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重振大唐荣耀的武器的武器 > 第358章(第1页)

第358章(第1页)

我见火候渐到,便再次搀扶他起来,温颜地说道:&ldo;和尚不需如此。朕现在想问和尚一下问题:和尚以为这东瀛与我大唐的关系如何?&rdo;澄如和尚微微一怔,虽然在一时之间,他不知道我为何问出这个问题,但他仍然很仔细地想了想,然后才恭声说道:&ldo;东瀛自从大唐立国之初,就不曾间断朝拜往来,并时常派遣遣大唐使率团前来学习大唐地各种文化技能,可说是一个比较恭顺地小属国!&rdo;

我闻言苦笑了一下,单刀直入地问道:&ldo;朕来问你,道兴和尚的先祖为何殁于九十年前的白江!白江之战是怎么回事?&rdo;澄如张口结舌地看着我。不过思及三师兄道兴的先祖之死,他隐约之间微微感到自己的回答并不是全面。我轻叹了一声。要说服不知道后来所发生的中日事件的澄如,实在是难啊!但我作为一国之君,若是仅仅以私恩驱使澄如为我做事,日后他远在东瀛,只恐他心志不坚。多有变故。

&ldo;东瀛在前朝东汉年间就自称是中土的属国。不过那时它称为倭奴国。后来,它自认为国力鼎盛。么魔小丑竟然坐井观天地妄称天朝上国,强硬地不与靺鞨、百济平等外交,更平时常以想以百济、新罗为跳板,发展自己的势力!进而蚕食我大唐东北其后成为边境倭患,先朝白江之战即是明证!&rdo;皆因我大唐臣民无不以东瀛为小国寡民,弹丸之地,丝毫没有其可为敌地念头想法,所以我只能称它想发展势力,仅仅想蚕食东北而已。

即便我是如此说,澄如也意犹未全信,要知在唐初的白江战役虽则唐军亦有死伤,但唐军以少溃众,焚灭倭船数百余艘,使倭奴们方知我大唐兵锋之盛,胆战心惊之余,更凿数道所谓的天拆以挡唐军的前进锋芒,奈何倭奴在我大唐臣民心中实在不堪为敌,根本就没有一丝胜追击,聚而歼之的念头,而这一战对大唐将士臣民来说,虽是不足挂齿,史书上也只轻描淡写地几句简略之词而已,但对于倭奴来说,他们却终生难忘,致使它们国家九百余年在军事土,未敢对中土有任何异动!在平日里,倭奴们对我大唐百姓的态度是十分恭敬、谦卑的。

我长长地叹了口气继续说道:&ldo;白江之战之前,倭奴虽心慕中土风物,但来朝为使者,却寥寥无几;白江之战之后&rdo;恍觉两国国力天壤之别的倭奴天皇,为缩短云泥一般的差距,不得不全方位地派员学习我大唐军务、政令、习俗、文化及各种技能,这才有了时常遣唐来访求学之事,而它的目地就是提升国力,再铸精强,以图霸称东北,独占一方!&ldo;我这一番话语一则言之凿凿,二则符合情理,最主要的是出自大唐一代帝王之口,说得澄如汗流浃背,面色苍白。

我轻叹了一声,打铁趁热地再次说道:&ldo;当然,倭奴国主应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地厉害人物,这等深沉的城府打算自不会显露人前,只有一俟他认为时机成熟,倭奴才会发出久蓄的一击!和尚当知汉朝王莽之事?!&rdo;汉朝王莽是一个心怀叵测的大奸人,他入朝理政之初,礼贤下士,谦逊知礼,被世人誉为一代人臣楷模,一时声望无两,但待得他自觉羽翼已丰之时,他却代汉自立,成为人们公认的一代国贼巨奸。我最后所提地典故,彻底地使澄如和尚心里地最后一丝游移完全消失。

澄如的脸上一片迷茫,默然良久,他再次问道:&ldo;但恩师他老人家此去东瀛颁戒,按说乃是弘扬佛法造福于民地好事啊?&rdo;

第二百九十四章除倭首步

我叹了口气说道:&ldo;和尚只知弘扬颁戒,却怎知其中的原委,望着不明所以的澄如和尚,我细细地解说道:&ldo;倭奴虽则坐井观天野心勃勃,但却实是未曾完全开化,只知崇尚武力,一力主张向外扩张,由此,倭奴国中的人们生活困苦苦不堪言。不过,这倭奴国倒是尊崇佛法,寺院享有免赋免役的特权!这样一来,不堪倭奴天皇横征暴敛的人们纷纷逃进寺院,或自戒为僧,或连人带产投靠寺院当僧祗户。

如此,寺院的势力不断扩展,倭奴天皇的利益则受到损害。倭奴国的朝廷急欲整顿教团,肃清僧尼伪滥的状况,但政令屡颁,收效却很小。因此,有人提议要向中国学习,严格受戒的条件和程序,进而使僧尼伪滥的情况杜根绝源。这个提议立刻得到朝廷的批准,这才派人赴我大唐招聘高僧前往传戒!&ldo;

对澄如和尚,我当然不能说明白,倭奴国之所以尊崇佛法,就是为了愚化万民,使其成为自己治国理政的工具,以缓和国内矛盾。现在倭奴国的&ldo;弓矢之习&rdo;(后世名传天下的武士道的最初基本雏形),就是融和了儒学、佛教禅宗和神道教的片面思想而形成的!

澄如和尚听得我言不由轻轻摇头,脸色沉重起来。我眼见火候已成,索性进一步说道:&ldo;此去倭奴国路途漫漫,风险重重,鉴真大师秉着弘法圣念而往,但彼国天皇及整个朝廷尊崇鉴真大师的目的,却是希望通过他把僧尼直接地控制起来。二者理念完全不同,久后必有矛盾,只不知结果如何!&rdo;这并不是我危言耸听,我所知道的史书上记载着:

鉴真甫至东瀛,即被天皇封办传灯大法师&rdo;之位。宣布&ldo;自今已后,授戒传律,一任和尚。&rdo;随后,又授予鉴真&ldo;大僧都&rdo;,规定东瀛僧徒非经其授戒不予承认!但不足半年,就因为我所说的这个矛盾,鉴真被天皇托词免去了大僧都之任,尊之为大和尚。从此,鉴真摆脱了纲统众僧、专事教化僧尼的行政之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