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僧从容的说:&ldo;老僧凭此入道。&rdo;
这虽是传说,但也不无道理,能悟道的,黄花翠竹、吃饭睡觉、瓦罐瓶杓都会悟道了,何况是《红楼梦》!
虽然《红楼梦》和&ldo;悟道&rdo;没有必然关系,但只要时时保有菩提之心,保有反观的觉性,就能看出在言情之外言志的那一部分,也可以看到隐在小儿女情意背后那广大的空间。
知悉了大地有情、觉悟了无常苦空、体会了山水的真实、保有了清明的菩提,我们如何继续前行呢?正是&ldo;一朝春尽红颜老&rdo;的那个&ldo;一朝&rdo;,是&ldo;万古长空,一朝风月&rdo;的&ldo;一朝&rdo;,是知道&ldo;放弃今日就没有来日,不惜今生就没有来生&rdo;!是&ldo;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rdo;!是&ldo;当下即是&rdo;!是&ldo;人圆即佛成&rdo;!
那么就在每一个&ldo;一朝&rdo;中保有菩提,心田常开智慧之花,否则,像竹子一样要等到临终才知道盛放,就来不及了。
我们试着在黑夜中检视自己生命的风格,便会知道自己是不是在走向圆成智慧之路。
一只毛虫的圆满起居室的墙上,挂了一幅画家朋友陆咏送的画,画面上是一只丑丑的毛虫,爬在几株野草上,旁边有陆咏朴素的题字:
今日踽踽独行,他日化蝶飞去。
我很喜欢这一幅画,那是因为美丽的蝴蝶在画上已经看得多了,美丽的花也不少,却很少人注意到蝴蝶的&ldo;前身&rdo;是毛虫,也很少人思考到花朵的&ldo;幼年时代&rdo;就是草,自然很少有画家以之入画,并给予赞美。
当我们看到毛虫的时候,可以说我们的内心有一种期许,期许它不要一辈子都那样子踽踽独行,而有化蝶飞去的一天。当我们看到毛虫的时候,内心里也多少有一些自况,梦想着能有美丽飞翔的一天。
小时候,我曾经养过一箱毛虫,所有的人看到毛虫都会恶心惊叫,但我不会,只因为我深信毛虫是美丽蝴蝶的幼年时代。每天去山间采嫩叶来喂食,日久习以为常,竟好像对待宠物一样。我观察到那些样子最丑的毛虫正是最美的蝴蝶幼虫,往往貌不惊人,在破茧时却七彩斑斓。
最记得是把蝴蝶从箱中放走的时刻,仿佛是一朵花飘向空中,到处都有生命美丽的香味。
对毛虫来说,美丽的蝴蝶是不是一种结局呢?从丑怪到美丽的蜕化是不是一种圆满呢?对人来说,结局何在?什么才是圆满?这些难以解答的问题,正是我说的自况了。
初生于世界的人,是不可能圆满的,原因是这个世界原就是不圆满的世界,感应道交,不圆满的人当然投生到不圆满世界,这乃是&ldo;因缘&rdo;所成。圆满的人,自然投生到佛的净土、菩萨世界了。
幸而,佛经里留了一个细缝,是说在不圆满世界也可能有圆满的人来投胎,凡圣可能同居,那是由于愿力的缘故,是先把自己的圆满隐藏起来,希望不圆满的人能很快找到圆满的路径,一起走向圆满之路。
&ldo;有圆满之愿,人人都能走向圆满。&rdo;我们可以这样说,这正是佛说&ldo;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rdo;的意思。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来看几个人字旁的字,像&ldo;佛&rdo;、&ldo;仙&rdo;、&ldo;俗&rdo;。
仙,左人右山,意思是,人的心志如果一直往山上爬,最后就成仙了。
俗,左人右谷,意思是,人的心志如果往山谷堕落,最后就是粗俗的凡夫了。
佛,左边是人,右边是弗,弗有&ldo;不是&rdo;之意,佛字如果直接转成白话,是&ldo;不是人&rdo;的意思。&ldo;不是人&rdo;正是&ldo;佛&rdo;,这里面有极为深刻的寓意。当一个人的心志能往山上走,不断的转化,使一切负面的情绪都转化成正面的情绪,他就不是一般的人,而是觉行圆满的佛了。
成佛、成仙、成俗,都是由人做成的,人是一切的根基,人也是走向圆满的,这是为什么六祖慧能说:&ldo;一念觉,即是佛;一念迷,即是众生。&rdo;
从前读太虚大师的著作,他常说:&ldo;人圆即佛成&rdo;,那时不能深解,总是问:&ldo;为什么人圆满了就成佛呢?&rdo;当时觉得人要圆满不是难事,成佛却艰辛无比,年纪渐长才知道,原来,佛是&ldo;圆满的人&rdo;,并不是一个特别的称呼。
什么是圆满之境呢?试以佛的双足&ldo;智慧&rdo;与&ldo;慈悲&rdo;来说。
佛典里给佛智慧的定义是&ldo;妙观察智&rdo;、&ldo;平等性智&rdo;、&ldo;成所作智&rdo;、&ldo;大圆镜智&rdo;,如果把它放到最低标准,我们可以说圆满的智慧具有这样四种特质:一是善于观察世间的实相;二是能平等对待众生,因了知众生佛性平等之故;三是有生命的活力,所到之处,一切自然成就;四是有无比广大的风格,如大圆镜反映了世界的实相。
也可以说,假如有一个人想走向圆满,他要在智慧上有细腻的观察、平等亲切的对待、活泼有力的生命、广大无私的态度。我们试着在黑夜中检视自己生命的风格,便会知道自己是不是在走向圆成智慧之路。
慈悲的圆满境界则有两项标竿,一是无缘大慈,二是同体大悲。前者是对那些无缘的人也有给予快乐之心,是由于虽然无缘,也要广结善缘;后者是认识到自己并不是独存于世界,而是与世界同一趋向、同一境性,因此对整个世界的痛苦都有拯救拔除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