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目》,出现新的纪事本末体和纲目体,成为南宋以后流行的史书体裁。因此,司马光
主编的《资治通鉴》一向受到史学界的好评。宋代的王应麟、清代的王鸣盛、钱大昕都
有赞语。
钱大昕在《跋宋史新编》中说:&ldo;读十七史,不可不兼读《通鉴》。《通鉴》之取
材,多有出正史之外者,又能考诸史之异同而裁正之。昔人所言,事增于前,文省于旧,
惟《通鉴》可以当之。&rdo;这是符合《通鉴》实际情况的。
《通鉴》也有它的不足和缺点。由于司马光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在对待农民起义
问题上,其立场与观点大有问题。它把历代农民起义均称为&ldo;贼&rdo;或&ldo;寇&rdo;。另外,在
体例上也有失当的地方,洪迈《容斋随笔》和顾炎武《日知录》等书曾提出这一点。如
年号问题,在封建社会,一年往往有几个不同的年号,司马光只采用后一个年号,而其
他年号一概不提,这就使读者对在这之前的年号无从知晓,给阅读带来不方便。
这里还要提一下《通鉴目录》和《通鉴考异》。《目录》30卷,仿《史记》年表的
体例,纪年于上,列《通鉴》卷数于下;《考异》30卷,说明材料去取的理由。这两书
虽不能与《资治通鉴》相比,但它们互相配合,这样使《资治通鉴》的体例更为完备,
这是值得读者注意的。
54 《通鉴纪事本末》
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
开创以&ldo;事&rdo;为纲的本末体史书‐‐《通鉴纪事本末》的作者是南宋的袁枢。袁枢
(1131‐1205年),字机仲,南宋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
中进士,历任温州判官、严州教授、太府丞兼国史院编修、大理少卿、工部侍郎兼国学
祭酒、右文殿修撰、江陵知府等职。他晚年喜易,著有《易学索引》、《周易辩异》等
书。
《通鉴纪事本末》是袁枢在严州任教授时所撰,这时由于职掌清闲,可以从容论著。
袁枢与朱熹、吕祖谦和杨万里是同时代人,这时的社会经济和学术文化都有一定的发展,
但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却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这一现实,对于抱有&ldo;爱君忧国之心,
愤世疾邪之志&rdo;的袁枢来说,只有像司马光那样,拿起史笔,来抒发自己的报国忧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