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近代中国史纲要电子书 > 第3章(第1页)

第3章(第1页)

宋人最重视中外陆上之防,对于海上诸番则一仍旧贯,且优遇有加。一以互市有裨国用,一以番商颇称恭顺,鲜不法越轨行事。元代南海贸易之盛,不让于宋,泉州(刺桐)与地中海的亚历山大城并称为世界两大港埠,经常泊大舶百艘,小船无数。唐以前往来南海的多为番舶,其后华船渐增,十三、十四世纪之时,印度洋的航权实操于中国人之手。

中酉陆路关系,唐末以迄南宋,不复存在。北方的契丹与西方虽有往还,不过契丹不能代表真正的中国。经过蒙古西征,不只恢复了彼此中断四百年的陆上交通,且更为直接,然其影响于中国者,远不若欧洲之巨。西征目的在于掠夺,汗国建置,在于搜括。西征之后,欧亚间曾有短期的和平,普置驿站,往返十分捷便,西方的外交、宗教使节与商人、旅行家络绎东来,欧洲之于中国确有所获,中国则一无所得,原因为蒙古人并无将异域文化输入中国的愿望与能力。

明太祖推翻了蒙古的黑暗统治,重建汉族政权,典章制度、风俗习尚,自谓上绍唐、宋,实质上去唐甚远,而与宋为近。&ot;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ot;一语,充分表露出狭隘的汉族至上意识,沿边遍置关隘,显然不是进取之象。对于南海诸国,虽曾加招渝,但只求其不为中国之患。继以倭寇之故,下令禁海,不许通番贸易,仍系锁国退守措施。

十五世纪初年,明的政策一度转变。成祖锐意经营四夷,对塞北五次亲征,对东北命使抚绥,对西北复通贡市。郑和七次西航,尤为壮举。踪迹远达红海及非洲东岸,海番&ot;贡献迭至,奇货重宝,前代所稀,充裕府库&ot;。此一盛况,为期仅二十年。下番海船,完全停止。此后百余年间,瓦刺、鞑靼接连内犯,北京岌岌不守。今日的长城,均此时所筑,虽为限胡骑,亦为隔内外。同时中、日纠纷层出,倭寇猖獗,沿海被害最烈。千余年来,中国视海上互市为利薮,至是则为祸源,&ot;终明之世,通倭之禁甚严&ot;,亦即海禁甚严,中国遂真正进入闭关时代,认为与外族接触,害多于利,甚至于有害无利。

影响明人的对外观念尤深的仍为学术思想。中国的真正君主专制政治,形成于明。太祖规定非孔、孟之书不读,非濂、洛、关、闽之学不讲,尤特崇朱熹。八股取士,亦为他所制定,以宋儒的解说为考试用人的标准,不许自作议论,认定自朱熹以来,圣道已经大明,不烦后人发挥,泯灭了士子的智慧,虚耗了有用的精力,阻遏了整个民族文化的进步。十六世纪时王守仁指摘宋学束缚了身心的发展,倡心即是理,心明乃见天理,颇尊重个人的思想自由。结果反愈流于空疏,士风日陋,人才日衰,上焉者只知论性谈天,下焉者,疲精死神于举业,&ot;不惟圣道之礼乐兵农不务,即当时之刑、名、钱、谷,亦愕然罔识&ot;。&ot;中国嚼笔吃毫之日,即外夷袜马利兵之日&ot;。迨外患日急,虚骄之气不减,既不能战,又讳言和。时西学开始东传,虽有少数人士受到启示,从事讲求,然鱼烂河决之势已成,终不能挽回既倒的狂澜。

三、清的统治

清的统治政策与明无大出入,且变本加厉。满人为数不及汉人百分之一,文化程度复远在汉人之下,其得以入主中原,实由于明的内溃。为使政权稳定,势须取得汉人的支持,同时又须防制权力的旁落。明初不置丞相,及至中叶以后,原备顾问的内阁大学士,卒成为事实上的丞相。清代大学士四人,协办大学士二人,满、汉各半。雍正初年,别立军机处,军务庶政悉归总理承旨裁决,而以皇帝名义行之,内阁遂成虚设。军机大臣常为四人或五六人,以满员居多。

明代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权重,吏、户、兵三部尤位高任重。清代有名无实,每部尚书及左右侍郎各二人,满、汉各一,互相牵制,职掌有同事务官,而非决计定策的政务官。另有理藩院,以管理蒙、藏事务为主。尚书侍郎限满、蒙人补授。都察院的长官为左都御史二人,左副都御史四人,其下有给事中及监察御史。给事中按六部分科,监察御史以省区分道,满、汉并用。明代给事中可封驳诏令,御史常巡按各省,清代则非其比,职在稽查官府,纠察有司。

大理寺、通政使司与六部、都察院合称九卿。大理寺掌审谳平反刑狱重辟,通政司掌受内外章疏、臣民密封。翰林院为学术机构,亦为储才之地,置掌院学士二人,一满一汉。宗人府、内务府、詹事府、光禄寺、鸿胪寺、太常寺、太仆寺,均为办理皇室事务机构。

总督、巡抚在明代为中央临时派往地方的差遣官,清代成为常驻各省的最高军政首长。巡抚每省一人,总督有专辖一省者(不置巡抚),有兼领二省或三省者。督、抚的职责无大区别,亦无统属关系,均直接向皇帝负责。此一重叠峙立的制度,自有制衡作用。编制上,督、抚均为独任、辅佐人员为六房与幕友。六房分职有如六部,以书吏任之;幕友由督、抚延聘,经办刑、名、钱、谷、章奏,参与机要,有如督、抚的顾问或秘书。

布政使、按察使省各一人(江苏二人),一掌政事钱谷,一掌刑名按劾。布政使之下为分守道,按察使之下为分巡道,各辖数州、府,此外尚有专司某种特定事务之道,如粮储道、河工道、兵备道、海关道,视需要而设。产盐的地区另设置盐政或盐运使。掌理一省学校文风的为学政或学院,与督、抚为敌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