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大势如此是什么意思 > 第33章(第1页)

第33章(第1页)

罗哲东被肚子折腾得没了一点底气,十指冰凉,双膝酸软,&ldo;方便&rdo;之后连上马都困难了。

&ldo;瞅‐‐&rdo;

突然一声冷枪。

听了20多年枪声的陈颐鼎今天才感到枪声竟有如此的震慑力。

罗哲东掏出手枪。

陈颐鼎辨出迎面而来几匹白色日本马,心头一喜,喊道:&ldo;别打枪!我们是202部队的!&rdo;

&ldo;我们也是202部队的,一家人,快过来吧!&rdo;

二人皆以为是嘉祥守军前来接应,于是策马上前。

&ldo;举起手,不许动!

忽拉一下子,陈颐鼎、罗哲东被围住了。马上全是穿灰衣服的解放军。一切来得太突然,突然得不容反应,陈颐鼎竟问了一句废话:&ldo;你们不是说也是202部队的吗?&rdo;

此时,东方露出了鱼肚白,天就要亮了。

鲁西南巨野胡海村1947年7月15日

陈颐鼎一夜胡须拱出半寸。

作为阶下囚,他为自己双手不曾沾满鲜血而庆幸。第70师自台湾返回大陆,战场几易,却没打上仗。他是这场内战的参加者,却可谓一枪未放、一炮未发,没有血债。但是作为国民党的堂堂中将指挥官,他又为此感到羞辱,无地自容。第70师清一色的新装备,属军中姣姣者,却一触即溃,全军覆没……

他不知道共产党将如何发落他,他后悔当时没有拔枪自戕。

下午,来了一个挺精干的人,自我介绍叫杨松青,晋冀鲁豫野战军敌工部部长,黄埔5期的。样子很和气,对陈颐鼎说,刘伯承要接见他。

陈颐鼎大惊。

走出收容所,他下意识地拉拉衣领,抻抻衣袖。

刘伯承这个名字对于陈颐鼎来说如雷贯耳。在国民党军队里,从中高级将领到国防部幕僚及至蒋介石从不敢小觑此人。这次从台湾回大陆,蒋介石召见陈颐鼎三次,两次提到刘伯承。有一天,蒋介石在他的官邸举行&ldo;座上研究会&rdo;,来了九个军长;墙上挂满了地图,蒋介石出情况,让军长们出方案。会议开到第二天凌晨两点,即将结束时,陈颐鼎说:&ldo;鲁西南地区空虚,如果刘伯承从那里捅过来怎么办?&rdo;

蒋介石沉吟片刻,说:&ldo;刘伯承如果那么做,就不是刘伯承了。&rdo;

会议结束。蒋介石留了陈颐鼎一步,说:&ldo;你提的问题很好,我一直担心的就是这个。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共产党不敢走那一步。那是一步死棋,而刘伯承一贯是棋看三步的人,不会往死路上走的。&rdo;

时隔几个月,不可琢磨的刘伯承偏偏&ldo;往死路上走&rdo;,&ldo;从那里捅过来&rdo;。陈颐鼎身为败将不禁悲从中来。

来到一个四合院,杨松青示意进北屋。陈颐鼎走进去,看到屋子当中摆了一张八仙桌,八个粗磁碟子盛着丰盛的菜肴,旁边还有一尊酒壶。

陈颐鼎又是一惊,这怕是一场&ldo;断头&rdo;酒宴了。

背后突然浓浓的川话:&ldo;陈将军,受惊啦!&rdo;

陈颐鼎一个急转身‐‐一个身材略高,微胖,有着宽宽的肩、厚厚的背,神情温雅,戴着一副虎黄边眼镜的人走进屋来。他看到了那只深凹下去的眼睛和掩映在安静温雅中的轩昂器宇。直觉告诉他这是刘伯承。

刘伯承满面笑容握住陈颐鼎的手,又是一声:&ldo;陈将军……&rdo;

陈颐鼎诚惶诚恐:&ldo;不敢当,不敢当!&rdo;

刘伯承说:&ldo;请陈将军喝杯薄酒,压压惊。战场上是对手,战场下来就是朋友嘛。快请坐。&rdo;

刘伯承那淳厚的微笑、诚挚的目光给人以如对宾朋的亲切感和安全感,陈颐鼎近于绝望的心绪平息下来。

待陈颐鼎落座,刘伯承说:&ldo;陈将军,我们跟蒋先生的矛盾并不是权力之争。你知道,我们第一次国共合作得很好,打倒了北洋军阀。第二次合作又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日本鬼子。胜利后,全国人民都盼着安定,盼望和平,这也是我党的一贯主张。你知道,我也是从旧军队过来的,三民主义和马列主义没有根本的对立,只要能从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出发,共同合作,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呢?&rdo;

&ldo;是,是。刘将军言之有理。&rdo;陈颐鼎连声应诺。

&ldo;吃菜。陈将军不必客气。咱们一边吃,一边聊。这些天陈将军受了不少惊。&rdo;

八个菜虽没有山珍海味,但在这僻乡村野,又值兵荒马乱,实属不易;而且共产党历来以克勤克俭著称,能以这种规格相待一个败军之将,着实令陈颐鼎感动不已。他起身举杯:&ldo;久仰刘将;军仁达神智,鄙人败在刘将军手下,也该无所怨委。&rdo;

陈颐鼎言毕,把杯中酒一饮而尽,坐了下来,又说:&ldo;马列主义我不懂,但刘将军提起北伐,确实没齿不忘。那时北伐军到了哪里,哪里有民众击鼓相庆,手足相待,街道、田头到处拥挤着欢迎北伐军的人群。可谓民众蓬勃、士气昂扬,官兵上下同仇敌忾、生死与共。如今,人还是这些人,民众没变,军队没变,可是开到哪里,哪里的百姓逃之夭夭,如避瘟疫。&rdo;

&ldo;说得是哟。陈将军,正如你慧眼所见,凡欲视军事之胜败,先视民心之从逆,古今如此。当然,蒋介石在各种&lso;声明&rso;、&lso;演讲&rso;中也不厌其烦地讲:&lso;只要有助于人民的休善生息,只要人民能维持自由和生活,只要和平能实现,则个人的进退出处,绝不蒙怀,而一惟国民之公意是从。&rso;&lso;人民&rso;这两个字,蒋介石叫得很响亮。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也毫无愧色地宣告:&lso;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rso;陈将军,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政治家、军事家都知道&lso;人民&rso;二字的分量。不能只听嘴上说的。人民的选择,人心所向,才是历史的裁决,也从根本上决定了战场的结局。&rdo;&rs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