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上前一步躬身言道:&ldo;臣以为郭将军所言颇有一定的道理,我大唐留驻日本的兵马多寡对于护卫日本的安全没有多大的影响。然而,既没有很大的影响,为大唐的利益计,除了第一批留驻的将士外,后来之人,是不是可以将衣食无着、无家可归之人集召起来,充作唐军前来这男丁奇缺之地安身立命?一则,有大唐的军营在,照样可以使新罗、虾夷不敢轻启战端;二则,可以弥补日本阴盛阳衰之势,有足够的男丁进行生产劳作,可使日本尽快恢复国势;三则,以此更促进两地之间的交流,也省却遣唐使往返的次数和人数,为日本朝廷节省一笔开资和风险;四则,缓解大唐内部的土地压力。陛下虽秉行新政二年有余,但土地问题并不是一就而成的,衣食无着的流民还是有的,如此而为,正是两利局面!&rdo;高!高啊!高尚此策真是神来之笔,既合大唐长远的利益,也与我清倭的计划完全可以配套相合。
诸臣的思路跟着消化了一下,岑参当即反问道:&ldo;高大人所言确实算是良策了!不过,日本朝廷所要的,却是可以护国安民的威武之师,如此而为,如何面对孝谦君臣的诘责?这不是言而无信吗?&rdo;随驾的大臣们早已知道高尚是我特意安排到史朝信军中的暗棋子,所以自同僚相处以来,倒也没有什么隔阂。
&ldo;确如岑大人所言,日本朝廷所要的,是可以护国安民的威武之师。简而言之,日本朝廷就是想要平安发展的环境。其实,我大唐第一批的驻军可以在威慑新罗、虾夷的同时,尽快肃清日本境内残存流窜的史贼匪兵及隼人残部,给日本打下安宁平稳的基础!此后,大唐驻军犹如门神一般,只是慑镇新罗、虾夷的架子而已,空受军资,再无树建。而日本朝廷自受史军祸害之后,虽有励精图治之志,却惜乎国中男丁奇缺,许多行业只能阻滞不前,如若在此时向日本朝廷提出下,涌入一批男丁劳力代替大唐军队,既满足日本朝廷的需要,又减少日本军资的支付,那么,上至孝谦天皇,下至臣民百姓,喜犹不及,怎会有诘责之词呢?&rdo;高尚微一躬身从容答道。
郭子仪、员俶等人闻言而忖,不禁连连点头。令狐潮眼见同僚们认可了高尚的说法,却又微微一笑,上前一步,接着高尚的话语,躬身说出一番骇人听闻的话来。
第三百八十三章东院定议
&ldo;既然日本朝廷十分忌惮毛人岛虾夷的威胁,不若一劳永逸,让我大唐的将士横扫东瀛,不论虾夷、隼人,一统东瀛诸岛,让日本这个藩属之国代我大唐经营东瀛之地!如何?&rdo;
令狐潮此言大大地继承了我清倭的思路,要知道后世所谓的日本鬼子,并不完全是大和国的后裔,除了北海道(毛人岛)少数的阿伊努族(虾夷)以外,日本诸部隼人和虾夷最后都溶入其中的行列了,清倭计划若没有包括隼人、虾夷终算不得奏全功。郭子仪、员俶等人闻言也深思起来。眼见诸人寂然,我不得不出声道:&ldo;以我大唐兵马扫平东瀛之地,日本朝廷自是千肯万肯。如今隼人元气大伤,极其势微,倒也非常易于对付。只是,却不知毛人岛中的虾夷实力如何?而日本又如何甘心真正成为我大唐的附庸呢?&rdo;所谓闻声知意,诸大臣至此已知我心里赞同令狐潮的提议,诸人细思之下,知道凭大唐军力,对付毛人岛的一群化外之民,倒没有多少风险,而我最后的一问,却正是问题的关键。对大唐没有什么利益,帮人置嫁衣裳徒得一些伤亡而已的事情,大唐的君臣们没有一个会愿意。
眼见同僚们有些不以为然的神态,令狐潮近一步地解说道:&ldo;高大人适才的提议,建立在日本国安宁的前提下,假如我大唐代其内靖隼人族,外灭毛人岛,依靠大唐免以亡国的新罗,一定更不敢惹是生非,只要日本朝廷做到政通人和,试问还有什么能威胁到日本朝廷的安危,如此高大人的提议便可以更顺利地进行。而我大唐子民既在日本落地生根,又在各方面唐化了东瀛诸岛,不论是血脉渊源,还是思想习性,两岸时常来往之下,日本自然而然地就会渐渐向大唐靠近,日本朝廷纵然再是不甘,久而久之,东瀛也名为藩属之国,实为我大唐的一个海外州郡了!&rdo;
令狐潮此言一出,诸臣眼中一亮,让海外蛮夷一转成为王化之地,这其中的功德确实大动人心,比之大唐先前为安抚同化外族人而实行的羁糜府州政策,虽然有些相似,但却高明的多了,这其中的益处可是多得不足以里计:羁糜州中,由于只保留了少数民族上层统治结构的一部分,一旦发生叛乱,虽然不会举国皆叛,但叛乱者还能挟众逃亡。而令狐潮的方法一旦施行,由于日本朝廷貌似得以完全保留,实则只是一咋,徒具其表的空壳,只要大唐愿意,稍微抓有一点日本朝廷的过错,日本一国完全可以成为大唐的另一个都督府或者都护府!
所谓强汉盛唐,做为一个在世界历史上实力强横的朝代,大唐帝国不是不想扩张,只是因为自己疆域的近邻们在大唐立国之前,趁着隋未大乱的时机,已然逐步发展兴起,大唐前期的历代帝王为了对付诸如突厥、吐蕃等实力不弱的邻国,只能尽量不动武力地安抚南诏、回纥、奚、契丹,甚至国败之后的突厥各部,来励精图治积蓄国力。
谁也没有料到,到了玄宗皇帝大唐国力军力已至巅峰的时期,正该大张国威之时,不光长期安逸的大唐臣民乐享太平盛世,不愿积极进取再动刀兵,还又出了李林甫、杨国忠及安禄山三人。结果大唐国力在这三人的搅扰之下,情势急转直下,到后来大唐大好的河山倍受战祸荼毒之余,堂堂大唐竟衰弱到需要渐渐取代当年突厥汗国的回纥兵的援战,什么王业霸图,蓄力扩边,终成一番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