薛德宽知道后,便到长旺来看望他。闲聊中薛德宽对薛廷臣说了一些村里的情况。也扯到了他的工作上。薛德宽说,村里一共有三个信用社代办点,他那个代办点是村里办得最好的一个,曾受到乡信用社的多次表扬与嘉奖,由于他信用社办的好,乡信用社对他也很支持,信用社给了他在村里放贷的手续,全村只有他一个人有放贷的权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村民放些贷款。并讲到他贷出去的款都能按规定及时收回,因此,他把西侯度村已经办的达到信用村的标准了。薛廷臣听了薛德宽的述说之后,觉得村里信用社代办点能贷款,给村里临时有困难的群众带来很大的方便,薛德宽可是为全村人办了一件大好事,对他刮目相看,并对薛德宽的这种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也非常佩服。

回到西侯度村以后,乡邻们在一起聊天的时间就多了。闲谈中,薛德宽告诉薛廷臣:&ldo;四川汶川5、12地震的时候,我和赵世发两个发起了为灾区搞献爱心的活动,全村共募捐了一千多块钱,其中自悌妈一次就捐了二百块钱,收到捐款后,我们就把钱送到了镇政府。&rdo;聊到了村里老年人的时候,薛德宽说:&ldo;我和赵世发是咱村老年协会的成员,专管咱们村的老年工作,我们准备在&ldo;元旦&rdo;召集全村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开个座谈会。&rdo;薛廷臣听了以后不但很高兴,也很感兴趣,便问薛德宽道:&ldo;村里给了你们多少钱?&rdo;薛德宽说:&ldo;村里没给钱,我搞信用社挣了点钱,这个钱由我掏。&rdo;薛廷臣又问道:&ldo;你准备拿出多少钱?&rdo;薛德宽说:&ldo;有三百块钱就行了。&rdo;这个时候,薛廷臣对薛德宽的这种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热心村里的公益事业的精神更加佩服了,他想:德宽搞信社能挣多少钱?他能拿出来300块钱的确很不容易。于是便产生了想和他一起为村里老年人做点好事的想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