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赤军李汲 > 第76章(第1页)

第76章(第1页)

1989年9月我被推选出席在河南安阳召开的&ldo;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rdo;,并参加筹备&ldo;陕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rdo;,被选为副主任。

1989年10月,被西安市聘为&ldo;西安市校外辅导员&rdo;。

我还担任了20多家政府部门或群众团体的义务顾问,如旅游中心、省老年大学、省老龄委、省延安精神研究会等。

我多次到大中小学或党政军各单位做报告。向青少年宣传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教育青少年一定要重视树立人生观,这是我一生中体会最深的。每个人都应该树立崇高的理想‐‐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只要胸怀此坚实信念,无论多凶残的敌人都能战胜,无论多险恶的环境都吓不倒,无论多严重的病魔痛苦都不在话下。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我视关心下一代为一个老兵义不容辞的责任。只要邀请,我从不计条件,风雨无阻。只要我所讲的,能使青少年更珍惜今天的幸福,更自觉的努力学习、奋发图强,就感到很欣慰了。

离休后,我只不过做了一些应尽的努力,党和人民却给了我崇高的荣誉。

1983年1月1日,中共陕西省委组织部、宣传部主办的《支部生活》月刊中,连续5期登载了宗宝泉、张增等的有关我的几个小故事《胜利属于革命到底的人》。

1987年9月和1989年10月,我两次被评为西安市关心下一代协会优秀会员和先进个人。

1988年7月28日,我被授予&ldo;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rdo;。

1988年10月,我荣获陕西省政府颁发的&ldo;老有所为精英奖&rdo;。

1991年,我荣获兰州军区空军&ldo;先进离休干部&rdo;称号,并通报部队学习。

1993年1月,在陕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会刊《爱心‐‐创刊号》中有一段关于我的报道:

&ldo;李赤然老红军老将军生在陕北,当年跟着谢子长、刘志丹闹革命。李赤然参加了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后来成为红军八十一师最年青的政治委员。1990年7月,李赤然老将军已76岁高龄了,可他又一次同西安市中、小学夏令营奔赴延安。他和师生们一起漫游延水河畔,登临宝塔山,参观枣园、杨家岭、王家坪、中央大礼堂……旧地重游,心潮起伏,往事象电影一样从他脑海里浮现出来。他曾经在这里听过毛主席讲哲学课《矛盾论》、《实践论》,参加过整风和大生产运动,以正式代表身份出席过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党在延安时期的重大事件,他几乎全部亲身经历过。他对师生们讲:延安精神是我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的升华,延安精神是随着时代精神的发展不断丰富的;延安精神永远是我们的传家宝!&rdo;

&ldo;在宝塔山上一座石碑前,李老向同学们一句句讲解朱总司令一首诗&lso;历年征战未离鞍,赢得边区老少安。耕者有田风俗厚,仁人施政法刑宽。实行民主真行宪,只见公仆不见官。陕北齐声歌解放,丰衣足食万家欢&rso;。同学们一边听,一边记,一边在想,他们觉得,眼前的这位老将军,正是人民的公仆啊!&rdo;

1993年1月25日,《陕西日报》刊登了杨子青写的《一面镜子》,是有关我的一段历史。文章认为&ldo;光明磊落,刚直不阿,为国为民,鞠躬尽瘁&rdo;可以概括为我一生的写照。

1993年,兰州军区空军西安沣镐路干休所,发表了题为《革命无止境,晚霞照后人》的文章,编印成册发至部队。

1993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我&ldo;全军先进离休干部&rdo;称号,颁发了证书和一把景泰蓝宝剑。全军共有132人受表彰,登载在1993年9月26日的《解放军报》的&ldo;光荣榜&rdo;上。

在我私人珍藏品中,有不少战友、同志亲题的诗、字等,我非常看重这些发自肺腑的由衷之言。

1978年1月31日,原高级防校党委秘书徐琦烈赠诗一首:

&ldo;征人昨夜下长安,千里烟波忆旧颜。

桃李不言采自有,芝兰独秀立出岩。

将军白发春犹在,处士丹心志更坚。

四海生平谋大治,神州又喜换新元&rdo;。

《红军不怕远征难》、《金沙江畔》等小说的作者陈靖,打倒&ldo;四人帮&rdo;被&ldo;解放&rdo;后,曾到家中看望我,&ldo;劫后&rdo;重逢,都无比激动。他离别时赋诗赠我:

书生喜盼度长假,

迢遥千里到李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